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HS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附82例临床报告)

陆庆;梅华;黄有荣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DHS
摘要: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对我院以DHS内固定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的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获6~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统计优良率为96.3%.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口服盘龙七片可以提高疗效,术后病人可以早期离床不负重活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术前准确复位,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下肢关节的早期活动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益骨口服液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骨口服液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将大鼠分为A组(高剂量组)、B组(中剂量组)、C组(低剂量组)、D组(空白组),E组(对照组).按照不同的剂量灌胃.灌胃10 d后,制备舍药血清;将从乳鼠颅骨取材的成骨细胞培养于含药血清培养液中,然后应用MTT法、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及矿化结节的变化.结果:经过10 d益骨口服液灌胃后采血制备的含药血清明显增加了成骨细胞数量(P<0.05或P<0.01)、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及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结论:证实了益骨口服液含药血清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

    作者:姚新苗;冷涛;张云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髋部转子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同的手术方法如DHS,Gamma钉,单边外固定支架,牵引等固定方法治疗粗隆间骨折均见于报道,关节成形术治疗的比较也屡见不鲜,然而微创研究的比较未见报道.微创外科术是指以小的侵入损伤和小的生理干扰达到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

    作者:陈述祥;司徒坚;陈彦东;赵崇达;丁林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竹塑夹板力学性质研究和优化分析

    目的:研究设计控制竹塑夹板材料的力学性质与特征满足治疗要求.方法:采用力学性能试验测试分析方法对竹塑夹板与柳木央板力学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天然柳木材料夹板弹性模量波动大、蠕变速率变化大,影响治疗骨折外固定过程的稳定性,竹塑夹板则相反.结论:通过对竹塑夹板材料的弹性模量设计和工业化生产工艺研发,制造满足弹性固定准则要求的材料和器械,为小夹板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可行的新途径.

    作者:孙雁群;孙益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20例临床分析

    感染是四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内固定钢板螺钉的存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影响骨愈合,笔者总结我科2000~2008年采用病灶扩创、灌洗引流或负压封闭引流,及时拆除内固定,必要时更换为外固定支架,皮瓣覆盖创面等治疗方法治疗20例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皓;高骏;姜新;杨成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腓骨颈骨折对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力线影响的初步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并发症也常见,许多会终出现创伤后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随访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出现膝外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腓骨颈骨折对膝外翻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指导治疗.

    作者:卢吉高;胡思斌;孙宏辉;林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5例报告

    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损伤,容易忽视,容易误诊漏诊.一旦误诊漏诊,会造成伤者长期的畸形甚至残疾,及时准确的诊断、伤情判断、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非常重要.2002年1月~2008年7月应用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永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制铁丝托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临床研究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好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骨折,两骨完全骨折后,断端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其治疗关键在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1],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将双骨折断端正确复位,四种畸形均得到矫正,并保持整复后的位置不变,直到骨折处坚强愈合为止.

    作者:汉吉健;魏书俊;王瑞国;钟坚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核酸内切酶和半胱天冬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凋亡(apoptosis)在生物体进化、内环境稳定以及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受基因的严格控制,具有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酶的作用.因此,研究酶学变化是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本文就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核酸内切酶和半胱天冬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徐松山;张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效果及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新生大鼠颅骨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并在含10%的胎牛血清DMEM中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高、低剂量的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并与高、低剂量Premarin组、阴性组、Tamoxifen对照组、Taraoxifen阻断对照组进行对照,用MTT法进行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检测.结果:在培养24 h后,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到48 h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相关性,且其作用不能被Tamoxifen阻断或完全阻断.结论: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不通过或者主要不是通过雌激素样作用生效.

    作者:陈小砖;李全;卿茂盛;萧劲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矢状位、水平位及额状位CT区域定位的关系.方法: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按照WHO分级分为0~4度,突出类型按照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析突出物的不同区域与疼痛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矢状位及水平位不同区域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Ⅰ、Ⅱ层面与Ⅲ层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区与1、2区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状位不同区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突出物的影像学区域有关,矢状位Ⅰ、Ⅱ层面及水平位3、4区为主的椎间盘突出疼痛程度相对较重.额状住分域与疼痛无明显关系.

