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孕期宫颈内口矫形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价值

丁琰;周德兰;韩素萍

关键词: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内口矫形术
摘要:目的 探讨非孕期行宫颈内口矫形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足月剖宫产分娩5例;孕5个月因胎膜早破行剖宫取胎术1例;术后1个月即妊娠致宫颈伤口愈合不良再次行宫颈前唇修补+环扎术1例,至孕5个月因宫缩无法抑制拆除环扎线流产;行辅助生育尚未妊娠1例.结论 对于因宫颈机能不全而导致反复中晚期流产的患者,若孕期行宫颈环扎术仍失败,可选择在非孕期经阴道行宫颈内口矫形术来改善下次妊娠结局.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RNA-30a在胃癌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微小RNA-30a (miRNA-30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4例胃癌患者(A组)和36例健康人群(C组)血浆miRNA-30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A组miRNA-30a表达水平低于C组(0.436±0.261 vs.0.599±-0.348)(P<0.01).miRNA-30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侵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miRNA-30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低表达,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杰;樊瑞智;李海青;宋虎;徐溢新;徐为;宋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减压沸腾清洗机负压清洗骨穿针管腔器械的效果

    骨穿针由于结构特殊,管腔小而长,黏液、血迹、污迹等残留物容易附着形成死角,管腔内壁附着的残留物如干枯的血液、蛋白质、组织等更不易被彻底清除,从而影响灭菌效果,大量有机物和血细胞残留可成为潜在热源,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1].骨穿针的传统清洗方法为手工清洗,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存在清洗人员责任心等影响,导致清洗质量低等缺点.我们通过减压沸腾清洗机负压清洗骨穿针管腔器械,比较不同清洗方式清洗的效果.

    作者:洪霞;宋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改良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在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仅有20.6%的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感到满意,32.8%的患者抱怨出现镇痛不良、机器故障等不良事件时医护人员处理不够及时[1].因此,目前术后疼痛服务现状仍存在较大不足.为此,我们采用以病区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和专科医师共同参与的改良急性疼痛服务(MAPS)模式管理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徐香;王伟;沈谦;杨艳梅;项穗新;冯昌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cv值)与其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心、脑、肾血管靶器官损伤评分分为非事件组(0-4分,64例)和事件组(5-13分,56例).分析cv值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伤评分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程、血压和cv值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和cv值均是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cv值与其发生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伤有密切关系.

    作者:顾娟;高志伟;徐添;倪耀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家属赋能模式在婴幼儿肠造口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肠造口手术是治疗婴幼儿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肠造口一般为临时性,患儿病情稳定后,选择时机在肠造口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将肠管回纳.两次手术间隔时期患儿需居家由家属照护,若护理不当,不仅影响二期手术的效果,还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威胁患儿生命[1].赋能教育以新生儿照护者为对象,鼓励照护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肠造口居家护理能力.我科对52例肠造口患儿居家期间的主要照护者实施赋能模式,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小琴;吉秋进;程晨;徐秀群;徐旭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术中镜下多模态神经导航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模态神经导航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多模态神经导航切除听神经瘤51例(观察组),经传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46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镜下导航均获得成功,术中无明显移位现象,可持续性强.病例注册误差为(1.28±0.32) mm,示踪注册耗时(42.0±5.0)s;肿瘤、乙状窦及横窦体表投影准确,与开颅后观察一致.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5±35) min vs.(225±42) min](P<0.05),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也高于对照组(78.43% vs.58.70%和72.55%vs.52.17%)(P<0.05).结论 采用显微镜下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能有效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邵君飞;张岩松;黄进;金伟;钱正瑛;张恒;杨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的意义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到宫颈癌的演变一般8-10年,CIN治愈率可达100%[1].有效的宫颈筛查能够使宫颈癌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TCT)目前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在发达国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或每2年进行宫颈癌筛查.

    作者:龚敏;严静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首诊医生给药剂量的不同,89例HMD患儿分为两组:A组,34例,给予PS(94.86±14.94) mg/kg;B组,55例,给予PS(55.26±10.7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后的相关观察指标均较用药前改善(P<0.05或P<0.01).与B组相比,A组用药后吸氧浓度(FiO2)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P<0.05),氧疗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愈好转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牛PS治疗能有效改善HMD患儿的氧合和通气效率,不增加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作者:章晔;任义梅;郭丽敏;崔曙东;胡毓华;陈筱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8例经枕下后正中入路切除;1例经左枕旁正中入路切除;4例行颞下入路切除.结果13例病灶均镜下全切.结果 10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无新增症状,无并发症,无死亡.随访4-24个月,MRI复查无病灶残留.结论 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朱春明;孙雪波;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黄亚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LRIG1体外对U251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研究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体外对U251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pLenti-TO-LRIG1-V5及空质粒pLenti-TO-V5采用慢病毒法感染U251细胞,筛选出稳定感染细胞株后给予2 Gy辐照.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γ-H2AX免疫荧光法检测双链DNA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U251-LRIG1组细胞接受辐照后较U251-Vector组细胞增殖、侵袭、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γ-H2AX荧光染色焦点数增多(P<0.05).U251细胞感染LRIG1慢病毒后,EGFR、N-Cadherin、Vimentin、DNA-PKcs、Beclin-1和LC3Ⅱ/I表达水平下降,E-Cadherin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 在U251细胞中过表达LRIG1可以通过下调EGFR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DNA-PKcs及细胞自噬等多种途径抑制U25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放疗敏感性.

