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杨娜;吴进燕;褚培培;夏园;姚海娜;曾令宇
自发性气胸合并隐匿性胸腔内严重出血为高危性胸外科急症,在临床较为少见.该病多因胸腔内迟发的粘连带滋养血管撕裂导致出血,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现总结我科手术治疗5例自发性气胸合并隐匿性胸腔内严重出血的经验.
作者:黄陈军;陆小虎;李芝;张林飞;秦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虎杖提取物)对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常规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过氧化氢(H2O2)诱导模型组(B组)和添加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的H2O2诱导模型组[1 μg/ml(C1组),0.1μg/rnl(C2组)和0.01 μg/rnl(C3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实时定量PeR检测细胞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α亚基(AMPKα)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AMPKα和磷酸化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 C1、C2和C3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组(P<0.01或P<0.05).与B组相比,C1、C2和C3组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其中,C1组SIRT1 mRNA增高显著(P<0.01)、C3组SIRT1蛋白表达增幅大(P<0.01).与B组相比,C2组中AMPKα蛋白表达有所增高.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SIRT1表达来减轻H2O2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魏利;郝传铮;赵旭;陆芳芳;徐俊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鉴别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价值.方法 采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验76例活动性结核病和81例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全血样本,确定T-SPOT.TB阳性且抗结核治疗未超过2周的活动性结核患者64例和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68例,分析其对应的T-SPOT.TB结果.结果 T-SPOT.TB阳性活动性结核病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大于T-SPOT.TB阳性潜伏性结核感染组(133 vs.67) (P<0.01);但T细胞斑点数在上述两组中的分布有较大范围的重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以T细胞斑点数47.5作为鉴别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佳界值,其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67.5%.结论 T细胞斑点数在活动性结核病者高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虽然T细胞斑点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但并不能用于鉴别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
作者:施宇佳;曹琦;毛正道;陈意;殷小伟;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显像系统下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并经咽鼓管注入药液(盐酸氨溴索1.5 ml+甲泼尼龙20 mg),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 63例获随访1年以上,治愈45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1%.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鼓膜穿孔,无鼓室结构损伤、中耳感染及治疗后咽鼓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显像系统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
作者:王讯;沈忱;杨玉衡;陈娟娟;韩荣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积雪草酸(AA)对氧糖剥夺/复氧模型模拟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四组:D组继续正常培养;A、B和C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0.1%二甲基亚砜溶液和AA 20 μmol/L培养24 h后,采用氧糖剥夺处理6h-复氧12h建立I-R损伤模型.采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荧光强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A、B和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ROS水平、低线粒体膜电位的心肌细胞比例、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比例以及细胞色素C、磷酸化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表达均高于D组(P<0.05),而C组上述指标低于A组(P<0.05).结论 AA对氧糖剥夺/复氧模型诱导的心肌细胞I-R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ROS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活化及阻滞MAPK信号激酶磷酸化有关.
作者:易晨龙;许晶;司林杰;张郁青;王晓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FNA)联合弹性成像的应变率比值(SR)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129例资料.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FNA和SR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联合使用FNA和SR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85.2%.联合FNA和SR检查、单纯使用FNA和SR诊断甲状腺结节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0%、91.4%和69.0%.结论 联合使用FNA和SR检查能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金志斌;张捷;闻宝杰;曹秋月;彭娟;吴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和农民实现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形式[1],这项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命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新农合利益主体违反新农合制度规定的行为愈来愈严重.
作者:马长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等级评审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展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治和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为此,我院成立了合理用药小组,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小组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谢小菊;徐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要特征.ICP主要危害围产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ICP发病率0.8%-12.0%,具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以智利和瑞典发病率高[1].我国的重庆、上海都属于ICP高发地区,在我省的长江流域,发生率仍较高,高达6.37%[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ICP产妇30例,探讨其治疗及母婴预后.
