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宇明;唐汉武;黄承军;徐敏;唐福宇;梁柱;刘保新;梁冬波;王继
王胜利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有深厚的学术渊源、文化底蕴与临床经验.对于骨伤科各类疾病的诊治造诣深厚,特别是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及关节炎等疾病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手法及辨证用药,每年接诊万余人.
作者:徐阳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学术界对本病的研究广泛而又深入,但又不断萌生出很多新问题悬而未决,如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椎间盘钙化、孤立性椎间盘吸收、椎间盘源性腰痛等.1 研究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有待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始终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课题,从简而易治的,到多次手术却又无效的,种类繁多,且病情差别甚大,从而为骨科诊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尤其是在椎间盘转归上的研究前景更为诱人.
作者:姜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4%~17.4%[1],若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手术效果,还有可能出现切口感染,甚至椎管内感染、危及生命.我科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脊柱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5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祚;华贤章;敖传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观察微创小针刀疗效.方法:从2008年8月-2011年3月间,共治疗68例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为17~81岁,慢性疼痛时问为1年~35年,平均16.3±9.7年;用自制针刀松解切开骨筋膜间隔室的方法,先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五个进针点切开腰骶部竖脊肌筋膜减压,筋膜切开长度约12~14cm.结果:所有病人经4周~24周随访,(平均8.3±4.8周)61例病人疼痛消失,7例缓解,无大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前后骨筋膜间隔室内压力(静息、运动中、运动后6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针刀治疗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鸿声;黄吉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的炎性疼痛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腰椎、股骨等部位骨密度的下降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为特征,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1].因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终生残疾.
作者:温伟强;黄胜光;谭宁;朱辉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施氏伤科手法研究组和颈椎电牵引对照组,每组34例.评价治疗前后TCD中Vs的改变,以及进行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3周,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椎动脉Vs值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改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伤科颈及头面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确切效果,可以作为改善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明;陈建华;孙波;吴云定;杨佳裕;李辰;季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明确“施氏整肩三步九法”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进行评分,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12周进行随访评分.结果:“施氏整肩三步九法”无论是在缓解患者肩周的疼痛还是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结论:“施氏整肩三步九法”是治疗肩周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邬学群;王世伟;邢秋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4月选择本科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C臂机或CT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前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随访.结果: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患者VAS下降(P<0.01),病椎椎体高度增加(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恢复椎体高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技术,
作者:杨功旭;张清;方苏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药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335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湿热内阻型3个证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配合自制中成药口服、中药离子导入及功能锻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愈37髋,显效132髋,好转78髋,无效88髋.保守治疗总治愈好转率达73.73%.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取得较好疗效.可缓解疼痛,增加或保持髋关节活动度.
作者:谢庆华;吴昭克;庄至坤;张前进;朱勇;徐福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属关节内骨折.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其方法较多,而共同目的是: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恢复及维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争取早期功能活动,避免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32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记忆合金抓髌器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的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例、针灸配合运动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60例接受完整治疗后半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优于西药口服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多节段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或前路连续长节段减压来治疗,其并发症较多,疗效多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颈前路手术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次要节段间盘切除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群海;张云飞;张军;张才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作者:隋桐;陈雍君;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关节肿胀率及关节炎评分,评价羌活地黄汤的治疗作用,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VEGF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羌活地黄汤可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抑制关节滑膜组织VEGF过量表达.结论: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关节滑膜VEGF过量表达有关.
作者:李玉梅;李海东;陈朝蔚;陈永强;樊天佑;沈丕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组于4~6周采用适时动力化固定,对照组完全采取静力固定.结果:随访40周,骨折对位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适时动力化的方法,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减少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作者:文朝;方楚权;古安武;赖征文;严瑾;刘庆思;孙之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韧带等)出现相应症状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约占整个颈椎病患者的50%~60%;在治疗上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纪向辉;曹飞;魏新建;王华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fiopathy,CSA)指的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临床上出现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显著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CSA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其治疗方法各异,手法推拿治疗CSA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中成药配合手法治疗CSA的研究较少,我们前瞻性的采用盘龙七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达;孙银娣;张平安;殷继超;刘西纺;刘娜;郭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股骨远端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即关节内或近关节部位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占股骨骨折的4%~7%[1],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高能量损伤的增加,其发生率必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应用成角锁定钢板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趋势,且有较多文献报道疗效较好[2].我们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成角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国俊;董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病综合征,不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约占50%~60%,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麻痹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功能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瘫痪.
作者:陈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关于MRI上骨髓水肿表现先见于骨挫伤的报道[1].随着MRI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普及,近年股骨头坏死导致的骨髓水肿以及骨髓水肿综合症又引起了较多关注.骨髓水肿综合症是一种特发性的病理状态,对此也有称之为一过性骨质疏松[2].该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及孕期女性[3],症状多于6~8个月缓解.关于骨坏死引起的骨髓水肿,从临床到基础已有较深入的研究[4~6].
作者:李勇;何伟;张庆文;方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