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琴;吉秋进;程晨;徐秀群;徐旭娟
本文就针对于孕12-14周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联合用药终止妊娠和先行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再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联合用药终止妊娠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作者:张芬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麻醉要求术中有良好的镇静镇痛、苏醒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临床常用的有丙泊酚、乙托咪酯、氯胺酮、右美托咪啶、舒芬太尼、地佐辛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等.本文观察新上市的阿片样作用中枢性镇痛药羟考酮注射剂(奥诺美)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
作者:张小引;邱承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模态神经导航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多模态神经导航切除听神经瘤51例(观察组),经传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46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镜下导航均获得成功,术中无明显移位现象,可持续性强.病例注册误差为(1.28±0.32) mm,示踪注册耗时(42.0±5.0)s;肿瘤、乙状窦及横窦体表投影准确,与开颅后观察一致.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5±35) min vs.(225±42) min](P<0.05),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也高于对照组(78.43% vs.58.70%和72.55%vs.52.17%)(P<0.05).结论 采用显微镜下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能有效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邵君飞;张岩松;黄进;金伟;钱正瑛;张恒;杨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8例经枕下后正中入路切除;1例经左枕旁正中入路切除;4例行颞下入路切除.结果13例病灶均镜下全切.结果 10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无新增症状,无并发症,无死亡.随访4-24个月,MRI复查无病灶残留.结论 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朱春明;孙雪波;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黄亚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脑梗死TOAST及OCSP分型的影响.方法 将392例急性脑梗死按血清Hcy及HbAlc水平分为四组:两者均正常组(A组),单纯高Hcy组(B组),单纯高HbAlc组(C组),两者均高组(D组),将其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与TOAST和OCSP分型的关系及测定对梗死面积大小的影响.结果 C、D组中FBG、TG及HbAlc均高于A组,其中C、D组中TG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AST分型各组亚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及D组OCSP分型中的后循环梗死比例较A组高(P<0.05);B组中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A组(P<0.05),C组中小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B组(P<0.05).结论 单纯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较大,单纯高HbAlc患者倾向于小面积梗死,且多数为后循环脑梗死.
作者:徐心耕;柯先金;蔡志荣;过红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止血带引起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28例分为两组:D组15例,麻醉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0.8 μg/kg,继之以0.3-0.5 μg·kg1·h-1维持,直至术毕前15 min.C组13例,不用右美托咪啶作为对照.检测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1)和止血带放气后5 min(T2)、30 min(T3)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 T2、T3时,C组血浆CK和LDH高于术前(P<0.05),D组血浆CK和LDH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止血带引起肢体I-R损伤.
作者:蒋鹏;黄祥君;马鹏;唐萍;吴文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骨穿针由于结构特殊,管腔小而长,黏液、血迹、污迹等残留物容易附着形成死角,管腔内壁附着的残留物如干枯的血液、蛋白质、组织等更不易被彻底清除,从而影响灭菌效果,大量有机物和血细胞残留可成为潜在热源,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1].骨穿针的传统清洗方法为手工清洗,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存在清洗人员责任心等影响,导致清洗质量低等缺点.我们通过减压沸腾清洗机负压清洗骨穿针管腔器械,比较不同清洗方式清洗的效果.
作者:洪霞;宋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cv值)与其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心、脑、肾血管靶器官损伤评分分为非事件组(0-4分,64例)和事件组(5-13分,56例).分析cv值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伤评分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程、血压和cv值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和cv值均是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cv值与其发生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伤有密切关系.
作者:顾娟;高志伟;徐添;倪耀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肺癌的首选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超高龄肺癌患者日益增多,但该类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都伴有心肺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的低下,且并存其他疾病,致围手术期潜在风险、相关并发症明显增高.因此,做好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彩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到宫颈癌的演变一般8-10年,CIN治愈率可达100%[1].有效的宫颈筛查能够使宫颈癌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TCT)目前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在发达国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或每2年进行宫颈癌筛查.
