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张斌;张春雷;李中连;仲磊;周森叶

关键词: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熨法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退变性疾病,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与僵硬,导致关节功能减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年采用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熨治疗该病患者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生脉成骨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髋周骨髓基质干细胞ALP和BGP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生脉成骨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和髂骨的间充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变化,探讨其对髂、股骨骨髓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脉成骨预防用药组、阿仑磷酸钠治疗组、丹郁骨康治疗组、生脉成骨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取其股骨及髂骨,收集骨髓细胞悬液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分别用ELISA法测定AIP、BGP的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生脉成骨预防用药组、阿仑磷酸钠治疗组、丹郁骨康治疗组、生脉成骨治疗组股骨髂骨的AIP、BGP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丹郁骨康治疗组的股骨和髂骨,以及生脉成骨治疗组的股骨ALP含量显著高于阿仑磷酸钠治疗组(P<0.05).结论:生脉成骨胶囊可以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的股骨、髂骨间充质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合成,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方面上显著高于阿仑磷酸钠片.初步认为生脉成骨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理与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以及提高成骨细胞骨蛋白的分泌速度有关.

    作者:李保林;熊平;庾伟中;贺华勇;叶勇光;王剑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跟骨重建钛板内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早期处理不当,极易导致跟骨体变宽,关节面不平整,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肢的负重及行走.自2008年9月以来,我科应用跟骨重建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25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璐;史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23例

    目的:探讨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共收治创伤性胫骨骨缺损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8岁,平均34.8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胫骨上1/3段占26.1%(6例),中1/3段占34.8%(8例),下1/3段占39.1%(9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钢板固定.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4~26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后骨缺损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2.6周.结论:异体骨板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异体骨粒治疗胫骨骨缺损,固定可靠,骨缺损愈合率高,愈合周期短,疗效满意.

    作者:徐伟浦;缪建云;丁真奇;练克俭;翟文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肌肉功能重建与推拿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改善的研究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后70%~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其病灶对侧肢体出现肌张力异常和肌力下降、运动模式异常,不能根据动作的目的及环境的要求组织不同肌肉进行协调性的收缩,来达到运动调节的目的,导致异常的姿势控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潘化平;金宏柱;顾一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中老年颈椎病的近远期效果及其机理

    目的:观察胶原酶治疗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本科2000年1月—2000年12月已行颈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并得到回访的75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6~74岁)40例和中年组(40~55岁)35例.经C7-T1间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注入1.2%利多卡因5mL(内含地塞米松5mg).观察30min,无脊麻现象,将胶原酶1200单位稀释至8mL,缓慢注入颈硬膜外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痛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结果:老年组和中年组1年、5年、10年优良率分别为77.50%、90.00%、82.50%和82.85%、88.57%、91.4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1年与5年、10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与10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并呈随年限增长疗效更好的趋势.

    作者:王桂芳;郝彩霞;吴和平;郑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32例

    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并进行恰当的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自2009年2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32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国达;蔡建平;张爱国;廖家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柳氮磺吡啶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28例采用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2组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病情活动主要指标评分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柔筋舒督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尚荣安;刘东钱;晁建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方法,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通过对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手术的176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属于陈旧的33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切开复位,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加植骨.采用Golf钢板及松质骨拉力螺钉以及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6个月,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端愈合良好,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至90~120.,参照lysholm评分标准,根据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条件评分,优145例,良18例,可13例,,优良率为92.6%.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依据其分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严格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塌陷骨折的复位加植骨,术后早期3周不负重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恢复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广州;李奇;李松建;刘宁富;蔡保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法检测硬膜外隙注射用药混合后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临床上常用的硬膜外腔隙注射配方用药混合后是否发生相互影响而降低各自的有效成分而存在配伍禁忌.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临床上采用较多的维生素B12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分别组成的4组混合液配方并通过PH测定及高效液相法(HPLC)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各组混合液在室温及36.5℃的恒温下,并未出现沉淀变色,PH值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理化性质稳定.各组混合液的HPLC分析发现,各组分混合液在混合前后峰面积值均无明显变化,且混合液中无新的杂质峰产生.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组配方药物混合后,理化性质稳定,混合液中各种药物有效成分未改变,未出现配伍禁忌.而其作用对神经痛的治疗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亮;杨伍;徐阳平;黄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观察63例微创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指标,并与56例常规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相比较.结果:微创THA组与常规THA组在失血量(手术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H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获得与常规THA相同的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旺;李盛华;柳海平;王承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

    胸腰段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广泛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逐渐成为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方法.对单椎体骨折常用的术式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往往出现术中复位欠佳、后凸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近年来,为改善手术效果,在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1口].

    作者:张锐;柳海平;王承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龚正丰教授运用枳壳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膜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张志刚;姜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单味中药研究分析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尤以女性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闭经、各种激素代谢异常、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作者:夏岩;马勇;郭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利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的优越性.方法:将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治疗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针刺和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进行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以及2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2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技术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优于替扎尼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龙佳佳;庄小强;谭树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仰卧位拔伸理筋手法配合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除与内科、耳鼻喉科疾患相关外,还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关.由颈椎病相关因素引起的眩晕,称之为颈性眩晕,在交感性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可出现.笔者自2008年8月—2010年9月期间采用仰卧位理筋拔伸手法配合温胆汤口服治疗治疗颈性眩晕6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65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金寿;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卜家树;李伟;徐洪亮;王慧芳;黄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锁骨骨折术后不愈合26例临床分析

    锁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很少,但是相对而言术后骨折不愈合仍是较为常见的,可高达3.7%[1].2003年5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锁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6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0例

    随着颈椎病患病率的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受影响.而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本文以中药汤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手法推拿治疗交感神经为主表现的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红;王春海;白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敦煌消定膏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敦煌消定膏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肿胀程度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测量2组患者健侧术前、患侧术前及术后12、24、48、72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粗点周径,计算肿胀值.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12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及腓肠肌粗点周径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术后24h、48h、72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及腓肠肌粗点周径肿胀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敦煌消定膏外敷能明显减轻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的程度,尤其在12~72h内较对照组肿胀消除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肢肿胀程度,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姜劲挺;安文博;宋敏;宋贵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中药治疗对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加中药治疗对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VSD加中药组15例,对照组为VSD组15例.比较2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测定经治疗后1、3、5、7d创面渗出液IL-1、IL-6和TNF-α的水平,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肉芽生长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IL-6和TNF-α方面均表现为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加中药治疗对创面修复具有有利的影响,中药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机理可能为促进IL-1、IL-6和TNF-α的水平的上调.

    作者:陈大志;董松林;祁兆建;范广峰;王富贵;顾荣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

    中药浸膏在贮存过程中,常常发现存在吸潮、软化、粘连等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一盘珠颗粒是由名老中医李同生教授治疗跌打损伤的经验方一盘珠汤[1]制成的颗粒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2~4],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保证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我们以医院制剂一盘珠颗粒为代表进行聚丙烯酸树脂包衣颗粒的前后质量差异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卯祥;严雪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