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地区泌尿系草酸钙结石与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王涛;张犁;马隆;陈雪花;殷立琴;蒋日磊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24-h尿液分析, 代谢异常
摘要: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患者泌尿系草酸钙结石与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定为草酸钙结石的116例患者进行尿pH值及24 h尿生化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混合性结石为主83例(71.6%),纯草酸钙结石29例(25.0%),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混合结石3例(2.6%),草酸钙+无水尿酸混合结石1例(0.9%).116例草酸钙结石患者中有代谢异常者97例(83.6%),其中低枸橼酸尿症64例(66.0%),高草酸尿症55例(56.7%),低尿量43例(44.3%),其他常见的代谢异常为高钙尿症18例(18.6%),高尿酸尿症5例(5.2%)及高磷尿症2例(2.1%).结论 低枸橼酸尿症、高草酸尿症、低尿量、高钙尿症及高尿酸尿症是江苏地区患者泌尿系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采取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结合代谢评估,可对草酸钙结石患者的病因做出明确诊断,从而指导结石预防复发工作的开展.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阴囊疾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阴囊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4例阴囊肿块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阴囊肿块均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24例阴囊疾病中,睾丸肿瘤42例,慢性附睾炎18例,附睾结核7例,精索囊肿14例,睾丸炎5例,睾丸鞘膜积液19例,睾丸血肿4例,腹股沟斜疝15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5%(118/124).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可作定位、定性诊断,诊断率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析

    目的 探讨转移性卵巢癌(MO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MOC的临床资料及其病理特点.结果 24例患者病史中胃癌来源MOC 15例(62.5%),非胃癌来源MOC 9例(37.5%).临床症状以腹胀和腹痛常见(13例,54.2%),单侧卵巢转移多见(14例,58.3%).病理类型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13例,54.2%).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19例,79.2%),总体2年生存率为4.2%.结论 MOC多来源于胃癌,单侧卵巢转移多见,病理类型多为中低分化腺癌,临床预后较差.

    作者:王海宁;丁永斌;夏建国;张苗;刘德林;单留群;吴昌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

    目的 研究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固定物及植骨融合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年内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至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评分较术前提高[(26.5±1.2)分vs.(15.3±1.5)分](P<0.05),优良率达96.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较术前降低[(1 5.3±2.6)分vs.(46.2±4.2)分](P<0.05).结论 TLIF术后植骨融合快,临床疗效良好,可作为治疗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惠;肖龙;张建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

    胃癌是我国常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患者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佩君;徐梅;耿息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0例门诊体检者(A组)、28例慢性肝炎(B组)、28例肝衰竭前期(C组)和66例肝衰竭(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TBil、P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D组分为D1组(有继发感染,48例)和D2组(无继发感染,18例);D1组又分为D1a组(好转,8例)、D1b组(加重,40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和D组治疗前的PCT阳性率值分别为0、14.3%、57.1%和72.7%,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C、D组PCT分别与TBil、PT呈正相关(P<0.05).PCT、WBC和hsCRP在D1组和D2组、D1a组和D1b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助于肝衰竭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艳;甘建和;冯婷婷;孙蔚;顾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光棒引导经鼻插管用于张口困难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

    临床上各种困难插管的情况不断增加,光棒在牙齿松动、张口受限等困难插管时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麻醉科对于张口度<2.5 cm的患者通常采用清醒盲探经鼻气管插管,失败后采用逆行引导插管,或微创气管切开,对患者损伤大,耗时长,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自2010年起,我院尝试对张口度<2.5 cm的患者采用快诱导经鼻盲探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插管时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邵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地佐辛复合体温保护对全麻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寒战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体温保护和地佐辛干预对胃癌手术全麻患者术后早期寒战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不用任何干预;Ⅱ组实施保温措施;Ⅲ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Ⅳ组给予保温和地佐辛静脉注射.观察四组在术中体温的变化、术后1h内寒战的发生率,并对苏醒指标、镇静、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与T0比较,Ⅰ、Ⅲ组在术中各时间点温度均下降(P<0.05);Ⅱ、Ⅳ组术中体温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的寒战发生率均下降(P<0.05);Ⅳ组的寒战发生率低于Ⅱ组和Ⅲ组(0 vs.16.0%和20.0%)(P<0.05).与Ⅰ组比较,Ⅱ、Ⅳ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缩短(P<0.05);与Ⅰ组比较,Ⅲ、Ⅳ组在拔管后10、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VAS评分下降(P<0.05).结论 术中给予适宜的体温保护及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少术后早期寒战的发生,且具有良好镇痛、镇静作用而不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

    作者:葛建岭;杨勇;王伟;王义芳;李勇;崔建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危险关系的分析

    结直肠癌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共同的过程.其中较受重视的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用、高胰岛素血症假说.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通过筛选试验得以早期发现的实体性肿瘤,临床医师权衡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筛选试验非常必要.

