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华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扭伤可累及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等,病情较复杂,急性期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易转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1 解剖基础1.1腰部的肌肉筋膜腰部肌肉较多,按运动功能分为前届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3组.前屈后伸的肌肉有腹肌、腰大肌和竖脊肌,由于腹肌、腰大肌不易损伤,与急性腰扭伤有关的重点在于竖脊肌及包裹在其周围的胸腰筋膜[1].
作者:张晓刚;李成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韧带等)出现相应症状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约占整个颈椎病患者的50%~60%;在治疗上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纪向辉;曹飞;魏新建;王华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要病变,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骨关节疾病,是造成局部疼痛、关节功能丧失的原因之一.OA可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两类.原发性OA确切病因不明确,可能与年龄、遗传、肥胖、性别、代谢、机械磨损与撞击、不良生活习惯、种族、职业、姿势等因素有关;继发性OA可继发于任何关节部位损伤或疾病,如半月板损伤、关节韧带损伤、关节内和(或)关节周围骨折、先天畸形或关节感染、股骨头坏死等.
作者:梁雄勇;周明旺;李盛华;李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关于MRI上骨髓水肿表现先见于骨挫伤的报道[1].随着MRI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普及,近年股骨头坏死导致的骨髓水肿以及骨髓水肿综合症又引起了较多关注.骨髓水肿综合症是一种特发性的病理状态,对此也有称之为一过性骨质疏松[2].该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及孕期女性[3],症状多于6~8个月缓解.关于骨坏死引起的骨髓水肿,从临床到基础已有较深入的研究[4~6].
作者:李勇;何伟;张庆文;方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王胜利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有深厚的学术渊源、文化底蕴与临床经验.对于骨伤科各类疾病的诊治造诣深厚,特别是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及关节炎等疾病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手法及辨证用药,每年接诊万余人.
作者:徐阳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腕背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上遇到囊壁较厚,不能直接用手按散者,我们则采用“局部注射配合按压分推手法”治疗,本法自2009年运用至今,共治疗60例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小者15岁,大者45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短者3月,长者2年.均单侧发病且囊壁均较厚.
作者:徐平;王丛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例、针灸配合运动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60例接受完整治疗后半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西药口服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关节肿胀率及关节炎评分,评价羌活地黄汤的治疗作用,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VEGF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羌活地黄汤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抑制关节滑膜组织VEGF过量表达.结论: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VEGF过量表达有关.
作者:李玉梅;李海东;陈朝蔚;陈永强;樊天佑;沈丕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微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但术后存在一定的症状加重的“反跳症”现象,部分患者因髓核氧化不全症状无明显改善需2次注射治疗或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我科于2006年8月-2010年12月共选择收治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医用三氧进行椎间盘髓核氧化治疗,并改进后采用多点加压冲击式注射,发现术后“反跳症”现象少,疗效更加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林蔚;刘建军;赵军华;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4月选择本科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C臂机或CT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前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随访.结果: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患者VAS下降(P<0.01),病椎椎体高度增加(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恢复椎体高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技术,
作者:杨功旭;张清;方苏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搜集本院近3年内6~12岁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克氏针内外交叉内固定,共计20例;B组行外侧平行克民针内固定,共计18例.定期随访,检查和记录一般感觉运动、末梢血运状况及肘关节功能,对2组术后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接受12~18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根据Flynn标准评定,2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和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4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交叉固定组)出现1例尺神经损伤,外侧固定组未见.结论:针对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种克氏针固定方式效果相似,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外侧平行固定可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作者:吕召民;段华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常见的长管状骨骨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尤其多见.依据骨折的类型,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本院自2006年5月以来应用手法治疗联合跟骨牵引小夹板固定治疗多例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启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3年间我院骨1科门诊治疗的15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指导其家属,把中医食疗的特点应用到饮食护理中.
作者:邓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等“三联”外治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方法:2004年7月~2010年6月选择160例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治疗组进行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及液体疗法.采用疼痛综合评定、症状与体征改善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160例患者,随访12~18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疼痛积分差值、体征试验阳性率、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等“三联”外治法通过恢复脊柱力学平衡,可改善颈部肌肉的力学失衡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作者:刘建军;董万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膝关节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引发的疼痛与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步态是人类行走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的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骨科、康复科、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领域,是临床与研究常用的一门方法学[1].
作者:吴思;古恩鹏;王志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大多数是由于严重的关节创伤引起,而且多伴有侧副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采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3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病例行关节镜下双韧带同期重建,随访2年.分析提示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永祥;张劲松;刘莹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影响,而致椎动-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头痛,转动颈部时症状加重为主的综合症.近几年由于低头伏案工作的人数比例增加,发病数量有上升趋势.笔者运用在临床中摸索到的颅骨挤压法为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础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类型,笔者自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取随机对比研究整脊手法配合小圆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2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27~73岁,平均44.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年2个月.
作者:梁恒晔;冯前;郑杰松;黄彦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组于4~6周采用适时动力化固定,对照组完全采取静力固定.结果:随访40周,骨折对位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方法,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减少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作者:文朝;方楚权;古安武;赖征文;严瑾;刘庆思;孙之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本病在发生发展上呈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首先侵犯骶髂关节,重点累及脊柱和近躯干的大关节,终因脊柱周围韧带、纤维环、关节突关节骨化而强直,并可伴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和肾等多系统损害.
作者:高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