    作者:杨勇;王景文;胡昌龙;王鹏;袁志诚;陆培松;湛利平;李巧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总结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61例接受了脊髓栓系松解术.其中,终丝紧张型脊髓栓系综合征29例(A组),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32例(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肢体疼痛和麻木均完全或部分缓解,肌力和膀胱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A组疼痛缓解和下肢肌力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脊髓栓系松解术对成人终丝紧张型和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均有确切疗效;在疼痛缓解和下肢肌力改善的远期效果方面,栓系松解术对终丝紧张型综合征的效果优于脂肪瘤型.

    作者:赵寅涛;蒋健;金伟;梁维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LC-MS/MS法测定血浆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的浓度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CAMD)浓度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apphire C18(250 mm×4.6 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95:5),流速为1m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三重四级质谱检测.结果 CAMD的回归方程为Y=0.01734X+0.00001318(r=0.997),线性范围为0.50-100 ng/ml,相对回收率为98.4%-105.0%,绝对回收率为96.7%-120.2%,准确度、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结论 LC-MS/MS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浆中CAMD浓度.

    作者:徐蕾;李济民;朱辉;徐可;王飞;杨璐;胡晓玮;李春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评估

    目的 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法 对儿童DAI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DTI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半球感兴趣区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以及对DAI组FA均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AI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和内囊后肢FA值均降低(P<0.05),且与GCS评分呈正相关性(r=0.737、0.564和0.829,P<0.05或P<0.01).结论 DTI技术对儿童DAI敏感,能够反映损伤程度,为临床儿童DAI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中俊;刘文广;郑金玉;左建东;孙远昭;齐亮;李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淋巴管囊肿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淋巴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淋巴管囊肿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 19例患者的发病部位以腹膜后、腹壁、颈部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13例患者因体检或术中发现,6例患者因疼痛不适而就诊.14例患者行B超检查,12例提示为囊性病变;14例患者行CT检查,均提示为囊性占位.19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和/或免疫组化证实为淋巴管囊肿,免疫组化标记物D2-40的敏感性为89.5% (17/19).患者随访,均预后良好.结论 淋巴管囊肿较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CT及MRI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术后病理,治疗需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作者:郑黎明;戈伟;蒋松松;陈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一般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和不孕为主要症状.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临床效果不一.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控制痛经、治疗月经过多等效果明显[1].LNG-IUS是一种T型宫内节育器,每日在宫腔内释放20 μg左炔诺孕酮,可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从而减轻疼痛.本文观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孙磊;龚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出院准备服务对围产期母婴健康的影响

    由于临床路径的开展及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的紧张,医院周转加快,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比较特殊的经历,但短暂的住院时间,产妇及家属难以完全掌握护理技能及技巧,面对产妇及新生儿出现的一些问题显得无所适从.我院秉着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拓宽服务范围,实施出院准备服务,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衡永乐;夏家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两种方法用于终止孕12-14周妊娠效果评价

    本文就针对于孕12-14周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联合用药终止妊娠和先行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再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联合用药终止妊娠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作者:张芬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ANO1对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和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anoctamin 1(ANO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分期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Ⅰ-Ⅲ期NSCLC患者64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NO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行肿瘤病理分级评定,随访术后的复发.结果 NSCLC存在ANO1的过表达.ANO1阳性组28例中,26例(93%)的EGFR表达阳性;ANO1阳性组的病理Ⅲ期病例的比例高于ANO1阴性组(50% vs.17%) (P<0.01).随访1年,ANO1阳性组的复发率高于ANO1阴性组(39% vs.17%)(P<0.01).结论 ANO1在NSCLC组织存在过表达.ANO1的过表达促进EGFR的过表达,提高NSCLC的病理分级评分和复发率.

    作者:叶书高;王永功;陈静瑜;郑明峰;吴小波;纪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目的 比较3%高渗盐水(HTS)与20%甘露醇(MT)渗透性脱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HTS 130 ml(HTS组,18例)和MT 130 ml(MT组,17例)治疗,均于20 min内一次静脉输注.记录两组治疗后30、60、120和180 min的ICP、MAP、脑灌注压(CPP)、PbtO2和CVP.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显示ICP降低和CPP升高(P<0.05);HTS组的变化较MT组更加明显,且同时有PbtO2升高(P<0.05).结论 与20% MT相比,3%HTS能更好地降低ICP和增加CPP,同时还能升高PbtO2.

    作者:王其平;徐裕;那汉荣;高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8例疗效分析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系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1].从受伤到发病时间,一般在1-3个月.目前,对CSDH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实行手术治疗.首选方法是行钻孔引流术,疗效满意,但当血肿液化不良,血肿腔存在分隔时,单纯钻孔引流往往不能完全清除血肿,术后复发率很高,有报道高达23%[2].

    作者:徐伟东;周新民;徐裕;潘鹤鸣;龚凯;高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