    作者:曹宏;黄德芳;孙道崎;刘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行制备实验室HBsAg质控品

    目的 探讨制备实验室日常HBsAg检测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将日常收集的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S/CO>15.0)病毒灭活,经系列稀释后与已知浓度为(0.50±0.09) IU/ml标准品在试验系统中进行反应,分别测定A值.选择接近标准品A值的A值稀释倍数进行稀释;于制备后经20℃以下速冻保存2、180和360d分别抽取20支进行ELISA法测定其S/CO值,计算其均数(西、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结果 S/CO值的主=2.75,s=0.14,CV=5.1%.经20℃180 d贮藏后的检测值与保存2d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实验室自制的HBsAg室内质控品性能稳定,结果可靠,经济实用.

    作者:高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iR-200c对结肠癌SW620细胞5-FU化学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肠癌SW620细胞株中微小核糖核酸200c(miR-200c)的表达对5氟尿嘧啶(5 FU)化学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miR-200c类似物转染SW620细胞株组(A组)、miR-200c类似物阴性对照转染组(B组)、miR-200c抑制物转染SW620细胞株组(C组)、miR-200c抑制物阴性对照转染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采用RT PCR、MTS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00c的表达、5 FU半数抑制浓度(IQ0)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 Akt)的表达.结果 与B组相比,A组转染24 h后miR-200c的表达水平提高了(35.94±0.39)倍(P<0.05),5 FU的IC50提高[(1512.67±0.48) μg/ml vs.(926±0.70) μg/ml] (P<0.05),5 FU促细胞凋亡的作用降低[(5.01±0.25)% vs.(8.07±0.16)%](P<0.05).与D组相比,C组miR-200c的表达水平降低了(19.61±0.86)倍(P<0.05),5 FU的IC50降低[(740±0.60) μg/ml vs.(941±0.59) μg/ml] (P<0.05),5 FU促细胞凋亡作用提高[(12.23±0.60)% vs.(8.22±0.18)%](P<0.05).转染48 h后,A组p Akt的表达较B组升高(P<0.05),C组p Akt表达较D组降低(P<0.05).结论 在结肠癌SW620细胞中,降低miR-200c的表达可提高结肠癌细胞对5 FU的化学敏感性,可能与miR-200c调控Akt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孟凡鲁;吴莺;袁英雪;贺明洁;武健;周红;王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33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 分析3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33例CHB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8周.检测治疗前后HBsAg定量、HBV DNA定量、CD4+T细胞及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率,分析治疗前HBsAg、HBV DNA、免疫状态与HBsAg阴转的关系.结果 CD4+T细胞百分率阴转组高于未阴转组[(41.09±10.25)%vs.(31.86±7.84)%](P<0.05);CD8+T细胞百分率阴转组低于未阴转组[(20.86±5.47)% vs.(28.38±6.46)%] (P<0.05).HBsAg 1 150 IU/ml组阴转率为58.3%,高于151 500 IU/ml组的11.1%和501 2500 IU/ml组的8.3% (P<0.05).CHB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HBsAg<500 IU/ml及处于非免疫耐受状态可作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优选人群.

    作者:张晓培;秦爱兰;张玉婷;刘涛;甘建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行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疼痛管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消融10 min、左右肺静脉前壁、左右肺静脉后壁及消融结束时点的NRS分别为,试验组:(2.06±0.68)、(3.74±0.69)、(5.60±0.97)、(1.94±0.71)分,对照组:(2.54±0.61)、(4.26±0.78)、(6.30±1.05)、(2.42±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放射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中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的疼痛,有效提高患者对术中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娟;陈琦;查燕红;周亚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液基细胞制片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制片对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率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细针穿刺(FNA)甲状腺结节,穿刺物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制片与传统涂片制片技术处理,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制片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液基细胞制片诊断准确率为92.59%(75/81),高于传统涂片制片的86.42%(70/81) (P<0.05).液基细胞制片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0%和95.08%,均高于传统制片技术的75.00%和90.16%)(P<0.01).结论 液基细胞制片能有效提高甲状腺FNA涂片质量和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杨汶士;邹汉青;徐龙江;金涛;朱培培;洪荫;王亮;王国强;朱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种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负载自噬小体疫苗激活人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性比较

