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底重建术预防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

夏鸽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盆底重建, 盆腔器官脱垂
摘要:目的 观察盆底重建术预防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效果.方法 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组术中加行阴道顶端悬吊盆底重建.比较两组近期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无并发症出现.治疗组术后阴道长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度高(P<0.05),且未见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治疗组子宫脱垂患者术后膀胱颈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盆底重建预防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POP的近期疗效确切.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0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种类繁多,组织类型复杂,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误诊率高.因此,提高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治水平值得进一步探讨.2001年9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105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华;许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由于脱落的栓子堵塞动脉造成急性动脉血流障碍,是严重的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之一.由于下肢对缺血的耐受有时间限制,所以一旦确诊应该及时手术干预,取栓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首选治疗[1],特别是对于下肢主干动脉栓塞.及时手术治疗配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我科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汤小磊;郑晓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NudC对肾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核迁移蛋白细胞核分离基因C(NudC)与肾癌细胞迁移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nswell方法比较293和OS-RC-2两个细胞株的迁移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两个细胞株中Nud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udC蛋白在上述两个细胞株中的定位.结果 肾癌细胞株OS-RC-2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胚肾细胞株293.在mRNA水平,人肾癌细胞株OS-RC-2中NudC表达均高于人胚肾细胞株293(2.6±0.3 vs.1.0±0.1)(P<0.05).免疫荧光结果和细胞核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udC蛋白在人肾癌细胞株OS-RC-2的核内表达高于人胚肾细胞株293(4.1±0.3 vs.1.0±0.2)(P<0.05).结论 NudC蛋白在肾癌细胞株核内的表达高于正常细胞株,提示NudC可能与肾癌细胞迁移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唐爱国;金慧敏;陈永昌;吴燕;蒋璐;蓝婷;徐强;孙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在婴幼儿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40例1-3岁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T组(曲马多8 mg/kg)和S组(舒芬太尼2μg/kg);两组药物分别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加入自动镇痛泵中,以2 ml/h静脉泵入.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和术后4 h(T1)、12 h(T2)、24 h(T3)、36 h(T4)和48 h(T5)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镇痛、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和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T组T1-T3时的术后镇痛评分高于S组(P<0.05), T1、T2时的镇静评分低于S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术后镇痛均安全有效,舒芬太尼效果优于曲马多.

    作者:张莉;施晓华;张锡凤;赵龙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对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C组(生理盐水6 ml)、L组(利多卡因20 mg)、T组(托烷司琼5 mg)和LT组(利多卡因20 mg复合托烷司琼5 mg),后三组药物均稀释到6 ml.麻醉诱导前,前臂上止血带并注射相应药物,药物注射后30 s松开止血带,给予丙泊酚2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发生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其他三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与L组和T组相比,LT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四组HR和MAP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能降低丙泊酚注射痛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张斌;刘成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Gpnmb基因在BXD重组近交系小鼠眼组织的表达差异和基因调控网络分析

    目的 研究色素播散综合征(PDS)和色素性青光眼(PG)致病基因糖蛋白神经调节肽B相关基因(Gpnmb)在BXD重组近交系(BXD RI)小鼠眼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其基因调控网络.方法 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确定68个品系的BXD RI小鼠眼组织中Gpnmb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方法,结合GeneNetwork网站上的在线分析工具,研究差异表达的特征,进而构建Gpnmb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Gpnmb在BXD RI眼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为10.92,不同品系小鼠表达量存在差异.Gpnmb基因为顺式作用的eQTL,End3基因是其下游候选基因.基于和Gpnmb高度相关基因的基因网络得以构建.结论 构建Gpnmb基因调控网络,为PDS和PG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陆宏;张俊芳;管怀进;胡楠;帅捷;陆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产儿低T4血症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是指早产低体重儿出生后发生的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患儿血T4水平降低,而促甲状腺素(TSH)正常的一种甲状腺功能异常状态.低T4血症早产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但是否需要干预治疗,目前尚存较大分歧,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干预治疗的效果.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目的 总结3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的治疗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27例(71.1%)以四肢远端无力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其他表现起病.经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治愈29例,好转5例,无效1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GBS多数以四肢无力起病.GBS患者多数预后较好.激素对轻、中型GBS患者有一定疗效;丙种球蛋白能明显改善重型及极重型GBS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杜娟;惠国桢;赵红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食管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佳方式和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传统食管癌开放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0%[1].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腔镜外科医师经验的积累,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下的食管癌根治术不断进步[2].我院对食管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俏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大鼠突触后密度蛋白93的表达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SCI)后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54只SD大鼠建立SCI模型(A组),分别在SCI后8h、1、3、5、7、14 d取材;另选9只大鼠为对照组(C组).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SD-93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SD-93在正常和损伤脊髓中的分布.结果 与C组相比,SCI后PSD93 mRNA表达下降,3d时达低(P<0.01).而SCI后1d时PSD-93蛋白表达高于C组(P<0.01),但随后逐渐下降,5d时降到低(P<0.05).PSD-93在正常脊髓中高表达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后角的浅表板层;SCI后1d时PSD-93在前角的阳性染色面积较C组增加(P<0.01).结论 PSD-93可能参与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作者:严斌;刘文娟;叶峥;汪宇;居建文;张建林;张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产妇6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硬膜外注射0.894%罗哌卡因12 ml,D组再加用右美托咪定25 μg(1 ml),C组用生理盐水1 ml.记录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达T10时间及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均短于C组(P<0.05),D组高感觉阻滞平面高于C组;D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安全性好.

