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燕;朱晓云;周帅;耿留珍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确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39例,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结果分为手术全切组(15例)和未全切组(24例),术后均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卡氏评分(KPS)并随访生存时间.结果 全切组与未全切组在疾病的缓解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KPS≥70分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提高(P<0.05).结论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需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全切病灶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KPS是预示患者生存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陶轶;华长春;孙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与遗传、免疫、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本病起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彻底研究清楚.临床上目前针对UC的常规治疗以口服氨基水杨酸盐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但治疗效果欠佳,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药物不良反应亦多见;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英夫利昔单抗价格昂贵,临床应用明显受限.本研究在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谷氨酰胺、锡类散联合美沙拉嗪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期UC,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景斌;金士毛;孙辉;柳堤;杨怡莎;吴金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58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 ml且未出现脑疝症状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第1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占94.8%,清除不足70%仅1例.术后再出血2例,出血量不足20ml.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率89.6%,无死亡病例.结论 超早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耿炯;吴志峰;吴一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治疗组和咪达唑仑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呼吸相关生理指标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镇静效果相似(P>0.05).治疗组拔管时患者无明显不适,且生命体征较平稳;对照组拔管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且HR、MAP、RR均较拔管前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谵妄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且平均插管时间、ICU留住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镇静效果确切,不良反应低,ICU留住时间短.
作者:陆宝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方法 60例宫颈组织标本按病理诊断分为宫颈癌组、CIN组和正常组,每组20例.通过LncRNA数据库筛选在宫颈组织中可能异常表达的Lnc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NONCODE科学数据库筛选出与宫颈组织相关的LncRNA H19、MALAT1、HOTAIR、BCYRN1、ANRIL、SRA和UCA1.qRT-PCR结果:60例标本中LncRNA H19在宫颈癌组、CIN组标本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 SRA在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量低于CIN组(P<0.01);HOTAIR、UCA1和MALAT1在CIN组中的表达量高于宫颈癌组及正常组(P<0.05);BCYRN1和ANRIL在三组中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19在宫颈癌和CIN发生中起抑制作用;SRA可抑制宫颈癌发生,但对CIN的发生有促进作用;HOTAIR、UCA1和MMAT1促进CIN发生.LncRNAs可能成为宫颈癌及CIN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监测指标.
作者:杨慧;余敏敏;陆晓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序贯疗法和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改良序贯疗法组(A组)和四联疗法组(B组).A组前7d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胶体果胶铋150mg,后7d服奥美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500 mg+克拉霉素500 mg+胶体果胶铋150mg.B组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胶体果胶铋150mg,共14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 共90例患者完成试验.按意向治疗和方案分析,A组总体Hp根除率高于B组(81.6% vs.67.3%和85.1% vs.76.7%)(P<0.05);按方案分析,A组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Hp根除率均高于B组(85.2% vs.78.3%和85.0% vs.75.0%)(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10.2%vs.16.3%)(P>0.05).结论 对Hp根除失败的患者,改良序贯疗法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
作者:李慧;田耀洲;魏兰福;张伟;夏军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SSEH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或半月形占位影,多位于椎管后方或侧后方.患者的预后与血肿位置及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及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密切相关.结论 MRI是SSEH诊断的佳方法,明确诊断后及时手术治疗是SSEH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邓引生;焦磊;吴旻;蒋明;庄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单管连续侧孔胸管引流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VATS肺叶切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分别采用改良单胸管引流(A组,47例)和双胸管引流(B组,45例),比较术后胸管引流相关资料.结果 A组和B组的胸腔引流量、引流管保持时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口服镇痛药给药次数、注射吗啡次数和VAS疼痛评分大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B组有1例因液气胸再次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结论 单管连续侧孔胸腔引流与传统的双管引流效果相仿;但前者置管便捷、创伤小,且花费少,更适合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
作者:樊怿辉;周晓梅;陈橼;陆海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COPD合并HAP患者43例(病例组)和COPD未发生HAP患者77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H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HAP的8项可能危险因素:年龄≥75岁、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超过30 d、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全身激素的应用、先前应用>2种广谱抗生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前应用>2种广谱抗生素、全身激素的应用、入住RICU是COPD患者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应用激素及抗菌药物,加强RICU管理是降低呼吸科病房COPD患者HAP发生的关键.
作者:冯春来;徐乾乾;刘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影响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置器取器时机及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取器的2012例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取器容易组和取器困难组.将取器年龄、放置年限、孕产次、剖宫产史、放器时机、取器时机、子宫位置、IUD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取器困难组放置年限及年龄高于取器容易组(P<0.01).绝经期妇女取器困难的比率较高,有剖宫产史者取器困难高于无剖宫产史者.人工流产同时和哺乳期闭经时放置IUD取器困难的比率高于正常月经后(P<0.01).主要原因为IUD嵌顿,其次为取器器械进入宫腔困难.有尾丝的混合IUD,取器困难主要原因为超年限放置,部分断裂或金属附件丢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置器取器时机,选择适当的IUD类型,规范的操作,定期合理检查,加强告知宣传工作能有效的降低取器困难的发生率.
