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根;魏锋;陈正荣;吕孝东;吴永友;危少华;赵奎
目的 研究MG132对小鼠急性胰腺炎(AP)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P组和MG132组,每组又分为3、6、12 h三个亚组,每组5只.AP组和MG132组采用雨蛙肽100 μg/kg腹腔内注射,1次/h,共6次;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MG132组在AP诱导前30 min腹腔注射MG132 10 mg/kg.检测血淀粉酶,免疫组化法分析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P组比较,MG132各亚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肺组织NF-κB表达明显下调,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MG132对AP相关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作者:夏淑晶;许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向骨折或被肿瘤破坏的椎体中注入骨水泥,起到加固椎体,防止因骨质疏松或肿瘤破坏的椎体进一步压缩,达到重塑骨骼强度和迅速缓解疼痛的目的.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例,均采用PVP治疗,缓解疼痛迅速明显,疗效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出血量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296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率6.2%.主要原因:宫缩乏力(86.5%),胎盘因素(9.1%),软产道裂伤(3.0%),凝血功能障碍(1.4%).结论 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葛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隧道不同定位方式对前交叉韧带股骨解剖止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10具正常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通过两种方法定位股骨隧道入点.第一种通过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入点,利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定位导向器,分别观察膝关节不同屈曲度数、胫骨定位导向器不同导向度数对股骨隧道入点的定位影响;第二种为经过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利用牛眼定位器直接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结果 通过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当胫骨定位导向器50度,膝关节分别屈曲90度和60度时,定位的股骨隧道入点分别位于解剖止点前方(5.5±0.6)mm和(2.9±0.2)mm.当膝关节屈曲90度,胫骨定位导向器分别设置为50度和30度时,股骨隧道入点分别位于解剖止点前方(5.7±0.3)mm和(2.7±0.3)mm.经过膝关节前内侧入路直接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在膝关节屈曲≥90度,紧贴髌韧带的内侧进针,将非常容易确定股骨隧道的入点.而且在进行股骨隧道的扩钻时,不会损伤股骨内侧髁的关节面.结论 通过胫骨隧道定位股骨隧道的人点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且往往位于股骨解剖止点的前方.而通过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定位股骨隧道的入点既方便又准确.
作者:瞿淙;王青;刘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64岁.7年前因车祸致脑外伤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切开,佩带金属气管套管通气.
作者:王幸;顾伟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0岁,因后枕部反复胀痛伴恶心半年就诊,体检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R提示右侧鞍旁混杂短T1短T2信号报告椭圆形肿物,约3.0 cm×2.5 cm大小,边缘光滑清楚,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考虑为颅内动脉瘤(见插页2图1).入院在局麻下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为右基底动脉主干巨大动脉瘤,当时考虑到治疗的困难与风险,未作治疗,患者曾转辗国内数家大医院,也未得到治疗.
作者:俞向荣;喻永涛;邵君飞;姚建社;唐永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大鼠肠结构及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化疗模型组(B组)和rhIL-11治疗化疗模型组(C组),每组10只.B、C两组行5-FU 75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1 d.C组于化疗开始后3 d天注射rhIL-11 600·μg·kg-1·d-1.化疗前及化疗后第5天分别称空腹体重,实验后第5天测肠结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肠道通透性.结果 C组体重丢失少于B组,A组体重增加显著多于B、C组(P<0.01).C组的各项肠结构指标均优于B组(P<0.05).C、A组的细菌移位率(10%)低于B组的60%(P<0.05).B组的肠通透性与A、C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hIL-11对化疗大鼠的肠结构和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傅宇;徐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手术中向关节内注射混合镇痛液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毕向关节腔内及伤口注射混合镇痛液(A组)或等量生理盐水(B组).术后采用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24 h内镇痛药的用量.结果 术后3、6、12hA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B组术后有23例需口服塞来昔布200mg镇痛,明显多于A组的5例(P<0.01).A组患者未观察到任何与混合镇痛液相关的副反应.结论 膝关节镜术中向关节内注射混合镇痛液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显著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作者:翁文杰;王锋;陈东阳;蒋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及宫外孕患者32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汤巧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DCs)表型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上皮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生长因子(TGF)-β1蛋白含量.自健康人外周血获取DCs,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加入上述细胞培养上清液后DCs表型CD83、CDS0、CD86、HLA-DR的变化.结果 OCUM-2MD3、BGC-823和HGC-27细胞株的胃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可检测到VEGF蛋白;IL-10、TGF-β1蛋自在OCUM-2MD3、BGC-823细胞株中有表达,在HGC-27中未见表达.镜下观察细胞具有DCs典型的形态特征,单纯用GM-CSF和IL-4培养的细胞低表达HLA-DR、CD80、CD86和CD83,加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后,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加入细胞培养上清液后,FCM检测不同胃癌细胞组各表型表达均显著降低,而正常胃上皮细胞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刺激,可成功扩增出成熟DCs.胃癌细胞可通过分泌VEGF、IL-10、TGF-β1等抑制DCs成熟,降低其抗原提呈功能,而进行免疫逃逸.
作者:赵增仁;江建军;李勇;张丽静;戴拥军;裴永彬;张学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人软骨细胞中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取8例手术切除的人髂软骨组织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并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取二代软骨细胞抽提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人软骨细胞中总RNA以MT1和MT2两种受体引物进行的RT-PCR,产物电泳呈阳性条带;其基因片段长度与MT1和MT2受体引物之间的核酸长度相当.结论 人软骨细胞中存在MT1、MT2两种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证明软骨细胞是褪黑素作用的靶细胞,褪黑素可能通过存在于软骨细胞中的MT1、MT2受体来调节骨骼的生长发育.