    作者:吴晓丽;吉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5例新鲜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中OPN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20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OPN mRNA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2.0832±1.1557 vs.0.4640±0.1023) (P<0.01).胃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69.6% vs.40.0%和30.0%)(P<0.05).OPN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OPN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病过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桂芳;李云晖;高璀乡;蔡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肾移植长期存活5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1986年-2001年尸体肾移植患者500例,分析人/肾存活10年以上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10年以上存活率为47%(235/500).有2例存活已23年.结论 血型相同、良好配型、供肾者年轻、饮食有效管理、移植后1年内平稳过渡、移植后阶段正确处理及中医中药介入干预慢性排斥都是是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宋广来;巢志复;何小舟;许贤林;徐仁芳;车文骏;经浩;解斯杰;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均分为糖尿病(A)组、治疗(B)组和对照(C)组,A、B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8周并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饲喂普通饲料作对照.B组成模后予发酵冬虫夏草菌粉200mg·kg-1 ·d-1灌胃8周,A、C组予等体积无菌水灌胃.计算三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流式细胞术检测肾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A、B组CCr降低,24-h UAER、肾脏细胞凋亡率和肾组织Bcl-2和Bax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A组相比,B组CCr和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表达升高,24-h UAER、肾脏细胞凋亡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Bax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发酵冬虫夏草菌粉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与影响Bcl-2/Bax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陈骅;刘占全;张海松;柳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麻醉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康复延迟和病死率增加[1].目前,POC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POCD与中枢及外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2].本研究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探讨其变化在POCD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佘勇军;董琳;邢春花;霍江;周志强;于颖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荷载Akt基因的PEG-PLGA/DOPE纳米粒的制备及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荷载Akt基因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PEG-PLGA/DOPE)纳米粒(Akt-NPs)对脑缺血-再灌注(HR)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复乳法制备PEG-PLGA/DOPE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全脑I-R组(B组)、I-R+Akt-NPs组(C组)和I-R+空载PEG-PLGA/DOPE纳米粒组(D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全脑I-R后5d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O-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能够较好地荷载Akt基因.I-R后5d时,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HO-1表达减少(P<0.05),Caspase-3表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HO-1表达增加(P<0.05),Caspase-3表达减少(P<0.05).结论 Akt-NPs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作用与上调HO-1和下调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张芳;张兆成;刘红芝;吴健;陈彦;付燕燕;戚大石;李小翠;牛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对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期皮肤瘙痒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对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期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 鞘内注射吗啡0.1mg行术后镇痛的剖宫产妇1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于胎儿脐带夹闭后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 mg/2 ml(B组)、格拉司琼3 mg/3 ml(G组)、布托啡诺2 mg/2 ml和格拉司琼3 mg/3 ml(BG组),C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记录术后12h镇痛期内皮肤瘙痒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G组瘙痒的发生率低于C组(17.5% vs.47.5%) (P<0.05);BG组在1、4和8h时的瘙痒程度和B组在8h时的瘙痒程度较C组轻(P<0.05).四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寒战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仿(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格拉司琼可以显著减少吗啡镇痛期瘙痒的发生率和瘙痒程度.

    作者:吴震;温来友;孔明健;胡永明;陈建庆;于常州;戴体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Soat1基因的e-QTL定位和遗传调控网络分析

    目的 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甾醇氧-酰基转移酶1 (Soat1)介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定位方法对Soat1基因的表达变异及表达调控进行研究,采用区间作图在全基因组水平定位控制Soat1基因表达变化的eQTL.分析B6小鼠和D2小鼠两品系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eQTL定位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筛选BXD重组近交系小鼠海马组织基因组中受Soat1基因反式调节的候选基因,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构建Soat1基因的表达遗传调控网络.结果 Soat1基因为顺式作用的eQTL,Rab2、Taz、copg、whsc1l1、Atrnl1、1200008A14Rik和Epdr1为该基因的下游候选调控基因.与Soat1基因高度相关的前17个基因构建遗传相关基因网络.结论 Soat1基因为顺式调控基因;遗传相关基因网络中的基因与Soat1基因存在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AD的发病.

    作者:张玉芳;陈颖;陈雪;李奕;林巍巍;王晓冬;陆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轮状病毒感染所致BICE患儿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发病季节多见于秋冬季,发病年龄1-2岁高发,惊厥多于病程的1-3 d发生,病程中可反复多次发作(1-3次),早期频繁发作多见.结论 轮状病毒所致BICE惊厥大多≤3次,预后好,但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容易误诊,需引起重视.

    作者:王静;黄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跌倒评分量表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与经济负担,也给医疗和护理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和风险,导致医疗风险增加.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人跌倒已经成为日趋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J].减少跌倒发生的关键重在预防,如何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目前临床护理安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2].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