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海;张云飞;张军;张才德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组于4~6周采用适时动力化固定,对照组完全采取静力固定.结果:随访40周,骨折对位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方法,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减少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作者:文朝;方楚权;古安武;赖征文;严瑾;刘庆思;孙之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常见的长管状骨骨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尤其多见.依据骨折的类型,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本院自2006年5月以来应用手法治疗联合跟骨牵引小夹板固定治疗多例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启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王胜利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有深厚的学术渊源、文化底蕴与临床经验.对于骨伤科各类疾病的诊治造诣深厚,特别是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及关节炎等疾病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手法及辨证用药,每年接诊万余人.
作者:徐阳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关于MRI上骨髓水肿表现先见于骨挫伤的报道[1].随着MRI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普及,近年股骨头坏死导致的骨髓水肿以及骨髓水肿综合症又引起了较多关注.骨髓水肿综合症是一种特发性的病理状态,对此也有称之为一过性骨质疏松[2].该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及孕期女性[3],症状多于6~8个月缓解.关于骨坏死引起的骨髓水肿,从临床到基础已有较深入的研究[4~6].
作者:李勇;何伟;张庆文;方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韧带等)出现相应症状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约占整个颈椎病患者的50%~60%;在治疗上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纪向辉;曹飞;魏新建;王华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fiopathy,CSA)指的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临床上出现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CSA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其治疗方法各异,手法推拿治疗CSA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中成药配合手法治疗CSA的研究较少,我们前瞻性的采用盘龙七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达;孙银娣;张平安;殷继超;刘西纺;刘娜;郭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股骨远端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即关节内或近关节部位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占股骨骨折的4%~7%[1],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高能量损伤的增加,其发生率必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应用成角锁定钢板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趋势,且有较多文献报道疗效较好[2].我们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成角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国俊;董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属关节内骨折.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其方法较多,而共同目的是: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恢复及维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争取早期功能活动,避免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32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记忆合金抓髌器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的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助式悬吊牵引整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自助式悬吊牵引整复和垫枕复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椎体治疗前后Cobb角改变情况及治疗期间动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比较,显示治疗组骨折椎体Cobb角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动态VAS评分观察结果提示在治疗早期(治疗第1、2周)治疗组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结束时2组疼痛皆明显缓解,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助式悬吊牵引整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早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功能,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娄宇明;唐汉武;黄承军;徐敏;唐福宇;梁柱;刘保新;梁冬波;王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例、针灸配合运动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60例接受完整治疗后半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西药口服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病综合征,不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约占50%~60%,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麻痹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功能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瘫痪.
作者:陈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观察微创小针刀疗效.方法:从2008年8月-2011年3月间,共治疗68例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17~81岁,慢性疼痛时问为1年~35年,平均16.3±9.7年;用自制针刀松解切开骨筋膜间隔室的方法,先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五个进针点切开腰骶部竖脊肌筋膜减压,筋膜切开长度约12~14cm.结果:所有病人经4周~24周随访,(平均8.3±4.8周)61例病人疼痛消失,7例缓解,无大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前后骨筋膜间隔室内压力(静息、运动中、运动后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针刀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鸿声;黄吉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膝关节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引发的疼痛与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步态是人类行走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的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骨科、康复科、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领域,是临床与研究常用的一门方法学[1].
作者:吴思;古恩鹏;王志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等“三联”外治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方法:2004年7月~2010年6月选择160例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治疗组进行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及液体疗法.采用疼痛综合评定、症状与体征改善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160例患者,随访12~18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疼痛积分差值、体征试验阳性率、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等“三联”外治法通过恢复脊柱力学平衡,可改善颈部肌肉的力学失衡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作者:刘建军;董万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的炎性疼痛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腰椎、股骨等部位骨密度的下降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为特征,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1].因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终生残疾.
作者:温伟强;黄胜光;谭宁;朱辉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3年间我院骨1科门诊治疗的15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指导其家属,把中医食疗的特点应用到饮食护理中.
作者:邓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多节段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或前路连续长节段减压来治疗,其并发症较多,疗效多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颈前路手术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次要节段间盘切除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群海;张云飞;张军;张才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作者:隋桐;陈雍君;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施氏伤科手法研究组和颈椎电牵引对照组,每组34例.评价治疗前后TCD中Vs的改变,以及进行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3周,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椎动脉Vs值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改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确切效果,可以作为改善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明;陈建华;孙波;吴云定;杨佳裕;李辰;季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微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但术后存在一定的症状加重的“反跳症”现象,部分患者因髓核氧化不全症状无明显改善需2次注射治疗或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我科于2006年8月-2010年12月共选择收治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医用三氧进行椎间盘髓核氧化治疗,并改进后采用多点加压冲击式注射,发现术后“反跳症”现象少,疗效更加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林蔚;刘建军;赵军华;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