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徐经涛;陈梅;XU Jing-tao;CHEN Mei

关键词:脑卒中,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8年出院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76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148例,感染率为19.1%.病原菌以G菌为主(68.3%),其次为G+菌(22.4%)和真菌(9.3%).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较敏感,G+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等较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较敏感.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假性延髓麻痹、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该护理到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对策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我们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我市德民社区内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干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特点,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胆管细胞癌CT图像重新阅片,对CT三期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平扫图像上多表象为低密度灶,伴有远端胆管扩张或中心性坏死,边界多不规则,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有轻度强化,延迟期无强化,边缘偶可见强化带.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再CT三期动态增强扫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祥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50例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50例临床观察.结果:完全流产28例(56%),不完全流产20例(40%),无效2例(4%),有效率96%.患者用药后宫颈软化和宫口扩张.使清宫术及钳刮术趋于简单和快捷,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良好,使部分患者避免了常规的清宫术.即使需要清宫,也因宫口开大使操作很容易,患者的痛苦明显减轻.故优于既往采用的钳刮术及清宫术.

    作者:黄二霞;刘璧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初探

    1 前言众所周知,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指定每年的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为世界慢阻肺日并举行纪念活动.200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作者:刘晨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4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方法:对4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大小、数目、症状、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352例,无临床症状148;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占86.17%.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而决定,尤其注意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早期无症状,提示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作者:王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早可追溯到1808年俄国物理学家Von Ruess首次发现的电泳现象,其理论则可追溯到1897年Kohlrausch首次提出离子迁移方程.1981年,Jotgenson和Lukacs使用75μm ID的熔融石英毛细管进行毛细管区带电泳,以电迁移进样,结合荧光检测,在30kV电压下产生了4×105理论板的空前分离效率,成为毛细管电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

    作者:刘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血液黏滞度增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坏死、溃疡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造成肢体血管病变致肢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感染后溃疡长期不愈合,而形成干、湿性坏疽使肢体致残.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浅谈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

    笔者结合多年的医院中药库房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点中药饮片炮制的贮藏保管方法,以加强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陆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皂角刺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

    目的:研究皂角刺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皂角刺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皂角刺乙醇提物、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七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Bel-7402细胞、HeLa细胞和KB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IC50值分别为122.67μg·mL-1、118.3μg·mL-1和145.91μg·mL-1;氯仿部位对Bel-7402细胞、HeL丑细胞和KB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IC50值分别为189.66μg·mL-1、196.43μg·mL-1和191.77μg·mL-1;正丁醇部位对Bel-7402细胞、HeLa细胞和KB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小;水溶性部位对所选细胞均无抑制作用.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初步确定为皂角刺抗肿瘤活性部位.

    作者:徐哲;陈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无创双向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0例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BiPAP呼吸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创通气后pH、PaO2、PaCO2、Sa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插管率、死亡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2、纠正pH、降低插管率及死亡率方面疗效满意,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巫祥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合用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长期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轻度高血压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5mg/日,2次/日,3天后增加为10mg/日,27Pd日.中、重度高血压首先使用尼群地平10mg/次,2次/日;依那普利10mg/日,2次/日,治疗1周后,如没有达到预期血压,下周依那普利剂量加倍,直至血压达标.随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前收缩压(mmn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62.63±16.02、94.15±9.32,治疗后2周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mmHg)分别为132.05±6.22、80.33±4.22.结论: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相对平稳,联合用药,药量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志恩;王兴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392例便秘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临床上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价值,应用循证护理探索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7年至2009年到我院就诊且临床上仅有便秘表现的患者392例,对这些患者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产生便秘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理能有效地防治便秘,也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龚红卡;公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分为血栓通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尿激酶对照组(16例16只眼),平均治疗疗程30d;对2组病人作视力、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和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见效快(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汤铖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8年出院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76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148例,感染率为19.1%.病原菌以G菌为主(68.3%),其次为G+菌(22.4%)和真菌(9.3%).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较敏感,G+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等较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较敏感.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假性延髓麻痹、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结论:肺部感染是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该护理到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经涛;陈梅;XU Jing-tao;CHEN Mei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患者97例,动力髋螺钉(DHS)治疗41例.Gamma钉30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26例,比较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指骨折愈合方面)、下地完全负重时间、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平均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DHs组、Gamma钉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83%、80%、62%.结论:DHS组、Gamma钉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且Gamma钉组具有骨科术后并发症率低、下地时间早特点;DHS适合治疗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而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更适合治疗不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反粗隆间以及粗隆下骨折.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严格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世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的应用与体会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有效、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但脉象概念抽象,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具体、形象,为脉诊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将我校近几年脉诊实验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郁金;苏衍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低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频、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1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在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阑尾区的图像特点,对比不同条件下阑尾显示的效果.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132例中.超声确诊急性阑尾炎的111例(84.1%),阑尾及周围脓肿21例(15.9%),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61%.结论:低频、高频超声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肿大阑尾的显示率,多普勒血流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和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

    作者:谭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62例艾滋病患者的腹部超声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合并腹部病变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IDS患者合并腹部病变的超声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IDS患者合并腹部病变其超声表现可表现为肝、胆、胰、脾、肾等多脏器和部位的不同程度的超声改变,其中以肝肿大、脾肿大、肝弥漫性变、胆囊炎性变为多发症状.结论:本组显示超声阳性发现与临床征状呈正相关,虽然声像图改变无明确特异性,但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非常有帮助.

    作者:熊秋华;洪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胸膜腔注入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经充分引流后将上述病人分成两组,A组(46例)为尿激酶10万U,B组(46例)为尿激酶20万U,均于生理盐水溶解后胸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为(7.1±1.3)d较A组(12.6±5.2)d缩短:B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17.4%(8/46),A组为41.3%(19/46),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为20万U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于10万U.

    作者:庞先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解毒化瘀Ⅱ方对AFP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从肝衰竭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角度,阐明解毒化瘀Ⅱ方对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影响.方法:8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Ⅱ方口服;对照组40例,在西医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30ml、Bid、口服.以60天作为疗程及疗效评价的终点,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60天各检测及记录1次AFP.结果:治疗组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较对照组高.

    作者:石清兰;毛德文;韦新;Shi Qing-lan;MAO De-wen;WEI Xin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