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风归元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47例

周利民

关键词:疏风归元方, 咳嗽变异性哮喘
摘要:目的:观察温肾散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疏风归元方煎剂治疗47例变异性哮喘.结果:有效率为93.6%.结论:以疏风理气化痰、温肾纳气为法立方的疏风归元方对变异性哮喘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27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施行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结果:27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痊愈258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8%.结论:应用中药通络祛风汤1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曾云峰;赵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保健事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老年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而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体质虚弱等特点,这决定了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也日渐扩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志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持续强心、噻嗪类利尿剂及其他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V、LVESV、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坎地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用螺内酯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红霞;齐志士;路文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电介质紊乱的治疗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并电介质紊乱的诊疗水平,笔者回顾分析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方法:常规吸O<,2>、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以缓解症状.结果:70例病例中有45例未并发低纳血症患者,平均住院一周,有43例治愈好转出院,有效率为90.55%,无效2例,无效率为4.44%.25例低纳血症患者治愈,平均住院12天,有15例好转出院,有效率为60%,无效10例,无效率为40%.低钾、低氯在治疗中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电介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多见,其中低钠血症明显影响预后,常规检测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功救治.

    作者:党庆莲;苗子成;闫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手指末节离断伤再植七例治疗体会

    末节指离断是临床常见的手外伤,对其施行再植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手外形和手功能.

    作者:黄浔丰;肖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整体化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减轻了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缩短了消化道出血的治愈时间,减少了因消化道出血而引起的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迅速配合抢救治疗,在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死亡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富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复方四维亚铁散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的终表现,是婴儿及儿童中常见的血液病之一.铁缺乏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有研究表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铁、锌、钙等元素缺乏有密切的关系<'[1]>,因此,对铁缺乏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防铁缺乏导致的儿童健康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从2008年始应用复方四维亚铁散治疗营养性IDA患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兰;涂慧琴;何华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行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和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行术前身体状况的评估、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预防并发症处理,同时行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40例患者术后37例(92.5%)膝关节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有2例(5%)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还有1例(2.5%)患者放弃了继续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行有效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魏颖;喻安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60例小儿脑瘫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运动疗法结合,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五能区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

    作者:韩红芬;王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体会

    肛肠疾病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患者痛苦大,治疗较为棘手,且术后易发生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我科2009年11月~2010年6月对收治的各类肛门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和麻醉方法,采取术前与病人交谈沟通、入院宣教、术后护理及合理的院外指导等护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秀珍;韩世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护士生应如何区别隔离衣与手术衣的穿脱方法

    从两个方面阐述隔离衣(以下简称前者)与手术衣(以下简称后者)的关系,加强学生对两者的认识.

    作者:黄玉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对不同周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800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肝脏超声声像图各有特点.超声能够较好地显示各时期病变的特征性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例对照探讨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选择我院乙肝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HBV-DNA转阴率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其临床疗效确切,且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为有效而且理想抗病毒治疗乙肝药物.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治疗髋臼骨折26例体会

    本文髋臼骨折26例,绝大局部髋臼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前明了骨折类型,把握手术机遇,正确选择切口,称心的复位和刚强的内固定是进一步疗效的关键.膝关节屈曲、松弛坐骨神经张力、良好的复位质量及减少手术创伤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贺新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对注射诺雷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注射诺雷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注射诺雷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记录皮下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皮下出血程度及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注射诺雷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减轻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及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

    作者:袁碧;植少娟;区正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然而中医对该病大多以临床症状为辨证分型依据,缺少客观的指标,给研究带来困难.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与多种临床检测指标关系密切.众多专家学者对肝炎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揭示了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生化、病理、病毒学等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了部分依据,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深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毕德青;杨进虎;朱肖鸿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病人即为人工气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人体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为两本持续湿化代替传统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月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诊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及护理对策.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178例患者行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其中7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3.9%,4例男性,3例女性.回顾分析7例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结果:7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0.5~24h,血小板低值为1×10<'9>/L,重度2例,极重度2例.结论:急诊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志宏;杨瑞鲜;王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假丝酵母菌群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由于近些年来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的诊断治疗,使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菌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假丝酵母成为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基层医院,医生用药常常是经验性用药,这加大了假丝酵母的感染机率.据报道,住院患者携带真菌率为88.7%,住院患者继发真菌感染中真菌所致死者占14.0~30.0%,占致死性感染的55.0%,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1]>.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假丝酵母的感染情况,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7月,下呼吸道感染的63株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群分布和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曾玲;张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经雾化吸入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本院就诊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症状缓解、消失的平均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满意疗效,能较快缓解患儿症状,疗效较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龙英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