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腰痛118例疗效分析

肖英松;田家智

关键词:功能性腰痛, 针灸治疗, 中药内服中药外敷, 内外合治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功能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188例给予针刺、灸疗、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疗程为半月,结果:治愈61例(51.7%),显效34例(28.8%),有效14例(11、9%),无效9例(7.6%),总有效率92.4%.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功能腰痛疗效满意.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缩泉丸加昧配合敷脐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

    目的:观察缩泉丸加味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缩采丸加味内服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缩泉丸加味内服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遗尿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永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80例临床报道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临床应用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2月~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80例.视年龄采用术式,切断圆韧带及宫旁组织,打开腹膀胱反折腹膜后转阴式.不论子宫大小均从阴道取出.结果:80倒手术无一失败.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安全、有效.

    作者:康莲香;郭小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双腔囊宫腔填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腔囊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对12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行双腔囊宫腔填塞止血.结果:双腔囊宫腔填塞术操作时间5~8分钟,止血时间5~6分钟,所有患者取出双腔囊后,子宫收缩良好,无活动性阴道流血,无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无子宫切除及死亡病例,成功率和有效率为100%.结论:双腔囊应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疗效确切,简单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护理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3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0例,其中男62例,女68例,年龄27-65岁,单侧大隐静脉曲张119例,双侧11例,并存原发性高血压病13例,2型糖尿病9例.1.2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后弹力绷带包扎,托马式架抬高患肢20cm-30cm;常规抗菌素用5-7天,抗凝、祛聚药用5-7天后改口服,部分病人口服中药汤剂.

    作者:高淑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论补阳还五汤的适用病证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本义是治疗辨证属于气虚血瘀的病症,该方在临床应用涉及的疾病广泛,包括内科、外科、伤科、妇科、皮肤科、男科等,本文做一简单论述.

    作者:郭二虎;李秀梅;范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高血压病的护理教育及健康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使得高血压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调查,我国1979年大规模普查其发病率为7.8%,1991年全国30个省市调查结果为11.88%,我院2010年健康体检的15152人中,其中患高血压有2036人,占13.44%.现就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探讨如下.

    作者:田维芳;黎东霞;刘旭;范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四逆散化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2例

    目的:观察四逆散化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采用中药四逆散化裁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60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4.3537,P<0.01).结论:四逆散化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肖华业;韦少宣;白行官;劳耀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59例颈椎病性高血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颈椎病性高血压误诊的原因;方法:资料源于门诊2003年5月~2010年10月,符合颈椎病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59例,年龄35~76岁,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51.3岁,发作时血压140~180/115~91mmHg.结果:以外科为首诊的患者容易先确定颈椎病,后发现高血压,确诊颈椎病性高血压的时间较短,平均为10.6天,以内科为首诊的则反之,确诊颈性高血压的时间较长,平均为13.5天,两组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外科误诊的重要原因是满足于颈椎病的诊断,没有及时或反复测量血压,内科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对颈椎病认识不足.结论:对以头痛、头昏、眩晕、颈项不适等为首发症状起病的患者,要同时注意颈椎病和高血压的检查,要反复多次测量血压,尽早发现颈椎病性高血压,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作者:梁庆槐;曾广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皮肌炎相关重度肺纤维化1例中药治疗报告

    肺纤维性病变足皮肌炎和风湿免疫病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病变中后期导致肺间质病变加重,出现慢性缺氧,在长期使用非甾类消炎药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采用中药治疗效果甚佳.现将我工作中遇到的1例使用中药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曾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牛兴东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牛兴东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蒙古名中医.从医四十余载,长于治疗内科疾病,尤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多年的临床工作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诊疾病,病证结合;治未病,脾胃先行;脾胃病,重调气血.今择其治疗胃脘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郭增元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芒硝外敷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引起下肢水肿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0年至2011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15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临床上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水肿较多发生.

    作者:柴雪珺;石青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户县2006~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分析报告

    2010年是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的后1年,为了解我县妇幼卫生指标进展情况与全市所处水平,以给今后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卫娣;王雪梅;钟艳;郝旭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ICU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护理体会

    镇静与镇痛治疗已成为ICU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ICU危重病人有选择、有计划、适度地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并加强护理,不仅能保证病人安全、舒适和各种监测治疗顺利进行,还能使病人顺利度过病情危重阶段.

    作者:黄荣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虚型脑梗塞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38例,并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疗效显著,具有很好地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有关胸腺五肽药物缓解乙醇依赖问题的研究现状

    乙醇依赖已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且是造成如今许多严重社会问题的原因.现有的抗乙醇成瘾药物主要包括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抗焦虑药,NMDA受体调制剂,但是由于其副作用比较大,亟需研制一种新的药物.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胸腺释放胸腺肽(胸腺激素)对神经和免疫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胸腺五肽具有抗焦虑作用.研究胸腺五肽对乙醇依赖的作用,通过改善免疫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而改善行为,以期寻找一条新的解决乙醇滥用问题的途径.

    作者:高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人本原理,探讨一种适合急诊科工作特点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将病人分为传统组和改革组,传统组病人接受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改革组病人是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接受人性化的护理活动,即在护理活动中以病人需求为向导,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尊重病人的权利,实行病人人性化的护理.结果: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病区环境的满意率,改革组病人的高于传统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护理组长带班制、弹性排班制、充分调用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论:急诊科实行人性化管理的病人需求导向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护理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工作制度.

    作者:易少华;刘小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2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价分析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人,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结果:26例中有明显疗效的有23例,总有效率占90%.结论: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可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症状,为后的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樊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益气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下简称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更易见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本病常继发于其他慢性病,也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常常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意外的隐患.常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的患者由于大便时过分用力,诱发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甚至猝死.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伤害.

    作者:许婵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行糖尿痛饮食、优质低蛋白摄入、常规降糖药物和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厄贝沙坦150mg/d,口服,同时给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给厄贝沙坦150mg/d,口服.两组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CRP的抗炎效应,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保护肾功能.

    作者:杨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1例

    患者:男,57岁,左足跟部冻伤后皮肤缺损27年,患者自述27年前因冻伤致左足跟部皮肤坏死,局部皮肤变黑痂,当时未予皮瓣覆盖,植皮后坏死,多年来一直自行消毒清洗,应用抗炎药物,病情反复,1个月前创面再次感染加重,溢脓,自行消毒清洗口服消炎药物后无好转.查体见:左足跟部为直径8厘米的类圆形创面,基底为坏死肉芽组织,表层有脓性分泌物.诊断:左足跟部皮缺损伴溃疡,因此区为负重区,单纯植皮不耐磨,负重后植皮会很快磨掉,遂建议患者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手术,覆盖足跟部皮缺损区.

    作者:刘守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