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朱昆喜;洪汛宁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 多排螺旋CT
摘要: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平均CT值37.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52.9 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强化区平均CT值75.8HU;81%可见病灶肝叶萎缩或局部肝包膜内陷,71.4%可见肝内胆管扩张,33.3%可见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结论 肝动脉期轻度强化及门脉期进一步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肝内胆管扩张及病灶肝叶萎缩和(或)局部肝包膜内陷回缩而形成“边缘凹陷”征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极其重要的间接征象.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效果

    目的 总结25例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除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放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1-10年,1例因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再入院调整心功能.2例术后5年出现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其余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外科治疗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疗效确切.

    作者:贺继刚;沈振亚;滕小梅;余云生;黄浩岳;叶文学;丁英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T3期肠型胃癌肿瘤出芽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pT3期高、中分化肠型胃癌中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84例pT3期高、中分化肠型胃癌有无肿瘤出芽进行判断.结果 HE染色下肿瘤出芽发生率为52.4%(44/84),与免疫组化染色的59.5%(50/84)相仿(P>0.05).肿瘤出芽在有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的pT3期肠型腺癌的出芽率分别为69.6%和71.1%,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的39.3%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6.2%(P<0.05);随着阳性淋巴结数目增多,高度肿瘤出芽也越多(P<0.05).高度肿瘤出芽与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 应用CKpan免疫染色有助于判断pT3期胃肠型腺癌肿瘤出芽;肿瘤出芽检测可有助于预测pT3期胃肠型腺癌淋巴结转移.

    作者:黄文斌;赵有财;黄悦;李俐;杨小兵;王劲松;赵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评估肿瘤患者化疗后肾功能损伤的价值

    目的 探讨99m锝-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评估肿瘤患者化疗后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肿瘤患者化疗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全身骨显像肾脏过度显影的63例,行GFR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B2-微球蛋白(B2-MG)测定.按GFR水平分轻度降低组(15例,GFR 80-50 ml/min)、中度降低组(31例,GFR 50-30 ml/min)和重度降低组(17例,GFR<30 ml/min).对照组20例为未化疗的全身骨显像肾脏显影正常的肿瘤患者.比较四组血清BUN、SCr及B2-MG差异.结果 63例患者GFR均低于对照组.GFR中度降低时,血清B2-MG高于对照组(P<0.01).GFR重度降低时,血清BUN及B2-MG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 99mTc-DTPA GFR测定对诊断肿瘤化疗后的早期肾损伤较血清BUN、SCr及B2-MG灵敏.

    作者:谭维琴;崔建和;杨士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在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或经口进食作为快速康复外科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表明,结直肠手术后24 h内进食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与传统胃肠功能恢复后再进食相比较,不但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1,2].本文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目的 评估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00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月、6个月、1年、2年及停止治疗后1年的症状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200例患者中122例(61.0%)完成2年以上的治疗.舌下脱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个月时,有效率40.1%;治疗6个月、1年和2年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2.3%、82.0%和89.3% (P<0.05).儿童组(84例)的总有效率为94.9%(56/59),总治疗依从率为70.2%(59/84),均明显高于成人组(116例)的84.1%(53/63)和54.3%(63/116) (P<0.05).治疗期间共发生轻、中度不良反应13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作者:徐桂容;杜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生物蛋白胶在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脓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生物蛋白胶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脓肿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5年4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脓肿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手术加灌注)24例和对照组(传统切割挂线疗法)24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组24例患者一次性治愈22例,占91.7%;失败2例,经二次手术治愈,住院时间平均25 d,治愈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术后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脓肿,降低了手术难度,使创面痛苦小,安全性高,肛门功能得到维护,治愈时间短,复发率低,是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脓肿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吴金萍;张兵;王雪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气管腺性乳头状瘤一例

    患者,男,52岁,因咳嗽、咳痰、气促1月余于2011年7月6日入院.患者自诉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白色痰,不伴胸痛,不向他处放射,稍感气促、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无喘息,夜间尚能平卧.体检:T36.5℃,P 90次/分,R 20次/分,BP120/80 mm Hg.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肖海;李伟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RI诊断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的临床价值

    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由Ahlb(a)ck等[1]首次报道,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以高达9.4%[2].由于其临床表现和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撕裂等疾病相似,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容易引起误诊误治,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操作[3].我们利用MRI帮助诊断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以提高膝关节原发性骨坏死诊断的精确性,总结如下.

    作者:沈卫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雷公藤甲素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10、20、40、80、160 n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MTT方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分析其凋亡机制.结果 雷公藤甲素明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0.05).应用雷公藤甲素后,PANC-1细胞内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同时细胞质内Caspase-3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体外能够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HSP70表达和增加Caspase-3活性有关.

    作者:胡昇庠;武正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80例PICC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其顶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存在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回顾分析180例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180例,男137例,女43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2.36岁.原发疾病:肺癌58例,肠癌40例,胃癌33例,乳腺癌21例,恶性淋巴瘤12例,前列腺癌14例,其他恶性肿瘤2例.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0-321 d,平均135.21 d.其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6例(8.9%),穿刺点渗血11例(6.1%),导管堵塞8例(4.4%);导管脱出3例(1.7%).

    作者:顾金美;汤欧;姚启燕;夏春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鼻咽通气道供氧对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经鼻咽通气道连接麻醉机供氧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组术中经鼻导管供氧,NP组经鼻咽通气道连接麻醉机供氧;两组氧流量均为3 L/min.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0.05-0.10 mg,继以靶控浓度2.5-4.0 μg/ml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后插入鼻咽通气管,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术中BP、HR、SpO2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相比,NP组呼吸抑制和需要面罩辅助呼吸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经鼻咽通气道连接麻醉机通气方法简便、供氧效果良好,有利于术者操作.