作者:龚敏;严静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肠造口手术是治疗婴幼儿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肠造口一般为临时性,患儿病情稳定后,选择时机在肠造口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将肠管回纳.两次手术间隔时期患儿需居家由家属照护,若护理不当,不仅影响二期手术的效果,还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威胁患儿生命[1].赋能教育以新生儿照护者为对象,鼓励照护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肠造口居家护理能力.我科对52例肠造口患儿居家期间的主要照护者实施赋能模式,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小琴;吉秋进;程晨;徐秀群;徐旭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由于临床路径的开展及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的紧张,医院周转加快,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比较特殊的经历,但短暂的住院时间,产妇及家属难以完全掌握护理技能及技巧,面对产妇及新生儿出现的一些问题显得无所适从.我院秉着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拓宽服务范围,实施出院准备服务,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衡永乐;夏家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微小RNA-30a (miRNA-30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4例胃癌患者(A组)和36例健康人群(C组)血浆miRNA-30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A组miRNA-30a表达水平低于C组(0.436±0.261 vs.0.599±-0.348)(P<0.01).miRNA-30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侵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miRNA-30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低表达,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杰;樊瑞智;李海青;宋虎;徐溢新;徐为;宋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165.3±33.2) min vs.(226.5±25.4)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180.3±33.7)ml vs.(1683.6±23.9) ml](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1.96% vs.13.73%)(P<0.05).观察组产后发生腹痛、产褥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4% vs.39.22%)(P<0.05).两组均无肠粘连发生.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
作者:仲海平;陈玉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患者15例,在抗生素、保胎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行经尿道膀胱镜逆行置DJ管术10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体温均逐渐下降,肾积水减轻.经尿道膀胱镜逆行置DJ管术的10例中,术后恢复良好足月分娩8例,术后6h发动宫缩致流产l例,术后2个月胎儿死亡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的5例术后恢复良好,足月分娩.结论 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患者病情急重,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手术干预是影响母婴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文发;杨夫艳;陆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今日的护理实践,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事业,将传统的护理服务与新的护理知识体系及新的护理技术融为一体,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现[1].为进一步规范专科护士管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护理质量水平,我院制定了《专科护士管理办法》、《专业护理学组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取得一定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燕;李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法 对儿童DAI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DTI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半球感兴趣区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以及对DAI组FA均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AI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和内囊后肢FA值均降低(P<0.05),且与GCS评分呈正相关性(r=0.737、0.564和0.829,P<0.05或P<0.01).结论 DTI技术对儿童DAI敏感,能够反映损伤程度,为临床儿童DAI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中俊;刘文广;郑金玉;左建东;孙远昭;齐亮;李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衍生物(CAMD)浓度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apphire C18(250 mm×4.6 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95:5),流速为1m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三重四级质谱检测.结果 CAMD的回归方程为Y=0.01734X+0.00001318(r=0.997),线性范围为0.50-100 ng/ml,相对回收率为98.4%-105.0%,绝对回收率为96.7%-120.2%,准确度、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结论 LC-MS/MS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浆中CAMD浓度.
作者:徐蕾;李济民;朱辉;徐可;王飞;杨璐;胡晓玮;李春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体外对U251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pLenti-TO-LRIG1-V5及空质粒pLenti-TO-V5采用慢病毒法感染U251细胞,筛选出稳定感染细胞株后给予2 Gy辐照.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γ-H2AX免疫荧光法检测双链DNA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U251-LRIG1组细胞接受辐照后较U251-Vector组细胞增殖、侵袭、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γ-H2AX荧光染色焦点数增多(P<0.05).U251细胞感染LRIG1慢病毒后,EGFR、N-Cadherin、Vimentin、DNA-PKcs、Beclin-1和LC3Ⅱ/I表达水平下降,E-Cadherin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 在U251细胞中过表达LRIG1可以通过下调EGFR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DNA-PKcs及细胞自噬等多种途径抑制U25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放疗敏感性.
作者:杨勇;王景文;胡昌龙;王鹏;袁志诚;陆培松;湛利平;李巧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绝经后脆性骨折患者血清转铁蛋白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190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25羟维生素D3[25 (OH)D3]及相关生化指标,分析转铁蛋白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存在血清转铁蛋白和25(OH)D3水平降低;转铁蛋白降低患者的血清25(OH)D3和钙水平均低于转铁蛋白正常患者(P<0.01).血清转铁蛋白与β-CTX呈负相关(r=-0.20,P<0.01),与25(OH)D3和钙转铁蛋白呈正相关(r=0.23和r=0.27,P<0.01),而与PINP和磷未见明显相关性(r=-0.01和0.06,P>0.05).结论 绝经后脆性骨折患者常存在铁蓄积状态;这与骨代谢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赵国阳;程千;张伟;沈光思;徐又佳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