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点穴按摩并针刀治疗肩关节骨错缝

任志远;林宽;陈长春;杨京富

关键词:肩关节骨错缝, 点穴按摩, 针刀疗法
摘要: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的传统病名,临床上报告较少,但并非罕见,而易被忽略,常未能即时作出诊断,我们近期应用点穴按摩并针刀治疗187例,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颈椎后路三种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和评价

    目的:评价下颈椎椎板减压后应用经关节突钢丝植骨、侧块螺钉钢板、椎弓根螺钉钢板的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尸体的颈椎(C3~C7)为标本,于C4~C5行全椎板减压术,造成下颈椎不稳定模型.然后依次行经关节突钢丝植骨、侧块螺钉钢板、椎弓根螺钉钢板等三种内固定技术.在2.0Nm纯力矩下进行柔韧性实验,检测C4~C6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的运动范围(用位移表示),左右旋转8°的扭矩(计算出刚度).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的T检验,评价三种内固定技术的稳定效果.结果:在前屈后伸方面,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钢板没有明显区别;椎弓根螺钉左右旋转的刚度强;经关节突钢丝植骨在侧弯方向和侧块螺钉没有明显差异,在其它方向的稳定性较差.结论:尽管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仍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其他两种内固定相比,其有较高的稳定性.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下颈椎不稳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恰当的选择.在椎板减压情况下,侧块螺钉固定可满足临床的需要.经关节突钢丝植骨的稳定性较差.

    作者:王捷;郭志辉;潘子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003年2月~2006年9月,我院采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4例42椎,现将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乐军;吕建华;项东;彭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石12例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巨大痛风石患者12例,采用手术切除并修复其所浸润破坏的肌腱和关节,围手术期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志学;靳嘉昌;黄东;莫晓明;唐刚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小针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骨科疾病中的疑难病症之一,治疗本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我们从2000年至2005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小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18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孙国辉;董晓俊;覃剑;张朝阳;李耀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颈椎前路手术时因局部解剖比较复杂,术野较小且比邻重要器官,因此难度大,早期并发症多,发生率为13%~30%[1].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颈椎前路手术8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3.2%.现将有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俊;宋敬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腰椎有限元模型的研究进展

    目前需要一种能全面、准确和真实反应正常和退变腰椎的内在应力变化的研究方法来代替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而有限元素分析法恰好符合了这种需求,本文就腰椎有限元模型的研究状况加以概述,并探讨腰椎有限元模型研究的思路.

    作者:杨学锋;张晓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修复研究进展

    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于1999年及2000年连续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果之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作者:周斌;樊粤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术后腰椎间盘炎的研究概况

    腰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及相邻软骨的感染性病变,是腰椎术后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Milward于1936年先报道该病[1].其发生率为0.1%~4%[2].可以分成三类:成人原发性间盘炎、儿童原发性间盘炎和手术后椎间隙感染[3].

    作者:陈广林;马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前路减压钛网植骨与MACS-TL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导致脊柱严重不稳定和不同样度的神经功能损害.脊髓受压人多数来自椎管前方的骨折块或椎间盘,后路减压往往有限且不彻底,随着内植物设计和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前路手术逐渐成为一种为脊柱病变提供前方稳定和融合的有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本科施行前路脊髓减压、钛网融合器置入和Macs-TL钢板内同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共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洪平;李明;赵宙;张功礼;邓长康;余永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胶原酶溶核术后加硬膜外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

    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开展近30年,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笔者于2000年~2006年间对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症患者进行胶原酶溶核术后加硬膜外镇痛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震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种新的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在椎体内形成一空腔,注入骨水泥,使骨折塌陷的椎体复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从而可以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迅速减轻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疼痛[1,2].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对28例共32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兆建;沈龙祥;方小林;董松林;王维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lount病1例报告

    Blount病是一种累及胫骨近端骨骺内侧引起胫内翻的发育性疾患.我们采取胫腓骨近端三维楔形截骨矫形术治疗Blount病1例,随访8个月,疗效满意.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许树柴;罗明辉;刘军;万豫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红花注射液组)、B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参照Zivin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A组于腹主动脉夹闭前10min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2.0ml/kg,B组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在缺血前、缺血后30min、再灌注后30min、1h、2h、3h、4h对动物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于再灌注后1h、2h、4h对A、B组动物行功能评分.结果:在缺血(25.3±2.5)min时,B组电位消失,A组电位仍存在;在缺血及再灌注后各时相点A组的潜伏期明显短于B组(P<0.01),且波幅明显长于B组(P<0.01);再灌注1h、2h、4h,A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神经功能作用.

    作者:练克俭;林山;翟文亮;陈长青;蔡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氧化氮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微循环中具有调节血液动态平衡、维持血流恒定性、调节组织灌流及营养供给等作用[1].其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时对血管的作用也引起广泛地关注[2].

    作者:伏勇;张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整脊复位治疗脊源性胃脘痛疗效观察

    脊源性胃脘痛是指因脊椎侧弯侧凸、小关节紊乱及周围软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以胃脘痛为主症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笔者采用整脊复位手法与穴位点按治疗本病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眩晕的治疗体会

    眩晕在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相关研究发现50岁以上头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1],70%以上的原因不明头晕与寰枢关节紊乱有关[2],不少临床工作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本文将对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眩晕的36例的临床诊治作一浅表分析.

    作者:曹云;吴峻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18例

    脊柱为骨结核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期局部病灶清除植骨内定固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已得到认可,但对经前路采用此术式治疗胸椎结核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尚有一定争议.2003年10月至2005年11月期间,我们应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祖健;刘都;肖春生;岑小波;杨洪彬;邓崇奎;陈卫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在四肢损伤后期肿胀的应用

    四肢损伤迁延日久、部分患者仍遗存不同程度肿胀,皮色紫暗或发亮、皮温偏低或稍高,触之厚韧,随着时间推移而致组织粘连、邻近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功能受限.笔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傅宏伟;余锴;傅乃任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点穴按摩并针刀治疗肩关节骨错缝

    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的传统病名,临床上报告较少,但并非罕见,而易被忽略,常未能即时作出诊断,我们近期应用点穴按摩并针刀治疗187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志远;林宽;陈长春;杨京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附30例随访)

    同侧锁骨和肩胛颈同时骨折移位而造成肩关节复合体不稳称为浮肩损伤,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肩部损伤.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浮肩损伤患者37例,获得随访30例,获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英;徐杰;张永进;杜英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