作者:孙光权;邱勇;朱泽章;黄爱兵;李海波;刘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促进心肌营养素1(CT-1)基因转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表达的测定.方法 从分离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克隆CT-1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与白蛋白微泡混合后,在超声作用下介导CT-1基因转染大鼠MSC,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SC中CT-1表达.结果 可获大鼠CT-1编码基因,并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IRES2-CT-1.体外实验结果示,以脉冲0.75 W/cm2作用30 s转染2次,可以有效地将CT-1基因转染MSC,经转染的MSC可以表达分泌CT-1及报告基因EGFP.结论 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可以有效促进CT-1基因转染MSC,该技术可能为临床应用基因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如兴;李肖蓉;吕海军;吴小庆;张燕;张滨;杨丽华;张学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期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前房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36例(48只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人工晶体植入(IOL)术,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4只眼),术毕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 mg,同时立即球结膜下注射5-FU 5 mg,术后第1天应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视前房内纤维素渗出情况隔日注射5-FU 5nag,总量不超过30 nag.B组(24只眼),术毕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 mg,术后第1天应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观察术后1、3、7d及1个月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纤维渗出完全吸收时间和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前房纤维渗出吸收时间,A组和B组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2±3.4)d vs.(14.2±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至佳矫正视力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3±2.4)d vs.(14.3±4.2)d,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5-FU能有效的减轻前房内纤维素样渗出,同时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作者:刘伟;王建荣;申家泉;曹乾忠;郭百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67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均具有药物难治性症状,共完成74枚球扩支架的血管内置入.结果 血管的狭窄率从74.5%(50%~99%)下降到4.8%(0~20%),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7例的血管管径恢复正常,术后症状消失,无神经功能缺损.对18例术后6个月造影复查,有2例山现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长期的临床观察及造影复查是必要的.
作者:孙剑涛;黄玉杰;那世杰;杨咏波;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治疗以及康复方案.方法 专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治疗18例,其中自体髌腱中三分之一重建桥交叉韧带6例,自体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7例,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例,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1例.术后经过严格的康复训练.结果 分析受伤原因,训练时受伤者均与训练时损伤和技术失误有关,而比赛受伤者则主要是对手粗暴动作造成.术后均得到1年以上的随访,膝关节松弛度测试仪(KT2000)30磅检杳移位平均2.0,主观感觉良好,术后再断1例,余均恢复正常训练,并基本达到或者超过伤前水平.结论 严格训练纪律和适度劳逸结合可能有助于减少外伤,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并结合严格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专业运动员恢复竞技能力.
作者:陈东阳;蒋青;徐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D-半乳糖苷酶(GAL)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轻度HIE患儿(轻度组)和29例中重度HIE患儿(重度组)作为研究对象,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终点法测定尿中NAG和GAL.结果 重度组尿NAG为(56.60±10.63)U/gcr,明显高于轻度组的(16.98±7.06)U/gcr和对照组的(16.82±4.43)U/gcr(P<0.01).重度组尿GAL为(22.66±5.52)U/gcr,明显高于轻度组的(10.94±3.55)U/gcr和对照组的(8.54±2.58)U/gcr,轻度组尿GA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E患儿尿NAG、GAL均有显著改变,且和HIE的程度有关.
作者:王军;陈群娥;何艳芳;张文华;张绍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光棒引导插管在高位颈椎伤患者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位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光棒引导插管(LW)组,另选非颈椎伤患者3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BF)组,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成功率与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结果 LW组在3 min内插管成功率高于BF组(96.7%vs.73.3%)(P<0.05),LW组插管时间短于BF组[(24.8±17.0)s vs.(148.6±64.2)s](P<0.01);LW组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高于BF组(89.7%vs.45.5%)(P<0.01).结论 光棒引导气管内插管是高位颈椎伤患者采用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友芝;周脉涛;顾成永;仲玉霜;华君;洪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精脒(SPD)及多胺合成抑制剂α-双氟甲基鸟氨酸(DFMO)对PC12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分为SPD组和DFMO组分别培养4 d,每天观察PC12细胞生长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染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氮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生长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SPD作用PC12细胞后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胞体更加粗大,细胞突起更加细长,分支相连.DFMO作用PC12细胞后大部分细胞变圆,细胞突起变短.细胞生长曲线显示SPD组活细胞数明显增多,DFMO组细胞数减少.SPD作用4 d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DFMO作用4 d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6 mmol/L DFMO作用4 d可使PC12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S期.结论 SP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PC12细胞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FM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PC12细胞则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巫瑛;古桂雄;杨吉成;盛伟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葛根提取物(PL)对慢性粒细胞自血病(CML)细胞株K562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0、2.5、5、10和20 mg/ml)PL处理K562细胞,24 h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Hoechest 33258荧光染色及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变化,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r/abl、Bcl-2、p53、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PL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不同浓度PL干预后Bcr/abl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调,而 Bcl-2基因则无明显变化;p53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上调;Fas/FasL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浓度PL能有效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Bcr/abl基因,上调p53基因表达而实现.
作者:刘佳;沈群;朱光荣;季建敏;章亚成;姜鹏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大约为20~25个核苷酸,它们被名为微小RNA(micro RNA).研究表明micro 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相似的作用,因此,micro RNA可能成为肿瘤治疗、预后和判定疗效的牛物学标记,这有可能改变以往有创伤且昂贵繁杂的肿瘤标记物检测.本文综述血清micro RNA的基础研究、检测手段以其作为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高雯;束永前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