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卧位瞬牵理调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李翔;郭勇;郭振江

关键词:卧位瞬牵理调手法, 颈源性眩晕, 椎动脉
摘要:颈源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致病原因较多,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我科于2008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卧位瞬牵理调手法治疗该病患者12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延迟带薄层腓肠肌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小腿中下段、踝、足部是高能量损伤的常见部位.解剖上为皮包骨部位,一旦损伤,临床治疗困难.1992年Masquelet 等[1]报道切取腓肠神经筋膜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新思路,此后,该皮瓣得到广泛应运,但大多数学者发现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侧筋膜瓣修复缺损时,皮瓣切取尽量不要超过小腿后部中上1/3及两侧中线,否则皮瓣易坏死[2,3].提出皮瓣安全切取范围20 cm×13 cm以下较安全.

    作者:李辉映;罗亚丽;田玺民;陈多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复杂.临床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1926年Barre和Lieon首先提出时认为CSA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1].目前认为CSA的发病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从病理解剖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其发病机制主要围绕交感神经刺激和椎动脉压迫这两种学说.近年来学者们从多方面对CSA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范大鹏;孙波;金哲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克氏针和拉力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78例,克氏针组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两枚克氏针内固定,3~4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拉力螺钉组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1枚拉力螺钉内固定,2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克氏针组:优23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拉力螺钉组:优3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结论: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患儿肘关节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宫伟;李炳钻;王建嗣;钟黎娟;蔡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1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变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有摩擦感、关节渗出以及渐发性膝关节内翻(少数为外翻)畸形为特点.多为双膝关节受累,女性和老年多见,症状明显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海峡;肖文庆;程立军;姜瑞;蒋凯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撬拨复位联合何氏正骨手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的常见损伤,其中约70%是关节内骨折[1].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撬拨复位联合何氏正骨手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玲;安建原;王彬;周肃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针加TDP配合推拿整复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9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且易反复发作.笔者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采用电针加TDP配合推拿整复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日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切口整复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4例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治疗方法已成常规见诸于教科书[1].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陈旧性有畸形需手术外,对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主张手法整复超关节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对肿胀剧烈者多采用骨牵引整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骨折移位不大且无合并症者可用手法整复外固定,但对骨折移位较大、肿胀较剧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各有弊端[2,3].笔者采用损伤较小的手术整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4例,疗效教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思平;黄东永;陈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TRAIL联合阿霉素和IFN-γ对人骨肉瘤细胞TRAIL相关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TRAIL联合阿霉素和IFN-γ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下TRAIL的抗癌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阿霉素和IFN-γ单独及联合应用后人骨肉瘤MG-63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DR5及Yin Yang1 (YY1) mRNA在加药前后的表达.结果: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合作用于MG-63细胞后,能显著增强对MG-63的杀伤、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明显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阿霉素组(P<0.05).结论: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用能显著提高骨肉瘤细胞MG-63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R5 mRNA表达上调及Yin Yang1 (YY1) mRNA表达被抑制有关.

    作者:邓超;孙永青;熊蠡茗;范磊;康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手法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3例踝关节扭挫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外涂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手法治疗前后PRI、VAS和PP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MPQ、VAS和P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对武术运动员的踝关节扭挫伤有明显的镇痛疗效.

    作者:陈博;高宁阳;王翔;陈元川;李玲慧;林勋;詹红生;石印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平均年龄52.9岁,平均病程4年5个月.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减压组)12例,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融合组)1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十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固定组)29例,术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75.00%、80.00%、96.55%;术后4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50.00%、53.33%、93.10%.结论: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其术后中期疗效优于单纯椎板减压术或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

    作者:林小斌;林其仁;姚学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消髓化核汤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附23例临床小结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消髓化核汤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的转归趋势.方法:以2009年7月~20011年10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消髓化核汤治疗,资料完整的23例为研究对象,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29分法)和MRI吸收率对病人转归进行分析评定.结果:JOA评分治疗前、后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前后对比测量发现.13.04%(3/23)发生缩小,发生明显缩小的1例为巨大型游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另2例突出物中等程度缩小的1例为后纵韧带后型突出,1例为巨大型游离型的突出.结论:大部分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消髓化核汤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能得到显著改善,小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突出物重吸收现象.

