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功旭;张清;方苏亭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扭伤可累及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等,病情较复杂,急性期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易转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1 解剖基础1.1腰部的肌肉筋膜腰部肌肉较多,按运动功能分为前届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3组.前屈后伸的肌肉有腹肌、腰大肌和竖脊肌,由于腹肌、腰大肌不易损伤,与急性腰扭伤有关的重点在于竖脊肌及包裹在其周围的胸腰筋膜[1].
作者:张晓刚;李成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搜集本院近3年内6~12岁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克氏针内外交叉内固定,共计20例;B组行外侧平行克民针内固定,共计18例.定期随访,检查和记录一般感觉运动、末梢血运状况及肘关节功能,对2组术后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接受12~18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根据Flynn标准评定,2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和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4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交叉固定组)出现1例尺神经损伤,外侧固定组未见.结论:针对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种克氏针固定方式效果相似,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外侧平行固定可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作者:吕召民;段华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病综合征,不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约占50%~60%,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麻痹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功能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瘫痪.
作者:陈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施氏伤科手法研究组和颈椎电牵引对照组,每组34例.评价治疗前后TCD中Vs的改变,以及进行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3周,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椎动脉Vs值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改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确切效果,可以作为改善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明;陈建华;孙波;吴云定;杨佳裕;李辰;季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运动范围受限、肌肉无力、关节不稳.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极易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口服和(或)关节腔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暂时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但由于这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常使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
作者:苟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等“三联”外治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方法:2004年7月~2010年6月选择160例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治疗组进行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及液体疗法.采用疼痛综合评定、症状与体征改善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160例患者,随访12~18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疼痛积分差值、体征试验阳性率、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推拿、牵引、中药熏蒸等“三联”外治法通过恢复脊柱力学平衡,可改善颈部肌肉的力学失衡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作者:刘建军;董万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的炎性疼痛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腰椎、股骨等部位骨密度的下降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为特征,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1].因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终生残疾.
作者:温伟强;黄胜光;谭宁;朱辉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大部分骨折行传统复位手法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或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传统手法复位困难.我科经改良手法复位+定制塑形小夹板外固定,自2007年2月-2010年12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1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2~86岁,平均44岁.损伤原因:行走跌倒82例,运动伤21例,交通事故伤11例,直接击伤6例,其中双侧15例,合并有下尺桡关节脱位31例.
作者:尹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关节肿胀率及关节炎评分,评价羌活地黄汤的治疗作用,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VEGF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羌活地黄汤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抑制关节滑膜组织VEGF过量表达.结论: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VEGF过量表达有关.
作者:李玉梅;李海东;陈朝蔚;陈永强;樊天佑;沈丕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影响,而致椎动-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头痛,转动颈部时症状加重为主的综合症.近几年由于低头伏案工作的人数比例增加,发病数量有上升趋势.笔者运用在临床中摸索到的颅骨挤压法为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涛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作者:隋桐;陈雍君;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4%~17.4%[1],若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手术效果,还有可能出现切口感染,甚至椎管内感染、危及生命.我科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脊柱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5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祚;华贤章;敖传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例、针灸配合运动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60例接受完整治疗后半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西药口服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多节段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或前路连续长节段减压来治疗,其并发症较多,疗效多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颈前路手术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次要节段间盘切除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群海;张云飞;张军;张才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包括物理疗法、物理疗法配合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牵引、针灸治疗及几种疗法的合并应用等[2~4].手法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1.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系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的总称.
作者:高旸;胡志俊;崔学军;王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3年间我院骨1科门诊治疗的15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指导其家属,把中医食疗的特点应用到饮食护理中.
作者:邓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础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类型,笔者自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取随机对比研究整脊手法配合小圆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12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27~73岁,平均44.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年2个月.
作者:梁恒晔;冯前;郑杰松;黄彦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观察微创小针刀疗效.方法:从2008年8月-2011年3月间,共治疗68例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17~81岁,慢性疼痛时问为1年~35年,平均16.3±9.7年;用自制针刀松解切开骨筋膜间隔室的方法,先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五个进针点切开腰骶部竖脊肌筋膜减压,筋膜切开长度约12~14cm.结果:所有病人经4周~24周随访,(平均8.3±4.8周)61例病人疼痛消失,7例缓解,无大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前后骨筋膜间隔室内压力(静息、运动中、运动后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针刀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鸿声;黄吉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膝关节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引发的疼痛与肿胀、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步态是人类行走的行为特征,步态分析的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骨科、康复科、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领域,是临床与研究常用的一门方法学[1].
作者:吴思;古恩鹏;王志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2011年8月11日因“腹胀4月余”就诊.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中上腹为主,胃纳可,二便通调,无嗳气,无泛酸,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患者曾于当地镇医院就诊,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健脾益气,“摩罗丹”健脾消胀、活络,“泮托拉唑”制酸,症状未缓解.再次到该院内科门诊就诊,于2011年4月6日行胃镜检查,胃镜示:食管、胃底、胃角、胃窦、幽门未见异常;胃体色泽橘红,未见溃疡及出血;胃窦粘膜光滑,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未见溃疡及出血,蠕动可;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无殊,见胆汁积聚,降部未见异常,内镜诊断为慢性浅表胃炎伴胆汁反流.
作者:王晓东;范炳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