    作者:王国军;周宁;张继刚;何绍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ed1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中介体19亚基(Med19)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检测Med19基因在6株人乳腺癌细胞ZR-75-30、MDA-MB-231、SK-BR-3、T-47D、HCC-1937及MCF-7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ed19蛋白在150例临床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ed19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株ZR-75-30、MDA-MB-231、SK-BR-3、T-47D、HCC-1937及MCF-7中均有较高丰度的阳性表达.乳腺癌组织中Med1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3%(P<0.01).Med19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高分级相关(P<0.01),未发现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类型、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 Med19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戴桂萍;李莉华;郭子健;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组不予处理;B组肌注生理盐水;C组用肌注rhGH 1.25 U· kg-1·d-1治疗.1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表面积和小肠黏膜CD3+、CD4+、CD8+和IgA+细胞数.结果 C组的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表面积等形态学相关参数明显好于A组和B组(P<0.05);C组小肠黏膜CD3+、CD4+、CD8+和IgA+细胞数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H可以增强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屏障功能.

    作者:邹华新;张宏伟;曹慧;殷易钰;张翔;王冬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狭窄的支架治疗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狭窄共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共放置30枚支架.其中,气管狭窄26例支架27枚,气管并左右主支气管狭窄1例行Y形支架1枚,气管并右主支气管狭窄1例支架2枚.全部支架均置入成功,立即解除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5.5个月.结论 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狭窄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

    作者:王书祥;孙陵;吕朋华;王福安;耿素萍;蔡明玉;黄文诺;王立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的条件、规律及转化细胞特点.方法 取兔骨髓,分离、提纯、培养及扩增BMSCs的第3代细胞,并随机分为3组:内皮细胞组(A组),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0 μg/L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5 μg/L;平滑肌细胞组(B组),加全反维甲酸(AT-RA) 10-8 mol/L和双丁酰环磷腺苷(db-cAMP)0.5×10-3 mol/L;对照组(C组)为基础液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对第3代BMSCs表面抗原测定,并对诱导2周后的细胞进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鉴定.结果 2份第3代BMSCs样本表达CD44+和CD34-.诱导24 h,BMSCs形态和排列方式明显变化;1周后,细胞体积增大,多呈纺锤形;2周后,细胞体积变小,短柱状,相邻细胞的突起紧密接触.A组细胞呈短梭形或扁圆形,融合后呈“铺路石样”,vWF阳性.B组细胞生长较缓慢,呈长椭圆形,SM-α-actin呈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VEGF和AT-RA可诱导BMSCs向内皮样及平滑肌样细胞转化.

    作者:刘彦;陈绍良;徐祖玲;张升霞;阚静;张瑶俊;杨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0例难治性肾出血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肾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肾出血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30例中,医源性肾出血16例,外伤性肾出血2例,自发性肾出血12例.栓塞材料包括微弹簧圈、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酒精.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30例患者栓塞后出血停止,2例患者1个月内复发,复发率6.7%(2/30).患者栓塞术后肾区疼痛9例、发烧20例、恶心、呕吐2例.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作者:赵保成;冯耀良;施海彬;杨正强;刘圣;王杰;祖庆泉;叶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NF-κB p65 siRNA对延迟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核因子kappa B(NF-κB) p65的小干扰RNA (siRNA)对延迟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血管内皮细胞(EOMA)分为7组:A组(空白对照),B组(阴性对照),C组(TNF-α处理),D组(siRNA处理),E组(scramble siRNA处理),F组(TNF-α+ siRNA处理),G组(TNF-α+scramble siRNA处理).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化学合成的小鼠NF-κB p65 siRNA转染入相应的EOMA细胞,24 h后在C组、F组和G组中加入TNF-α(终浓度为20 ng/ml).于TNF-α加入后的6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RT-PCR法测定EOMA细胞内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 F组EOMA细胞内E-selectin、ICAM-1、IL-1α和VCAM-1表达明显高于A组,的明显低于C组和G组(P<0.01).结论 特异性siRNA抑制NF-κB p65表达可以有效抑制延迟性排斥反应.

    作者:周晓彤;沈振亚;余云生;叶文学;黄浩岳;滕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FDG PET/CT显像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CT显像和核素全身骨扫描(BS)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等数据库,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分标准(QUADAS)进行质量评价,使用“Meta-DiSc”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敏感性、特异性等的点估计值及合并统计量,获得总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的合并敏感性为0.93(95% CI:0.89-0.96),合并特异性为0.98(0.97-0.98),AUC为0.9854.BS诊断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71(0.64-0.76)和0.91(0.90-0.93),AUC为0.9386.结论 与BS相比,18F-FDG PET/CT在诊断骨转移时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程旭;徐兆强;李永军;王杰;包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系统萎缩早期征象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临床表现的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MSA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确诊MSA的患者,均至少有3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史;美多巴治疗2年后失效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均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而后期表现出多系统累及的症状,从而被确诊MSA.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以作为识别MSA的早期临床症状,同时需要重视美多巴治疗效果差的帕金森病患者.

    作者:邱晨红;赵中;程庆璋;裴少芳;沈明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腺癌C-erbB-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根据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110例乳腺癌分为淋巴结无转移组(A组,70例)、淋巴结转移1-3个组(B组,17例)和淋巴结转移≥4个组(C组,2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A组C-erbB-2阳性率为37.1%,明显低于B组的64.7%和C组的91.3%(P<0.05和P<0.01),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E-cadherin阳性率为74.3%,明显高于B组的47.1%和C组的17.4% (P<0.05和P<0.01),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C-erbB-2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作者:许健;张颂;章远江;金科;顾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