    目的 比较IL-4树突状细胞(DC)及IFNαDC负载自噬小体疫苗后激活人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方法 用人单核细胞体外培养IL-4 DC及IFNαDC;制备表达CEF蛋白的HEK293T细胞,从中提取自噬小体疫苗DRibbles.分别用两种体外培养的DC负载HEK293T CEFDRibbles后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分泌IFN γ的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流式细胞术表面染色方法检测两种DC表型差异.结果 负载HEK293T CEFDRibbles的IFNαDC能够诱导(6.0±1.2)%的自体CD8+T细胞激活,高于IL-4 DC诱导的(2.3±0.6)%(P<0.05),CD4+T细胞有效激活率亦高于ID4 DC[(2.6±0.5)% vs.(0.3±0.1)%](P<0.05).与IL-4 DC相比,IFNαDC细胞体积小,颗粒复杂程度低,表达较低水平的CD14、CD11c,但HLA-DR的表达水平类似.结论 与IL-4 DC相比,IFNαDC负载DRibbles能更有效激活人抗原特异性CD8+T及CD4+T细胞.

    作者:叶伟;王利利;殷丹丹;周镇先;赵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5例采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功能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降低[(5.6±2.4)分vs.(0.2±0.5)分](P<0.05),而Constant评分增加[(34.7±16.5)分vs.(95.5±6.3)分](P<0.05),优良率为92%.随访发现肩关节僵硬2例,局部皮肤感觉障碍3例.结论 应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满意,具有生物学固定和功能恢复佳、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俊芳;王琼;程力;张成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三血管气管(3VT)切面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确诊的22例PLSVC胎儿3VT切面声像图,与病理或引产后结果对照.结果 22例PLSVC胎儿中,14例单纯型中1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复合型中4例合并心内畸形(2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主动脉弓缩窄伴主动脉发育不良、1例右侧上腔静脉缺如),2例合并心内、心外畸形(1例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伴内脏反位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发育不良伴单脐动脉),2例合并心外畸形(1例马蹄肾、单脐动脉,1例肾积水合并帆状胎盘).结论 3VT切面可作为诊断PLSVC的基本切面,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刘俊;梁喜;张大娟;王丽春;王巧云;王芸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剂肺泡灌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稀释剂肺泡灌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MAS患儿58例分为肺泡灌洗组(A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3例).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72 h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 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记录相关呼吸指标.结果 治疗后,A组BALF中SPA、SPD含量高于B组(P<0.05);而VEFG含量低于B组(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为(79.0±19.6)h和(105.6±28.8)h,均少于B组的(111.9±26.1)h和(139.2±22.5)h(P<0.05).结论 PS稀释剂肺泡灌洗治疗MAS可抑制肺部炎症,减轻肺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王昌林;章乐;王晓蕾;李雅雯;郁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育真熄风汤对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育真熄风汤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模型对照(B)组、中药治疗(C1 C3)组和阳性对照(D)组,采用爬杆测试法观察育真熄风汤对PD小鼠行为变化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育真熄风汤对小鼠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C组运动协调障碍有所减轻,DA神经元数目增多,TH表达增强.结论 育真熄风汤具有改善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保护DA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秦博文;党晓伟;卢思英;商亚珍;吕瑞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复查PET/CT标准摄取值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复查PET/CT标准摄取值(SUL)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周期化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NSCLC患者53例,参照PERCIST标准确定靶病灶.化疗2周期后复查的患者30例(A组),化疗4 6周期后复查的患者23例(B组),两组病例各30个靶病灶.以SUL下降50%作为B组靶病灶部分缓解(PMR)的阈值,比较两组靶病灶治疗前后SUL的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B组靶病灶SUL下降百分比高于A组[(50.00±26.96)% vs.(32.00±42.00)%](P<0.05).B组靶病灶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80.0% vs.46.7%)(P<0.05);B组复查的靶病灶以SUL下降50%作为PMR标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应用PERCIST标准评价疗效时,化疗2周期复查时SUL下降30%以上的疗效类似于4 6周期复查时SUL下降50%以上的疗效.

    作者:丁其勇;张清波;陈建伟;孙晋;杨文平;施海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RA患者81例,合并ILD患者作为RA-ILD组(38例),未合并ILD为RA组(43例),比较两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的差异.结果 RA-ILD组血清RF为(581.49±106.62) IU/ml,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8.62%,GPI为(1.44±1.36) μg/ml,均高于RA组的(377.79±155.77) IU/ml、64.87%、(1.05±1.21) μg/ml(P<0.05).而两组血清RF阳性率和抗CCP抗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84.47% vs.71.88%)和(786.59±546.57) IU/ml vs.(782.21±605.21) IU/ml](P>0.05).结论 血清RF水平、抗CCP抗体阳性率和GPI水平高的RA患者较易合并ILD.

    作者:杭元星;任天丽;周红霞;石国勋;房德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