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李森;谢发清
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发病率为2.1~38.5%,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特别是急性胎儿窘迫,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和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胎儿窘迫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也直接影响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围产儿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发育后遗症等.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以过氧化碳酰胺治疗急性胎儿窘迫取得了良好效果,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了新生儿预后,并为手术治疗赢得了时间,现报道如下.
作者:牟英辉;王立娟;张仙儒;侯大乔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否则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该病还可造成失明、肾功能衰竭、脑出血、四肢麻木、全身疼痛等,因此,患者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中进行治疗,做好家庭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连伟;杜秀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行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和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行术前身体状况的评估、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预防并发症处理,同时行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40例患者术后37例(92.5%)膝关节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有2例(5%)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还有1例(2.5%)患者放弃了继续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行有效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魏颖;喻安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方法:对门诊43例患者进行全身、局部治疗,红斑消退、结节消失.结果:有效率达93%.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结节性红斑可活血化瘀、散结通络,疗效较好.
作者:李奋;潘存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及工作责任心.结果:有效防止了切口裂开.结论: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加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围生期心肌病是妊娠末期3个月和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此病的发病机制不清,考虑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它的发病率为1/3000~4000<'[1]>,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病死率高,估计约16~60%<'[2]>,是一种对孕产妇健康及母婴安全危害非常大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为加强防治,现将我院08年救治的两例此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杨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然而中医对该病大多以临床症状为辨证分型依据,缺少客观的指标,给研究带来困难.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与多种临床检测指标关系密切.众多专家学者对肝炎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揭示了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生化、病理、病毒学等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了部分依据,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深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毕德青;杨进虎;朱肖鸿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温肾散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疏风归元方煎剂治疗47例变异性哮喘.结果:有效率为93.6%.结论:以疏风理气化痰、温肾纳气为法立方的疏风归元方对变异性哮喘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0年12月早孕者(40~60天),用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为观察组,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为对照组,观察其在施术过程中及术后伴随症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组(观察组)在无痛人流术中对呼吸抑制及术后宫缩痛及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降低,而且睡眠时间短,能尽早离院.结论:异丙酚复合氟诺昔康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麻醉,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静娜;王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散利痛治疗,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末记录前1周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计算头痛指数,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指数明显降低(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及HAMA得分(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配合百会穴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明确,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薄海艳;徐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髋臼骨折26例,绝大局部髋臼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前明了骨折类型,把握手术机遇,正确选择切口,称心的复位和刚强的内固定是进一步疗效的关键.膝关节屈曲、松弛坐骨神经张力、良好的复位质量及减少手术创伤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贺新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是否为中医内科教学的合理模式,以提高中医内科教学质量.方法:为了适应当代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医内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教学中着眼医教研三点,以教学为本、医教结合、引入科研为主线,通过医院见习医教结合,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达到医教研三点一线的统一.结果:中医内科教学模式采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培养,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结论: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是中医内科教学比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推广试行.
作者:李靖;杨立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协调双侧大脑半球功能的作用,其解剖位置处于较深的中线上,因是多支血管供血,一旦胼胝体发生梗死,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胼胝体梗死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郜立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气管切开病人即为人工气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人体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为两本持续湿化代替传统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月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小脑梗死的表现有多种多样,临床工作中极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现就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3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阿荣高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影响医疗安全、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建立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新媛;胡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雌激素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雌孕激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疗效及临床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完全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缩短了患者病程,该方法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更高,病人对医院在检验报告数据是否准确时会产生纠纷,那么,检验科如何举证自已的报告是准确的呢?因此,检验科应有安全的操作规程,全程有记录、有依据可查,以保证质量完全可靠.
作者:王立齐;李永玲;董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保健事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老年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而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体质虚弱等特点,这决定了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也日渐扩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志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妊娠9~12w要求终止的妇女,临床上多采用钳刮术,钳刮术是妇产科常见手术,但常因疼痛,出现心率过缓、心律不齐,甚至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人工流产综合症表现.钳刮术中受术者疼痛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是否顺利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否.为了减轻术中的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寻求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显得很有必要.本站自2008年以来,对比观察了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钳刮术中的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