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旻星;万静波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主要护理方式是家庭护理服务模式.由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家庭护理人员知识的欠缺性,出院后康复护理成为社会难题.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在帮助高风险老年患者及其家人成功度过出院过渡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干预训练的目的是让家庭护理人员充分准备,提高对患者各种需求的认识,并能够满足在出院过渡阶段的家庭护理人员的特定需求,从而让患者在出院后的6个月中能够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和更高的生活质量[1].我们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外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干预康复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闫秀芹;张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我院优质护理开展,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一直是各科努力的方向.而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是一种直接、真实、客观的护理质量反馈方法,便于医院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存在问题,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1].而通过电话随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针对满意度调查所反馈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能够更加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我科初涉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遵循PDCA循环理论,在针对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婕;史冬梅;许艳玲;何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食管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食管贲门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吻合器械的普遍应用及临床技能的提高,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从原来的10%下降到3%以下,病死率从50%下降到10%-20%,但吻合口瘘仍然是患者生命的重大威胁[1].我们医疗小组2005年以前每年完成食管手术250例左右,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5%-2.0%,且治疗困难,预后很差,病死率为50%.其后,我们改良了食管切除技术,尤其是注重采用吻合口瘘预防技术,取得很好效果,7年中发生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仅0.31%(4/1275).本文总结改进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技术细节的体会.
作者:蔡铭;翁鸢;朱军;耿纪群;陈海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对于乳腺区域的短小手术,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可以较好地满足手术要求;而穿刺操作时的疼痛和不适,不仅会导致患者因惧痛不配合而影响麻醉的进程,更增加了阻滞不全、气胸等不良情况[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能够渗透完整皮肤的浅表麻醉剂,对浅表皮肤起到麻醉、镇痛作用.本研究观察局部皮肤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肋间神经阻滞穿刺痛的效果.
作者:郑建祥;李超;王帮远;周钦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和农民实现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形式[1],这项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命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新农合利益主体违反新农合制度规定的行为愈来愈严重.
作者:马长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大量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同时组织纤维化而导致器官肿大或结节性病变[1].临床主要受累器官是胰腺、泪腺、唾液腺、后腹膜、胆道、肾脏、甲状腺及垂体等,以血清IgG4升高、组织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IgG4-RD又称为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或漏诊[3],男性好发,且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4].我科于2013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3例IgG4-RD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兰兰;丁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肌酐(Cr)在冠心病(CH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CHD患者154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6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40例)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D组).根据首次血清Cr浓度分为E组(106 μmol/L≤Cr≤194 μmol/L,82例)和F组(Cr<106μmol/L,72例).乳胶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氧化酶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sCD14和Cr水平.结果 A、B组血清CRP、sCD14和Cr浓度均高于C、D组,A组亦高于B组(P<0.05);C组Cr浓度高于D组(P<0.05).E组血清CRP和sCD14浓度均高于F组(P<0.05).血清sCD14、Cr与CRP呈正相关(r=0.717、0.623,P<0.01);血清sCD14与Cr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 血清sCD14和Cr水平均能够反映CHD的严重程度,且与CHD,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存在密切联系的炎性机制.
作者:贾雪芹;陈海滨;邱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AO/ASIF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3例,按AO/ASIF桡骨远端骨折分型:C1型87例、C2型69例、C3型47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3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者术后X射线片及CT片显示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长度及桡腕关节面平整性、桡尺远端关节的稳定性均较术前改善.Dienst功能评分,优86例,良95例,可20例,差2例;三种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配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AO/ASIF 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腕部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树;王加宽;徐南伟;荆鑫;顾加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雀斑是常见于面部的一种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有遗传倾向,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接受日光、X射线、紫外线照射后,能使表皮中黑素体合成增加.本病女性居多,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部,手背、颈、肩亦可发生,而非曝光部位和黏膜无皮疹.其皮损组织病理为表皮基底层黑素增加而黑素细胞的数目正常,与邻近正常的表皮黑素细胞相比,其形态变大,树枝突增多、变长,具有更多的完全黑化的黑素体且呈棒状,表皮没有变化[1].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染料脉冲激光(DPL)治疗雀斑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严松华;禚欣欣;顾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糜烂性食管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体检的65岁以上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d)者120例,其中服药6个月以上者88例(A组),服药不足6个月者32例为对照组(B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糜烂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患者比例高于B组(P<0.05),A组服用钙离子拮抗剂比例高于B组(P<0.05).两组糜烂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vs.15.6%)(P>0.05).结论 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不增加糜烂性食管炎的发病率.
作者:祝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显像系统下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并经咽鼓管注入药液(盐酸氨溴索1.5 ml+甲泼尼龙20 mg),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 63例获随访1年以上,治愈45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1%.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鼓膜穿孔,无鼓室结构损伤、中耳感染及治疗后咽鼓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显像系统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
作者:王讯;沈忱;杨玉衡;陈娟娟;韩荣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要特征.ICP主要危害围产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ICP发病率0.8%-12.0%,具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以智利和瑞典发病率高[1].我国的重庆、上海都属于ICP高发地区,在我省的长江流域,发生率仍较高,高达6.37%[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ICP产妇30例,探讨其治疗及母婴预后.
