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燕;孙世宏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以来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180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伸直型162例,均为Gartland Ⅱ型[1]以上,屈曲型18例.结果:术后优良率95%,肘关节功能僵硬6例,肘内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结论: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骨折临床愈合后可门诊取出内固定.
作者:张如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有效、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但脉象概念抽象,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具体、形象,为脉诊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将我校近几年脉诊实验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郁金;苏衍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胸部外科术后肺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胸外科手术后肺不张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病例.结果:36例均治愈,其中31例分泌物阻塞性肺不张行吸痰、灌洗治疗后复张;3例凝血块堵塞行吸除血块、止血治疗后复张;2例支气管胸膜瘘行OB胶封堵治疗痊愈.未发生意外情况.结论: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外科术后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是治疗术后肺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施雄文;徐书楷;杨小丹;蒋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结合数字化虚拟技术分析的四肢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CT增强扫描,扫描结果采用数字化虚拟技术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定;评估患者对CT和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CT检查中患者依从性与效果.结果:观察组SAS、HAMD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HAMD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CT和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检查成功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掌握CT检查和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过程中能配合检查,取得良好的配合效果.
作者:蔡新良;石金海;谭世奇;罗均;刘文华;李锦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补肾固冲健脾法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运用加味寿胎丸(桑寄生、川续断、菟丝子、阿胶、党参、白术、炙甘草、焦艾叶)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0例,结果治愈率80%,总有效率93.3%.提示补肾固冲健脾法,是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金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2003年3~11月我院呼吸内科20例曾经误诊为其它疾病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其误诊原因.
作者:李占延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8年出院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76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148例,感染率为19.1%.病原菌以G菌为主(68.3%),其次为G+菌(22.4%)和真菌(9.3%).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较敏感,G+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等较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较敏感.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假性延髓麻痹、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该护理到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经涛;陈梅;XU Jing-tao;CHEN Mei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长期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轻度高血压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5mg/日,2次/日,3天后增加为10mg/日,27Pd日.中、重度高血压首先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2次/日;依那普利10mg/日,2次/日,治疗1周后,如没有达到预期血压,下周依那普利剂量加倍,直至血压达标.随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前收缩压(mmn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62.63±16.02、94.15±9.32,治疗后2周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32.05±6.22、80.33±4.22.结论: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相对平稳,联合用药,药量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志恩;王兴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创伤科患者为上下肢骨折多见,换药后用普通的绷带包扎伤口,患者活动次数多就会出现脱落,特别是股骨下端的部位,用胶布粘贴也常出现胶布松开或对胶布过敏的情况.为此,我科对四肢伤口敷料包扎采取使用全棉自粘弹性绷带进行加固包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雪辉;冯腾腾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8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发作期应用舒喘宁、酮替酚治疗,缓解期口服中药;对照组发作期用舒喘宁、酮替酚治疗,缓解期不做治疗.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儿童CVA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47例.结果: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提示:本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方法:对4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大小、数目、症状、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352例,无临床症状148;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占86.17%.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而决定,尤其注意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早期无症状,提示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作者:王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治疗内踝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内踝骨折的病例在踝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匡洋;许挺;黎土明;丁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实施静脉无痛麻醉的护理体会.方法:50例老年患者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手术.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麻醉意外.结论:老年患者无痛麻醉可以消除患者由于手术刺激引起的疼痛,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作者:马爱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感染科收治的发热待查患者比率逐渐增加,而其诊断比较困难.1961年Petersdorf等[1]提出发热待查的诊断标准是:发热热程>3周,体温高于38.3℃,在住院1周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常规实验室检查而病因不明者.国内学者则对标准稍加修改,将热程定为2周或2周以上[2].
作者:赵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的生活提高,饮食不节制,膳食不合理,喜食甘肥,体形变胖,日积月累,血液变的黏稠,血脂堆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形成动脉硬化,血压增高,终形成脑梗塞病变,而致死、致残.
作者:李旺永;闫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1 前言众所周知,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指定每年的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为世界慢阻肺日并举行纪念活动.200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作者:刘晨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麻醉患者意识恢复及减弱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静脉复合麻醉患者按半随机化法分为2组,观察组于关腹前给予醒脑静0.5mg/kg.两组均于关闭腹膜后停用各种麻醉药;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自停药至以下各时间:呼之睁眼、有自主呼吸、手可触头、BIS检测≥95,拔管即刻.并记录停药即刻、拔管前、拔管后1min、5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对上述参数进行组间和(或)组内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及各种麻醉用药量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有可比性.结果: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缩短意识恢复的时间(P<0.05).且意识恢复时MAP、HR波动比对照组平稳,呼吸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完善(P<0.05).醒脑静的镇痛和降压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麻醉患者有较好苏醒作用.
作者:肖开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压力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3名处于培训试用期的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较高,压力源排在首位的是工作量和时间分配问题,工作量大,可分配时间少;其次是病人护理方面,因缺乏工作经验,担心工作出差错事故;排在第三位的是护理专业和工作方面,如护士社会地位低,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等.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采取控制各种压力源、加强培训、提高新护士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等措施,可以降低培训试用期新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维护新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少珠;周小香;刘凌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子宫切除大多是由于产科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时采取的重要抢救方法,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中主要为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后大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措施和手段.
作者:翁明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