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左晓春;唐娟妮;祁仰海

关键词:门诊药房, 退药, 对策
摘要:在药剂科工作近20年,近年来患者在门诊药房的退药现象经常出现.作为药房工作人员,发出的药品退还是不退的同题,经常困扰着大家.药房发药是门诊患者就医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也是后一个环节,为保证发出药品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处理和解决好门诊药房的退药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西安市两所医院门诊药房的退药现象,全面分析患者退药的原因,退药对医院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减少退药的对策等,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院医疗安全.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结合辩证治疗梅核气临床初探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辩证治疗梅核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梅核气辩证分为肝郁气滞型和脾虚痰阻型两类,采用针刺配合道遥散或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按此方法治疗梅核气,效果明显,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针药结合的方法辩证治疗梅核气,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药发展危机的问题和体会

    随着慢性病及恶性疾病的增多,中医药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正大力推广中医药,或设专门学校来培养中医人才,外国来华学习中医针灸的络绎不绝,不少国家也将中医列入医疗管理,使得这股热潮盛况空前.但大家只看到中医药过度膨胀的成就,未意识到危机[1],现谈谈笔者的体会.

    作者:沈时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两种包扎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SCA)的包扎方法.方法:将150名实施SCA的患者术后分别采用环形包扎法(为对照组)和“8”字形包扎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小时内出血率分别为2.7%和4.0%,差别无显著性.皮肤破损率分别为4.00%和82.67%,差别极显著.结论:采用“8”字形包扎法有助于减少皮肤破损率.

    作者:曾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动脉粥样斑块5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可改善颈动脉粥样软斑分级,而对照组则随访前后比较斑块分级无明显差异.同时随访期间均未见有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好,且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20mg/d较10mg/d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晓勇;强三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风湿性疾病,为自身免疫病,属中医学“大偻”、“龟背风”等范畴.近年,国内外运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对改善AS的症状有显著的作用[1,24],但并没有使AS的疗效根本性改观.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灵活、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凤珍;钟丽雁;梁艳;陈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宫外孕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各型宫外孕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B型超声诊断为宫外孕已手术证实的2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其中输卵管妊娠20例,以流产型为多见占60%,胎囊型和陈旧型少见,本组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1%.结论:超声可以明确宫外孕的部位、大小、有无破裂出血,确诊率高,优于其它辅助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刘宜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68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68例.结果:颈椎病168例中,痊愈52例,显效58例,好转4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本法可用于多种类型的颈椎病治疗.

    作者:刘朝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千金鲫鱼汤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疗效观察

    特发性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水肿疾患,属于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它有别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而无明显的原因可寻,而且“偏爱”女性,故冠以“女性特发性”一词,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采用《千金鲫鱼汤》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锦国;杨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张正元教授治疗神经衰弱的经验探析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退,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症[1],属中医学“心悸”、“健忘”、“怔忡”、“不寐”、“郁证”、“脏躁”等范畴.张正元教授为湖南省岳阳市名老中医,从事神经衰弱的临床与研究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周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药房窗口服务工作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及医药、卫生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加之电脑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有更多兴趣了解祖国医学精髓,并更加信任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及保健方面的作用.而中药房是医院为病人和临床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疗效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做好中药房的窗口服务工作,是摆在中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现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94

    作者:李齐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比较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52例,以祛风化痰醒脑汤为基础,随机分为祛风化痰醒脑汤中药配方颗粒组和传统中药汤剂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记录临床疗效资料.结果:头颅CT恢复方面中药配方颗粒组总有效率96.10%,传统中药汤剂93.33%,两组对比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相当,但中药配方颗粒具有配药方便、服用方便、紧急用药方便、保存方便和携带方便等.就疗效而言:中药配方颗粒保持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特色,随证处方;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作者:李治军;邓红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医院供应室的感染监控要点

    目的:建立医院供应室感染监控程序.方法:严格执行物流过程感染监控要点.结果:供应室实施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十个环节点的严格管理,可以确保无菌物品的可靠质量.结论:医院供应室实施感染监控要点程序,可有效提高无菌物品的管理质量.

    作者:向建华;孙琼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浅谈临床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是为达到佳治疗目标,在众多可以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中选择佳方案.如何对临床用药作出决策,其内容包括:首先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用哪种药物治疗合适,是否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再次应用药物治疗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后决定患者的停药时间或必要时更换其他药物治疗[1,2].现讨论临床用药决策的依据和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临床用药决策相关的调查与统计资料表明医生做出用药决策时依赖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的既往病史、医师本人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对所应用药物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对预后的估计、诊疗规范、循证医学知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要求、药物监测指标等.我们将以上内容归纳为两部分,即客观存在的临床用药的依据和主观性的影响临床用药的因素.

    作者:季树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甘油果糖注射液在骨科应用中出现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甘油果糖注射液是甘油与果糖的复方制剂,属高渗性脱水剂.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甘油果糖作为一种脱水剂,因其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小,又具有影响血液流变学、全面改善组织水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骨科领域,如颈椎病、腰突症、四肢骨折肿胀等,用来消除神经根水肿、消除局部肿胀、促进功能恢复等.然而在临床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中常出现一些疼痛、肿胀等血管反应及静脉炎的问题,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现对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中常出现的血管反应及静脉炎问题报告如下.151

    作者:谢丽;顾士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本文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认为护理要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患者精神症状缓解,血糖控制满意出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赵敬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单纯西医常规强心扩管利尿治疗,口服地高辛片、卡托普利片、双氢克尿噻片、螺内酯片、速尿、西地兰等,治疗组6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黄芪注射液20-40ml+ 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呼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并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严格带教管理,规范带教行为,认真做好带教工作安排,强化带教老师的职业认同,使儿科护理带教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腾小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应用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化疗仍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1].而化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骨髓抑制,常导致化疗的中断或失败.我们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应用正大青春宝药业生产的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来防治骨髓抑制,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作者:范志伟;张宝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目的:讨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6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25例TOBS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波动性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动脉尖供血区的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梗死.结论:TOBS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较特异,大多病情凶险,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作者:井润婷;孙晓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加味天麻钩藤饮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分析

    中医对于中风病的认识较早,在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自2009年以来,笔者应用加味天麻钩藤饮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并设对照组34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为2009年1月- 2010年12月在南宁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中风病证属肝阳上亢型住院患者,按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6±8.8)岁,病程(30.2±20.1)天;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7±8.2)岁,病程(28.5±18.9)天.

    作者:兰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