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洪梅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我们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我市德民社区内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干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长期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轻度高血压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5mg/日,2次/日,3天后增加为10mg/日,27Pd日.中、重度高血压首先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2次/日;依那普利10mg/日,2次/日,治疗1周后,如没有达到预期血压,下周依那普利剂量加倍,直至血压达标.随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前收缩压(mmn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62.63±16.02、94.15±9.32,治疗后2周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32.05±6.22、80.33±4.22.结论: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相对平稳,联合用药,药量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志恩;王兴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远红外线热层析系统观察人体异常热源从而协助临床中医诊断.方法:运用TMI系统测量,比较异常热源的相对差值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特别是对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病的临床中医诊断有参考价值.结果: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用活血化瘀药及化痰开窍药效果不佳时在TMI指导下用温阳中药起效.结论:通过远红外线热层析系统观察人体异常热源可协助临床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中医诊断.
作者:付友金;陈肖君;杜少辉;金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创伤科患者为上下肢骨折多见,换药后用普通的绷带包扎伤口,患者活动次数多就会出现脱落,特别是股骨下端的部位,用胶布粘贴也常出现胶布松开或对胶布过敏的情况.为此,我科对四肢伤口敷料包扎采取使用全棉自粘弹性绷带进行加固包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雪辉;冯腾腾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加味当归芍药饮(当归30g、赤芍10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0g、白附子10g、白芷10g、炒苡仁30g、玉竹12g、天冬10g、壳砂仁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外搽复方维甲酸霜(含3%氢醌、0.1%维甲酸).每日1~2次,总疗程30日.结果:50例黄褐斑患者,痊愈24例,占48%;显效18例,占36%;有效5例,占10%;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94%.结论:内服中药加味当归芍药饮,旨在肝脾肾三脏同治,调和气血.并外用复方维甲酸霜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作者:吴燕燕;孙世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笔者结合多年的医院中药库房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点中药饮片炮制的贮藏保管方法,以加强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陆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办法.方法:14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源皮距摆位和等中心摆位.6mvx射线治疗.结果:等中心摆住的误差小于源皮距摆位的误差.结论:科学合理的摆往是肿瘤放射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晓峰;张国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安洁乐抗菌冻胶和凡士林换药在老年溃疡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38处老年溃疡期压疮患者分别采用安洁乐抗菌冻胶换药和凡士林纱块换药,对比压疮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安洁乐抗菌冻胶换药者.治愈率74%,总有效率90%,平均疗程45.6d;使用凡士林油纱换药者,治愈率62.5%,总有效率为75.0%,平均疗程57.5d.两组治疗治愈率、有效率和平均治愈疗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安洁乐抗菌冻胶用于老年性溃疡期压疮的治疗优于凡士林,能提高压创治疗有效率,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胡健美;石云;吴小燕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护理.方法:给67例SAP患者实施中药清胰汤鼻饲及芒硝外敷,并结合西医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做好病人用药前后的护理.结果:67例病人中,6例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死亡3例,死亡率4.5%.结论:以中药鼻饲为主结合西医治疗SAP可有效减轻肠麻痹,避免内毒素血症,从而减少SAP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作者:莫宗林;谭光秀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薄层扫描测定;展开剂为甲苯-丙酮-甲酸-水(5:6:0.5:0.4).结果:迷迭香酸在0.48~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结论:薄层扫描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可靠、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丹参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灼全;梁华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脑炎患者的临床脑电图的特征.方法:陕西永寿县人民医院应用16导脑电图仪对38例脑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描记.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头痛25例,呕吐30例,嗜睡5例,惊厥8例,布鲁金斯基征阳性7例;脑脊液检查35例,31例脑电图检查中度异常.结论:凡出现头痛、呕吐(喷射状)者、脑电图大多数异常,随着临床症状的加重或好转,脑电图也多表现异常程度加重、好转或正常.脑炎患者在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脑电图表现还为异常,经3~4周后,基本正常,由此可见脑电图对脑炎患者病情变化和疗效的观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作者:马小燕 刊期: 2009年第16期
P185是癌基因HER-2/neu或c-ethB-2编码的185KD跨膜生长因子受体的糖蛋白,可以释放人血中.血清中可溶性P185蛋白的检测已用于乳腺肿瘤及肝癌的检测[1,2],但对于卵巢癌的检测报道很少.
作者:马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自拟风湿Ⅰ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风湿Ⅰ号汤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速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评价患者综合指数(BAS-G指数)和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指数);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S-G、BASDA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风湿Ⅰ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涛;WANG Hai-tao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惊厥病因,探讨防治措施,减少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方法:对110例新生儿惊厥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5例(占31.8%),脑炎脑膜炎28例(占25.5%),新生儿脑出血18例(占16.4%),新生儿低血糖9例(占8.2%),新生儿低钙血症8例(占7.3%),居新生儿病因前5位.在引起惊厥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占46.4%,后天因素占43.6%,遗传因素占3.6%,原因不明占6.8%.结论:认真做好国产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对高危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
作者:张攀;杨鹏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经充分引流后将上述病人分成两组,A组(46例)为尿激酶10万U,B组(46例)为尿激酶20万U,均于生理盐水溶解后胸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为(7.1±1.3)d较A组(12.6±5.2)d缩短:B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17.4%(8/46),A组为41.3%(19/46),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为20万U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于10万U.
作者:庞先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比较广泛,用量较多,使用量大的品种有: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等,过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副作用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都是以简单的停药对应处理,近期在国家卫生部通报中药注射剂出现的若干问题后,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了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和使用,现特列文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刘月;LIU Yue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特点和帕罗西汀的治疗效果.方法:51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与副反应.结果:51例患者痊愈20例(39.22%),显著进步22例,进步7例,无效2例.有效率96.08%;TESS评分为(3.6±1.7)分,安全性高.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良六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有效、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但脉象概念抽象,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具体、形象,为脉诊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将我校近几年脉诊实验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郁金;苏衍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需积极保守治疗,无效时往往以切除子宫为终治疗手段,给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造成生理及心理巨大创伤,也给产科大夫带来困惑.近年来,随着血管性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作者:节洪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