作者:陈燕;张红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将会因大出血或子宫破裂而切除子宫,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该类疾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国内报道为4.4%[1].因此,探索CSP的有效治疗方法已越来越重要,我们分析了目前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提出了将B超引导下吸宫+选择性宫腔水囊压迫用于CSP的治疗.
作者:马文琴;赵丹梅;李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T测量指导跟骨载距突锁定钢板置钉的价值.方法 通过CT测量40例正常跟骨外侧壁与载距突各螺钉固定点的空间位置,确定由载距突向外侧壁置钉的角度及长度,在跟骨标本上置钉,评价螺钉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跟骨外侧壁底部长度(62.28±4.98) mm,外侧壁前方高度(24.70±2.56) mm,外侧壁距下关节面长度(23.83±2.11) mm.载距突基底部长度、高度和斜度分别为(22.05±1.84) mm、(9.51±0.93) mm和(49.28±4.61)度.载距突锁定钢板由内向外置钉后,前螺钉前斜角(16.30±3.17)度、上斜角(7.96±3.23)度、长度(42.59±2.91) mm;中螺钉后斜角(0.03±3.28)度、下斜角(8.11±2.68)度、长度(40.90±2.72) mm;后螺钉后斜角(9.22±2.74)度、下斜角(4.78±3.34)度、长度(41.17±2.80) mm.在10例跟骨标本置钉均未穿透关节面,X射线摄片位置满意.结论 跟骨载距突可向外侧壁安全置钉.CT测量跟骨载距突与外侧壁空间关系可为载距突锁定钢板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卫东;桂鉴超;倪建坤;徐浩;朱立帆;张晓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人NANOGP8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其融合蛋白.方法 从plvx-NANOGP8重组质粒中扩增出NANOGP8基因,插入pGEX-4T-1载体中构建pGEX-4T-1-NANOGP8重组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优化其表达条件,分别以可溶及包涵体形式得到了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NANOGP8,经37℃诱导6h获得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而经16℃过夜诱导可获得可溶性融合蛋白,并分别成功对两种形式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且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其抗原性良好.结论 成功获得NANOGP8纯化蛋白,可用于进一步研究NANOGP8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周俊;曹江;孟凡静;冯浩;吴庆运;陈翀;牛铭山;徐开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血清褪黑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卒中患者3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C组,20例)和加用氟伏沙明1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F组,19例).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采用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抑郁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F组NIHSS、SDS、MMSE评分均少于C组[(3.6±1.7)分vs.(4.5±2.3)分、(38.6±6.6)分vs.(53.2±7.3)分和(15.4±3.5)分vs.(26.3±4.6)分](P<0.05或P<0.01),血清褪黑素浓度均高于C组[(54.7±6.8) pg/ml vs.(20.3±5.7) pg/ml](P<0.01).结论 氟伏沙明可改善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其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褪黑素表达有关.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认知度低、足部自我护理、接受教育及指导情况较差,且有关透析患者足部护理情况报道极少[4].本研究对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行系统足部护理教育并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颖芝;薛勤;唐伟;陈华;张英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吗啡依赖组(MD组)、吗啡戒断组(MW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MD、MW、DEX组建立吗啡依赖模型.MW组和DEX组腹腔注射纳洛酮4mg/kg激发吗啡戒断反应.注射纳洛酮前30 min,DEX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注射纳洛酮后1h内观察大鼠戒断反应和痛觉异常反应.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CREB的表达.结果 与MW组比较,DEX组戒断症状评分和促诱发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MW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上调(P<0.05);与MW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抑制脊髓p-CREB的表达而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
作者:郑国龙;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护生临床实践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护生向临床护士角色转换的关键过程[1].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的对象是孕产妇和新生儿,非真正意义的患者,治疗少,护理多,但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科室,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全,因此在临床带教中我们紧紧围绕《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后严格考核,在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我科是母婴同室产科病区,每年接受中等、高等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护生近100名,现将产科护理带教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治疗脑血管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68例因患脑血管病遗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拉克索口服或鼻饲,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28 d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改良才藤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价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血管病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加用普拉克索治疗有助于其功能康复.
作者:高洁;倪耀辉;樊兴娟;赵青;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产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卵巢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十分罕见,我院2013年10月收治1例因卵巢动脉瘤破裂致腹膜后巨大血肿的产妇,现将临床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萍;钱志红;王传杰;杨士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60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A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mg/d)和标准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B组,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治疗.评估给药后1周和1个月内的临床疗效和NIHSS和Barthel指数,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脑梗死复发率、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NIHSS和Barthel指数均低于或小于B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卒中进程,降低血浆hsCRP水平,改善预后,临床不良反应小.
作者:祝小燕;朱晓云;周帅;耿留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