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固冲健脾法治疗先兆流产30例

吴金平

关键词:流产先兆, 中医药疗法, 补肾固冲健脾法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固冲健脾法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运用加味寿胎丸(桑寄生、川续断、菟丝子、阿胶、党参、白术、炙甘草、焦艾叶)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0例,结果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提示补肾固冲健脾法,是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方法.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80例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以来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180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型162例,均为Gartland Ⅱ型[1]以上,屈曲型18例.结果:术后优良率95%,肘关节功能僵硬6例,肘内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结论: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骨折临床愈合后可门诊取出内固定.

    作者:张如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HPLC法测定丹参素钠的条件优化

    目的:优化丹参素钠的HPLC分析条件.方法:色谱柱SinoChrom ODS-BP C18,流动相:甲醇-水,流速:1.0ml/mol,柱温:28.结果:丹参素钠佳检测波长为280nm,流动相佳配比为甲醇-水(25:75),线性范围为0.15~1.8μg/μL,相关系数为0.9983,RSD为1.4%.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目前丹参素钠提取纯化工艺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韬;聂云;宋金濂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合用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长期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轻度高血压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5mg/日,2次/日,3天后增加为10mg/日,27Pd日.中、重度高血压首先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2次/日;依那普利10mg/日,2次/日,治疗1周后,如没有达到预期血压,下周依那普利剂量加倍,直至血压达标.随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前收缩压(mmn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62.63±16.02、94.15±9.32,治疗后2周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32.05±6.22、80.33±4.22.结论: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相对平稳,联合用药,药量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志恩;王兴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11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及饮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化浊解毒汤中药内服及自制四黄消炎膏局部外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9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5.17%,总有效率96.5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简便有效、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洪笃瑞;黄明镇;李永龙;HONG Du-rui;HUANG Ming-zhen;LI Yong-long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脑梗塞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脑梗塞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预防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调查了解脑梗患者健康教育方向的需求,便以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服务,做好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

    作者:李晓华;陈学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比较广泛,用量较多,使用量大的品种有: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等,过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副作用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都是以简单的停药对应处理,近期在国家卫生部通报中药注射剂出现的若干问题后,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了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和使用,现特列文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刘月;LIU Yue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的应用与体会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有效、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但脉象概念抽象,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具体、形象,为脉诊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将我校近几年脉诊实验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郁金;苏衍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16例16只眼),平均治疗疗程30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汤铖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影响我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并在我院中药制剂室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为提高医院中药制剂质量奠定实践基础.方法:针对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采取系统化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多年来,我院中药制剂室从单一品种发展到64种中药品种.所配制剂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药检所抽检合格率达100%,已形成年产值200万元的制剂规模.结论:加强中药原料药材、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管理;积极改善中药制剂的硬件设施;选择科学的制剂工艺、加强对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落实制剂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检验制度等措施可从根本上保证中药制剂质量.

    作者:郭诚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内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内踝骨折的病例在踝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匡洋;许挺;黎土明;丁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早可追溯到1808年俄国物理学家Von Ruess首次发现的电泳现象,其理论则可追溯到1897年Kohlrausch首次提出离子迁移方程.1981年,Jotgenson和Lukacs使用75μm ID的熔融石英毛细管进行毛细管区带电泳,以电迁移进样,结合荧光检测,在30kV电压下产生了4×105理论板的空前分离效率,成为毛细管电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

    作者:刘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392例便秘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临床上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价值,应用循证护理探索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7年至2009年到我院就诊且临床上仅有便秘表现的患者392例,对这些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产生便秘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理能有效地防治便秘,也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龚红卡;公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培训试用期新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了解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压力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3名处于培训试用期的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较高,压力源排在首位的是工作量和时间分配问题,工作量大,可分配时间少;其次是病人护理方面,因缺乏工作经验,担心工作出差错事故;排在第三位的是护理专业和工作方面,如护士社会地位低,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等.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采取控制各种压力源、加强培训、提高新护士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等措施,可以降低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维护新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少珠;周小香;刘凌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6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7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低到(13±8)%.结论: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杨德民;刘建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初探

    1 前言众所周知,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指定每年的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为世界慢阻肺日并举行纪念活动.200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作者:刘晨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胸外科术后肺不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胸部外科术后肺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胸外科手术后肺不张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病例.结果:36例均治愈,其中31例分泌物阻塞性肺不张行吸痰、灌洗治疗后复张;3例凝血块堵塞行吸除血块、止血治疗后复张;2例支气管胸膜瘘行OB胶封堵治疗痊愈.未发生意外情况.结论: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外科术后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是治疗术后肺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施雄文;徐书楷;杨小丹;蒋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数字化虚拟技术在四肢骨折扫描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结合数字化虚拟技术分析的四肢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CT增强扫描,扫描结果采用数字化虚拟技术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定;评估患者对CT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CT检查中患者依从性与效果.结果:观察组SAS、HAMD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HAMD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CT和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检查成功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掌握CT检查和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过程中能配合检查,取得良好的配合效果.

    作者:蔡新良;石金海;谭世奇;罗均;刘文华;李锦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32例脑梗塞的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的生活提高,饮食不节制,膳食不合理,喜食甘肥,体形变胖,日积月累,血液变的黏稠,血脂堆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形成动脉硬化,血压增高,终形成脑梗塞病变,而致死、致残.

    作者:李旺永;闫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应用子宫切除术处理产后大出血

    子宫切除大多是由于产科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时采取的重要抢救方法,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中主要为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后大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措施和手段.

    作者:翁明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