作者:孙彦玲;贾生沪;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3 (miRNA-14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miRNA-143在50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miRNA-143模拟及miRNA-143抑制剂转染A549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miRNA-143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Western blot分析miRNA-143的作用靶点.结果 miRNA-143在66.0%(33/50)的NSCLC组织中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0.84±0.12 vs.2.77±0.34)(P<0.05).miRNA-143可以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可以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3'UTR端并抑制IGF1R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NA-143在NSCLC中低表达,能抑制NSCLC增殖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节IGF1R基因并抑制其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宁志强;束永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AST在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AHF患者110例,随访100 d,检测血NT-proBNP、AST和血红蛋白.其中,死亡18例(A组),生存92例(B组).结果 A组血NT-proBNP和AST高于B组(P<0.01),而血红蛋白低于B组(P<0.05).取NT-proBNP 2379 pg/ml、AST 42.15 U/L和NT-proBNP联合AST预测因子0.350为临界值,其预测AHF患者发病100 d内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84.2%、63.2%和57.9%,特异度分别为67.0%、83.0%和92.0%.AHF患者NT-proBNP与AST异常升高预示生存率低.结论 联合检测NT-proBNP和AST有助于预测AHF的预后.
作者:方红义;沈沭彤;陶丽婵;李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特定部位自体组织盆底修补术和Perigee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诊断为子宫或膀胱脱垂Ⅲ度及以上患者分别采用Perigee盆底重建术(A组,50例)和特定部位自体组织盆底修补术(B组,50例).手术前后采用POP定量分期(POP-Q)、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分析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9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两种方法均是治疗重度POP的安全有效术式,主观治愈率均为100%;A组客观治愈率93.5%,B组88.9%(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PFDI-20和PISQ-12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各有2例新发压力性尿失禁;A组网片暴露1例,阴道挛缩1例.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治疗重度POP的安全有效术式;A组增加网片相关并发症.
作者:顾芮;王家俊;龚健;陈艳琴;吴力为;殷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繁育和鉴定Notch 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用B6.Notch 1flno/flox和B6.Alb-Cre转基因小鼠进行饲养和杂交;将繁育出的第1代小鼠再进行相互交配,得到第2代小鼠.通过PCR鉴定出基因型为B6.Notch 1flno/flox.Alb-Cre的第2代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 1蛋白在肝脏中有无表达.结果 两种转基因小鼠繁殖产生的第2代小鼠基因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可通过该方法获得较多的B6.Notch 1flno/flox.Alb-Cre小鼠.该基因型小鼠肝脏中不表达Notch 1蛋白.结论 应用Cre-loxp系统可以成功地敲除小鼠Notch 1基因.
作者:陈朝;杨娜;吴进燕;褚培培;夏园;姚海娜;曾令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6只,作为空白对照;另三组采用每周2次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3 ml/kg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2周(B组,8只)、4周(C组,8只)和6周(D组,10只)处死,行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肺纤维程度,用免疫组化检测MCP-1表达,RT-PCR检测MC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 B、C、D组肺纤维化程度依次加重,MCP-1表达逐渐增多.MCP-1、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在B、C、D组逐渐增强,且均高于A组(P<0.05).MCP-1 mRNA表达与α-SMA mRNA、Ⅰ型胶原mRNA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s =0.625、0.547和0.414,P<0.05).结论 MCP-1在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石静;陆翠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方法 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47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化疗.依据化疗前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突变型20例(突变组)和野生型27例(野生组).比较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EGFR突变组ORR为45.0%,DCR为80.0%,稍高于野生组的33.3%和66.7% (P>0.05).突变组的中位PFS为6个月(95%CI=5.27-6.73),长于野生组的3个月(95%CI=2.32-3.68)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控制情况和EGFR基因表达状态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的PFS延长.
作者:周娟;倪松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BAC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男10例,女24例;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胸部CT孤立型病灶8例(23.5%);多结节病灶型7例(20.6%);肺炎型19例(55.9%).误诊18例(52.9%),误诊为肺部炎症12例、肺结核4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23年.结论 女性BAC患者发病率较高,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学容易误诊为肺部感染,需病理明确诊断.
作者:陶章;黄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肿瘤低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ET)基因对食管鳞癌Eca109与TE-1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36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LET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Eca109与TE-1细胞过表达lncRNA-LET.比较转染后(Eca109 LET组和TE-1 LET组)细胞与正常培养(Eca109组和TE-1组)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LncRNA-LET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Eca109 LET组和TE-1 LET组细胞每个视野的穿膜数量、细胞的迁移距离、细胞存活率分别低于Eca109组和TE-1组(P<0.05),而发生凋亡的细胞比例分别高于Eca109组和TE-1组(P<0.05).结论 LncRNA-LET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过表达能够抑制食管鳞癌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能促进其凋亡.
作者:王鹏立;刘彬;秦建伟;陈亦江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