张霞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通过对AS的控制和治疗,我们可以间接地减少或者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主要从肝主疏泄的角度分析AS的产生,并且通过综述从古到今的“从肝论治”的理法方药,论证了调肝对AS及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张守芳;宋鲁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9例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39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有平肝潜阳、活血止痛的作用。
作者:赵合强;尹园园;韩小岗;李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1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孙启栋;王仁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双柏洗剂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复方双柏洗剂外擦治疗,3次/d,治疗10d。结果:82例患儿中,临床治愈68例,占82.9%;显效11例,占13.4%;未愈3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3%。结论:复方双柏洗剂治疗婴儿湿疹,药液可直达病所,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黎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清宫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疗效,为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药物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清宫祛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流产后的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药物流产后多量出血的例数明显减少,少量出血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且观察组患者药物流产后的平均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清宫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路莉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药药量一直是困扰中医界的问题,小儿更需重视。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中小青龙加石膏汤条文的研究,分析张仲景所载小儿的药用剂量,为临床小儿药物用量提供参考。
作者:王潘涛;朱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的色素性疾病,病因复杂,以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和黑素细胞选择性破坏等为特征,约有35%的白癜风患者在儿童时期发病,给患儿及家庭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我科室采用308nm准分子光对患儿进行治疗,并给予全面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手诊法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临床疾病诊断的一种中医辅助诊法,在临床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手诊的发展史、诊断原理、分类、常见疾病的手诊表现以及手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地总结、分析、探讨了手诊法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手诊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作者:牛惠芳;赵可辉;于功昌;陈守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急性期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临床口腔科收治的智齿冠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每组先进行了生理盐水和2%双氧水常规交替冲洗,A组采用甲硝唑粉末进行治疗,B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C组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比较三种药物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症状改善明显,C组患者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症状改善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C组, 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均优于碘甘油。
作者:杨旭;梁源;刘春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祛风散寒通络组方治疗急性风寒型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在我院口腔科就诊并确诊的风寒型面神经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祛风散寒通络组方+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散寒通络组方可明显提高治疗风寒型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立;马忠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RP、FIB、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与对照组的71.4%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CRP、FIB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浆黏度及炎症反应,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红东;吴学永;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韩禅虚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师,运用调中理气针法治愈了眩晕、糖尿病和湿疹等诸多疾病。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很多疾病都可以运用调中理气针法来治疗。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贝那普利结合中成药在糖尿病肾病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贝那普利,后者予以贝那普利联合中成药(参麦注射液),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Cr、24hUAE等指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UN、Cr、24hUAE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贝那普利联合中成药(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可有效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冠心病冠脉介入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而中医药对防治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有很大的意义,现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张根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涂擦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因接受静脉用药治疗或使用静脉留置针而致静脉炎的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红花酒精涂在红肿炎症区域及周围4~5cm的皮肤上;对照组使用33%硫酸镁湿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4~5cm皮肤上。结果:实验组静脉炎治愈率为96.2%,对照组静脉炎治愈率为9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涂擦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药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16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1例。排石冲剂组患者服用排石冲剂治疗,化瘀排石汤组采用中药化瘀排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化瘀排石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排石冲剂组的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四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治本,即先探病机,再辨证施治。本文对中医病机理论进行回顾、分析、归纳,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为其提供更多的参考。
作者:奚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尿路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从调畅气机论治本病,分别为清肺降气启上焦气机、疏肝调理中焦气机,达到调畅膀胱气化功能的目的。
作者:夏良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病程长,易反复,困扰着很多患者。尤其是后期至失代偿期,会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失眠、性激素平衡失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更为棘手。本文从本病的病理入手,辨证施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凤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无症状肝酶学指标异常与轻度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探讨无症状肝功酶学指标异常在健康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体检的24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GGT)的不同将240例分为健康组、轻度异常组(一个指标异常)、中度异常组(两个指标异常)、重度异常组(三个指标均异常),每组各60例,对4组患者进行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统计各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疾患检出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健康组器质性病变的疾患检出2例,检出率为3.33%,轻度异常组检出率为11.7%(7例),中度异常组检出率为21.7%(13例),重度异常组检出率为28.3%(17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酶学指标对于器质性疾患敏感性高,通常在疾患未导致机体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能发生表达水平的异常,通过对肝功能酶学指标的检测能较早发现轻度器质性病变,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燕;魏红霞;钱留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