    作者:韩松;姜宏;俞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平乐推按法与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

    目的:观察平乐推按法与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经CT、MRI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平乐推按组(推按组)、射频靶点热凝术组(射频组)和平乐推按组与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组(联合组),每组40例,推按组采用平乐推按法治疗1周,射频组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组采用平乐推按法治疗1周后再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疼痛强度评分和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从疼痛数字评分值的变化来看,治疗后1个月推按组、射频组、联合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3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P<0.01).其中推按组、联合组与射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联合组与射频组、联合组与推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按组与射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按组、射频组、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2.5%、75%、87.5%,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推拿组、射频组.结论:平乐推按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射频靶点热凝术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互补作用.

    作者:刘丽明;尚鸿生;陈岚筠;户红卿;原晓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卧位瞬牵理调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颈源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致病原因较多,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我科于2008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卧位瞬牵理调手法治疗该病患者12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翔;郭勇;郭振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非手术治疗概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遭到破坏及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好发于青壮年,保髋治疗应作为首选,其中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护性负重,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生物物理方法等,以期保存自身关节功能,推迟或避免行关节置换手术.

    作者:陈可新;赵丽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Hoffa骨折的手术治疗

    Hoffa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为股骨下端单髁或双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1904年由Hoffa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故又称Hoffa骨折.Hoffa骨折在AO分型上属于B3型.临床上少见,而合并股骨干骨折更为少见.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Hoffa骨折28例,其中合并股骨干骨折5例,全部手术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章;吴文元;魏金栋;陈著学;吴新涛;武永东;石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单双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77例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人随机分为经椎弓根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单侧入路组37例,双侧入路组40例,术后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在术后第1、6、12、24、36个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包括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病椎前缘、中部的高度和脊柱的Cobb's角以及两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腰背痛缓解程度,伤椎前缘和中部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2年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视时间和手术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术者X线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入路较双入路并不能明显减少医务人员的放射暴露,在随访中近期的临床疗效与双侧入路相似,但中期疗效双侧入路好于单侧入路.

    作者:冯晶;郑启新;肖少雄;夏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腰骶角与股骨外侧疼痛关系探讨

    股骨外侧疼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腰骶角多有变化,现探讨老年人股骨外侧疼痛与腰骶角之间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250例,女性222例,男性2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岁.病史平均10年,短6个月,长20年.

    作者:王光涛;刘学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医骨伤练功术》读评

    王永渝编撰的《中医骨伤练功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该书介绍了中医骨伤科治疗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练功疗法.此书让我们重温了既是医学家,也是武术家传统骨伤科的技术水平及学术潮流.然有关该书学术价值文章一直未见报道,笔者不揣浅陋,撰文评述如下.

    作者:张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漏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陈旧性孟氏骨折漏诊的原因及相应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6例Bado Ⅰ型陈旧性孟氏骨折,术前均为漏诊,给予切开复位肘关节重建术,术后对肘关节功能进行随访评估,并进行漏诊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探讨.结果:术后随访4~72个月,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详细的询问病史及认真体检,正确X线片的拍摄及阅片,必要时摄健侧对照片,可预防儿童孟氏骨折的漏诊;术中尺骨截骨,纠正尺骨畸形、桡骨头正确复位、适当固定、术后适宜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许树柴;王强;刘军;袁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骨伤宁方治疗儿童骨折后发热44例

    儿童骨折后发热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症状,处理发热有很多的方法,但一般只是对症处理,我院自2004年6月-2007年12月使用自拟骨伤宁方治疗骨折后非感染性发热4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元平;刘兰芝;何继洲;周肃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