    作者:杨锋;李引刚;窦群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HS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附82例临床报告)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对我院以DHS内固定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的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获6~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统计优良率为96.3%.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口服盘龙七片可以提高疗效,术后病人可以早期离床不负重活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术前准确复位,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下肢关节的早期活动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陆庆;梅华;黄有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76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人们常见骨折之一.以往采用保守治疗,由于死亡率及髋内翻发生率较高,达40-50%,国外已很少采用[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内固定方法、材料的不断改进,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及髋内翻畸形.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176例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穿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军;刘保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痛风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痛风合剂(痛风1号、痛风2号)的抗炎、镇痛、消肿及降尿酸作用.方法:通过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实验,观察其降尿酸作用;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右后踝肿胀度、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大鼠滑膜组织和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抗炎、镇痛及消肿作用.结果:①痛风1号能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右后踝肿胀度、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尿酸盐晶体沉积;②痛风2号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结论:痛风合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消肿及降尿酸作用.

    作者:韩宏妮;姬艳波;陈立忠;王海燕;汪少琼;孙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牵引重量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试不同牵引力量对颈椎标本髓棱内压力的影响,探讨牵引时颈椎影响的机制.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使用150N、200N、300N3种牵引力对6例新鲜人体颈椎标本进行力学加栽,同时利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加载过程中各节段髓棱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模拟头部重量及加载牵引力后均出现C5.6,C6.7髓棱内压力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牵引力后所有标本髓核内压力均出现降低(P<0.05).结论:牵引通过增大颈椎椎间隙,降低外力对椎间盘髓核内的压力;同时在进行旋转手法时应配合适当的牵引力以增加旋转手法的安全性.

    作者:张军;孙树椿;王立恒;赵宜军;刘秀芹;张淳;于栋;王德龙;武震;陈朝晖;赵忠民;韩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拔伸牵引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152例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近年来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本病已十分普遍,技术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科自2002年11月~2007年10月收治152例胸腰段骨折病人,采用拔伸牵引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龙旺;杨利学;刘德玉;吕正茂;董博;孙智平;张快强;陈亚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从肝肾阴虚论治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已居常见多发病的第7位.因骨质疏松引发的骨痛、骨折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非常值得关注.

    作者:朱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清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痹舍剂及清痹合剂+甲氨蝶呤(MTX)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及小鼠镇痛试验的观察.方法:1.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使大鼠关节致炎,复制RA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清痹合剂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右后足踝关节直径及足跖厚度变化;并对右后足踝关节滑膜进行病理观察.2.给各组小鼠灌以不同浓度的清痹合剂1h后,以0.6%醋酸生理盐水给小鼠按0.01 ml/g体重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小鼠的扭体反应,记录20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结果:清痹合剂高、中浓度对佐剂性关节炎肿胀有抑制作用(P<0.05,P<0.01),其中中浓度+MTX组对炎症抑制作用为突出(P<0.01);清痹合剂与小剂量的MTX联合治疗,具有减轻滑膜充血、水肿、肉芽肿形成,抑制血管翳的形成.清痹合剂能减少醋酸致痛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P<0.01).结论:清痹合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能很好协同小剂量MTX抑制滑膜血管翳的形成.

    作者:吴志红;谢沛霖;周大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的作用.方法: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分别予以益气化瘀方灌胃治疗10、30和60 d后取比目鱼肌.以FN作为细胞外基质标记,α-bunga-rotoxin(α-BTX)萤光结合剂显示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line receptor,ACh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Confocal I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system)技术,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FN的表达,NIH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FN与AChR的重叠面积.结果:大鼠L5神经根损伤后10 d和30 d,益气化瘀方组FN的表达及与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line Receptor,AChR)的重叠面积均明显高于模型组,60 d时,益气化瘀方组FN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回落,AChR的形态再构建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FN的表达与运动神经终板的神经再支配状况密切相关,益气化瘀方可促进FN表达,加快神经再生修复进程.

    作者:周重建;徐乐勤;李晓峰;舒冰;施杞;王拥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常见疾患.随着人寿命的不断延长,腰椎管狭窄症疾病也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大多数患者症状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自2002年6月~2009年3月.我院共手术治疗6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应用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29例(简称治疗组),进行疗效分析,并以同期未行本术式的另38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德舜;崔斌昌;王学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激光针刀治疗对网球肘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激光针刀治疗改善网球肘患者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组予以激光针刀治疗.治疗2次后,采用目测类比评估法,评定以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受痛、无法忍受.结果:78例网球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在镇痛方面,两组在治疗1次和2次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缓解(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激光针刀治疗网球肘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常规小针刀治疗更有效.

    作者:王育庆;段俊峰;丁加艳;廖军锋;李艳武;谢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