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处方用药研究

高宁阳;庞坚;曹月龙;赵咏芳;詹红生;石印玉

关键词:中药治疗, 骨关节炎, 用药研究
摘要:目的:归纳分析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1989~2006年间各类医学期刊,获取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统计方剂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数;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用药的差异.结果:共有494首方剂纳入研究.215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30味1074次、祛风寒湿药31味908次、活血化瘀药22味727次;279个外用方剂中,祛风寒湿药28味1425次、活血化瘀药22味850次、补益药13味236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以补益、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药物;内服方剂多使用补益、祛风寒湿类药物,而外用方剂则多使用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药物.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伤科薰洗方对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模型兔膝关节软骨滑膜形态学的变化,以及伤科薰洗方对实验性兔膝关节软骨光镜下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伤科薰洗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四组:空白组,模型组,扶他林组,中药熏洗组,手术方法制作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熏洗组给予中药熏洗汤治疗4周,扶他林组给予扶他林外搽4周.治疗完成后肉眼及光镜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及组织学变化,评定中药熏洗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有明显的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扶他林组相比,中药熏洗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复制了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模型,用伤科薰洗方薰洗有减轻模型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破坏的作用.说明中药熏洗汤能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作者:熊鹏程;寿折星;熊昌源;白书臣;沈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注氧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17例临床报告

    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满意.我们从1994~2003年应用局部注氧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968例,其中对217例病人进行了3~6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江宁;赵晓勇;许丽霞;刘福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麻醉下手法加静脉镇痛泵治疗冻结期肩周炎

    很多治疗对肩周炎有效,但对冻结其肩周炎大多起效慢,治疗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不方便.为迅速改善症状,我们应用麻醉下手法治疗和治疗后牵引及功能锻炼,防止因松解创伤引起再次粘连,提高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沈淋源;陈海波;庄霓;陈奕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 SF)相对少见.据Hardegger等[1] Nordqvis等[2]统计,SF占肩部骨折的3%~5%,占全身骨折的0.5%~1%.临床上,多由高能直接暴力所致,Ideberg[3]认为,大部分SF可通过功能康复治疗而获得满意疗效,仅少数移位严重或累及肩盂关节的骨折才需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对9例SF的同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其损伤类型及手术方法.

    作者:李凤春;郭跃生;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蒙医传统手法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蒙医骨伤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蒙医前辈们手法复位骨折脱位及整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蒙医传统整骨疗法的挖掘、整理和不断发扬创新,现已形成了手法独特、疗效显明的蒙医传统特色疗法,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作者:吉日嘎拉;百璋玉;王嘎日迪;佟宝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手法治疗机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整理该病38例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多发时间、病因、病程、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78.9%)儿童起因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和头颈部外伤.38例患者均有枢椎棘突偏歪,具有诊断学意义的影像学表现为:颈椎正位(开口位)、侧位片中的ADI≥3.0mm,齿状突偏歪,颈1、2顺列不良,寰枢椎外侧关节面不平行,咽后壁厚度≥4mm,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向,寰椎后结节上或下翘,咽后壁与颈4椎体矢状径比值>0.3,寰枢棘突角≥10°,喉室壁与颈4椎体矢状径比值>0.7.本文中冯氏手法治疗本病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儿童头颈部扭伤,咽喉与口腔部炎症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本症主要的发病原因,X线检查必须和症状体征结合才可作出诊断,冯氏手法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韦良渠;韦颖;刘珺;高越;高相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斜扳手法的操作规范

    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准确性,一直是人们长期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军;韩磊;宋铁兵;王芃;于栋;林江豪;孙树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中医气滞血瘀型、湿热痰滞型、风寒湿滞型、肝肾亏虚型进行分类,分别选取50例,并相应选取各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受检者均通过PFK-800医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腰背部、股后区、小腿后区.并记录相同区域的两侧体表温度差值结果:1、中医各证型与对照组之间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医各证型之间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中的健康人群双下肢温度高低不是非常明显.气滞血瘀型与湿热痰滞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高;而风寒湿滞型与肝肾亏虚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低.结论:1、通过红外热图技术结合相应的临床体征能够很好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红外热图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中医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证型,为中医在辨证过程中判断寒、热证型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刘肖瑜;周肃陵;王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消瘀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消瘀散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D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用消瘀散外敷治疗,B组空白对照.用药第3、5、10d作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观察、血液流变检测.结果:两组大体观察各时相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5dA组组织病理革兰氏染色评分优于B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A组用药后各时相全血粘度(低、中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都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1).结论:消瘀散外用治疗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其血液流变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作者:彭力平;孙德毅;林松青;范世珍;徐宁达;单爱云;熊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世纪90年代射频消融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容手术和关节外科,1996年Yeung等首先采用该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国内于2001年底应用这项技术治疗椎问盘病变.

    作者:徐剑;勘武生;黄方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不同类型骨不愈临床观察

    骨不连以往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采用切开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虽然疗效比较确切,但需要开放手术且存在很多并发症.

    作者:刘克地;胡俊华;卜志勇;王家良;彭兴国;付守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已有百年的历史.自从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以来,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一直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LS)首选及标准术式,如果同时合并侧隐窝狭窄,还需切除部分或全部小关节突.

    作者:李志龙;张居适;方国华;周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上50%~80%的以发作性眩晕为主,可伴有头昏、头痛、失眠、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突然猝倒等症状.

    作者:陈惠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14例胫腓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胫腓骨骨折多因受巨大暴力造成骨折,由于病程长,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我院骨科自200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胫腓骨骨折病人114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整体的观念辨证施护,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将治疗、护理、康复有机结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57例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和骨组织结构退化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随后引起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代谢疾病.这种低骨量和微结构破坏在脊柱中表现较早、较广泛,常因轻微外力或跌坐而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

    作者:陈圣华;徐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法复位后塑形竹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常见的损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并发症Volkmans综合症明显减少,但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1].因此,如何预防肘内翻畸形是临床骨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罗贤红;卢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雪莲注射液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清NO和滑膜组织SOD、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雪莲注射液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从而探讨雪莲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B组和C组采用Hulth法造模,D组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A组和B组分别注射雪莲注射液和生理盐水,C组空白.分别于术后6、12、24周每组随机取5只兔,采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 Nitric oxide)含量(硝酸还原酶法),然后用过量麻醉法处死,打开右膝关节腔,取出滑膜,测定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及丙二醛(MDA, Malondialdehyde)含量.结果:(1)除D组以外,各组12周时血清中NO含量均高于6周时;24周时血清中NO含量均高于12周时.NO的表达均逐渐升高,说明NO是参与膝OA发病进程的重要介质,病变的程度越重则含量越高.(2)A组在各时点血清中NO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说明雪莲注射液能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氧化氮的产生.(3)试验显示A组动物滑膜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B、C组(P<0.05),而MDA含量显著低于B、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雪莲注射液可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氧化氮的产生,显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

    作者:任芳;李勇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改良过头牵引法治疗肩关节盂下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中的盂下脱位为临床常见,治疗上目前多采用远端对近端的闭合整复方法.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作者观察到这些常规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作者:胡思进;应有荣;陈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牵引加灸疗贴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我科2006~2007年应用颈椎牵引加多克-自热式柔性TDP灸疗贴治疗颈椎病19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动力髋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多发于老年人,患者跌倒,髋部着地,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粗隆,导致粗隆间骨折.由于此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必需有早期稳定的固定,使患者尽量早期活动,以避免长期卧床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列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