作者:孙彦玲;贾生沪;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主要护理方式是家庭护理服务模式.由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家庭护理人员知识的欠缺性,出院后康复护理成为社会难题.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在帮助高风险老年患者及其家人成功度过出院过渡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干预训练的目的是让家庭护理人员充分准备,提高对患者各种需求的认识,并能够满足在出院过渡阶段的家庭护理人员的特定需求,从而让患者在出院后的6个月中能够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和更高的生活质量[1].我们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外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干预康复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闫秀芹;张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宫外孕是妇科一种危险的急腹症,处理不当,容易因腹腔内大量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腹腔镜微创宫外孕手术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1].这类患者常因顾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表现出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影响手术和康复[2].我科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陶粉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索中文版肾脏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TM1.3)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 应用购买的香港中文版KDQOL-SFTM 1.3调查200例ESRD行血液透析患者并进行信效度检测.结果 中文版KDQOL-SFTM 1.3量表共19个维度,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有16个维度Cronbachα系数>0.7,分量表及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44-0.917.50例患者1周后复测,2次测量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970-0.990(P<0.05).量表第一部分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62-0.829 (P<0.05),第二部分肾病相关生活质量(KDTA)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48-0.849(P<0.05).总量表KMO检验值为0.828,球形Bartlett检验x2=2814.497(P<0.05).按特征值>1的标准提取4个公因子,其累积解释方差为65.13%.按收缩压分组,各亚组在分量表与总量表的F值为80.876-428.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文版KDQOL-SFTM 1.3量表在ESRD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价ESRD患者生活质量的专用工具.
作者:许敏;徐旭娟;施文芳;张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入机体各器官功能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表现为抵抗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易波动.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进入老年后,对外界的反应性降低、迟钝、视力减弱、肌肉骨骼退化,使老年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下降,心血管系统的退化使老年人自我保护性差,易受外伤,导致骨折.同时老年患者都合并一些基础疾病,疼痛会诱发其他基础疾病的复发.
作者:唐小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白内障是全世界致盲和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白内障患者,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50%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戴军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75例TKR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为氯胺酮2.0 mg/kg+舒芬太尼2.0 μg/kg(A组)、舒芬太尼2.5μg/kg(B组)或舒芬太尼2.0μg/kg(C组),加生理盐水至100 ml.PCIA参数:背景输注2 ml/h;PCI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息状态下,A、B、C组VAS疼痛评分依次升高(P<0.05),且A组活动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6h和12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48 h内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B组恶心、眩晕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TKR术后静脉PCIA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单用.
作者:季淑娟;姚凤珍;黄礼兵;崔苏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3 (miRNA-14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miRNA-143在50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miRNA-143模拟及miRNA-143抑制剂转染A549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miRNA-143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Western blot分析miRNA-143的作用靶点.结果 miRNA-143在66.0%(33/50)的NSCLC组织中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0.84±0.12 vs.2.77±0.34)(P<0.05).miRNA-143可以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可以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3'UTR端并抑制IGF1R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NA-143在NSCLC中低表达,能抑制NSCLC增殖及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节IGF1R基因并抑制其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宁志强;束永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因其具有符合生理需求、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当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胃肠外营养更易产生代谢并发症;而肠内营养则可增加肠道血流,减少因低氧血症和再灌注对肠道的损伤[1].经空肠途径输注营养液是肠内营养的方法之一,可通过肠道吸收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素.空肠置管营养支持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了误吸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将空肠营养管有效安置到屈氏韧带以下30 cm有一定难度,本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旭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AST在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AHF患者110例,随访100 d,检测血NT-proBNP、AST和血红蛋白.其中,死亡18例(A组),生存92例(B组).结果 A组血NT-proBNP和AST高于B组(P<0.01),而血红蛋白低于B组(P<0.05).取NT-proBNP 2379 pg/ml、AST 42.15 U/L和NT-proBNP联合AST预测因子0.350为临界值,其预测AHF患者发病100 d内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84.2%、63.2%和57.9%,特异度分别为67.0%、83.0%和92.0%.AHF患者NT-proBNP与AST异常升高预示生存率低.结论 联合检测NT-proBNP和AST有助于预测AHF的预后.
作者:方红义;沈沭彤;陶丽婵;李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BAC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男10例,女24例;临床症状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胸部CT孤立型病灶8例(23.5%);多结节病灶型7例(20.6%);肺炎型19例(55.9%).误诊18例(52.9%),误诊为肺部炎症12例、肺结核4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23年.结论 女性BAC患者发病率较高,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学容易误诊为肺部感染,需病理明确诊断.
作者:陶章;黄建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家族史(FH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2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无FHD者798例(A组),有FHD者104例(B组).结果 B组患者孕前体重指数(BMI)≥24 kg/m2、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A组(10.6% vs.5.0%、29.8% vs.17.3%) (P<0.05).B组早产儿的发生率高于A组(7.7%vs.2.5%)(P<0.05).产后随访90 d,B组婴儿体重高于A组(7.14±0.53) kg vs.(7.02±0.61) kg](P<0.05).结论 对有FHD的孕妇需要格外重视早孕期,即应建立合理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体重和孕期血糖,从胚胎时期减少孕妇高血糖对胎儿的危害.
作者:柳华;王志群;戴毅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