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前列腺光选择性汽化术(PV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167例,体积100~186(136.1±31.6)ml.手术先行TURP术,再行PVP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78(46±7.9)min,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留置导尿管1.5~2.5 d.126例术后随访1~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后1个月由术前(24.9±2.0)分下降至(12.3±3.1)分(P<0.01),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8.9±2.6)ml/s上升至(19.6±2.2)ml/s(P<0.01).结论 TURP+PVP对大体积BPH是一种安全、有效、恢复快、操作简单的腔内治疗方法 .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隐脑)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 1985年1月~1994年12月及2000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29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A组11例、B组18例,对诊断和误诊状况、脑脊液检查、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或鸽粪接触史者18例占62.1%;A组发病至确诊时间(29.5±18.3)d,长于B组(14.1±8.76)d;29例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镜检均发现隐球菌;A组采用两性霉素B(AmpB)与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4例因不能耐受退出,有效率36.4%,B组1例单用伏立康唑治疗,17例初始6~10周采用.AmpB与5-FC联合治疗,病情好转后改用氟康唑巩固治疗12周以上,有效率77.8%;29例中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脑水肿脑疝.结论 通过提高对隐脑的认识可降低误诊率;AmpB与5一FC联合治疗病情好转后改用氟康唑巩固治疗可以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颅高压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控制颅高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63例60岁以后发病的RA患者(A组)和65例中青年发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急性起病者多(79.4%vs.55.4%,P<0.01),肩和膝等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者多(41.3%vs.13.8%,P<0.05),关节压痛数多(P<0.01),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高(P<0.05),关节功能受影响程度重(P<0.05),并发骨关节炎或干燥综合征者多(P<0.05),治疗后关节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居多(79.2%vs.56.8%,P(0.05).A组R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的敏感性为90.5%.结论 A组患者在发病形式、首发受累关节均与B组不同,且关节症状重于B组,但预后较好,ACCP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方乳酸钠(LR)血液稀释时在体内的容量动力学特征.方法 2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行高容血液稀释(HVHD),30 min内恒速输注LR 30 ml/kg,继续观察60min后进行全麻诱导.Ⅱ组行等容血液稀释(NVHD),先行采血10 ml/kg,后按Ⅰ组方法 输注LR.输液前及输液开始后的90min内,每5分钟测定血红蛋白(Hb)及细胞压积(Hct), 并记录总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数据.用容量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结果 B组容量增加和容量扩张效力显著大于Ⅰ组(P<0.05).Ⅰ组输注结束时的液体保留率只有38%,明显低于Ⅱ组的60%(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 :Ⅰ组的目标容积(V)、清除率(K_r)明显比Ⅱ组大(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 :Ⅰ组的中央室目标容量(V_1)、周边室目标容量(K_r)和液体转移系数(K_1)也明显比Ⅱ组大(P<0.05).结论 与HVHD比较,NVHD容量扩张效力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大多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其中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急腹症,容易诱发各种合并症,甚至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我们观察了中药腹炎清治疗伴有SIRS的急腹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永久起搏器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发生、提高起搏器疗效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关注.总结我院安装的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期探讨防治并发症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糖应激早期对H9c2细胞存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高糖培养H9c2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和凋亡的测定,用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蛋白激酶(Akt)的磷酸化水平和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NG)组相比,高糖培养(HG)组H9c2细胞活力改善,凋亡减少,而P1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和NOS抑制剂L-NAME处理均抑制短期高糖培养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与NG组相比,HG组早期Akt磷酸化水平升高,eNOS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在高糖应激早期(24 h内),高糖通过活化P13K/Akt/eNOS信号通路,改善H9c2细胞的活力,减少其凋亡.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南京地区6个月~2岁有轻微湿疹的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婴幼儿的常见食物过敏原.方法 对134例轻微湿疹儿童按月龄分为三组(6~9个月龄、~12个月龄、~24个月龄),分别进行牛奶、鸡蛋、鱼、虾、小麦5种常见食物SPT.结果 轻度湿疹患儿食物皮肤点刺阳性率50.75%,过敏群体中66.18%对多种食物过敏,不同年龄组儿童单种或多种食物点刺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月龄组均表现为鸡蛋>虾>鱼>牛奶>小麦.结论 湿疹患儿食物过敏阳性率高,早期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有助于减少食物过敏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在重型肝炎(重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异甘草酸镁(治疗组)30例,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异甘草酸镁较复方甘草酸苷更快地降低ALT、TBil水平,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重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以外伤性脑肿胀为主的重型颅脑外伤具有伤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如何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我们对2008年收治的42例以外伤性脑肿胀为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保守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的防治作用.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C组给予正常饮食作为空白对照;A、B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A组在高脂饮食同时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重和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肝脏脂肪测定.结果 B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均升高(P<0.01);A组肝湿重、肝指数低于B组(P<0.01).B组血糖较C组增加(P<0.05);B组存在脂代谢紊乱,A组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B组有程度不同肝细胞脂肪变性;脂变程度以中、重度为主;A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轻于B组(P<0.01);A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NAFLD大鼠的血脂紊乱和肝脏脂肪变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6例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L_1骨折3例,L_2骨折1例,L_3骨折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手术疗效情况.结果 随访7~18个月,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术前后凸畸形角为30.5~44.6度,术后即刻为3.5~13.2度(P<0.05).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49%~94%,术后<20%(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压缩40%、66%,术后为97%、99%(P<0.05).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问为3~5个月.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性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点滴并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点滴.治疗48 h后查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7 d再梗死率、5周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 h后,治疗组MDA含量为(3.12±0.14)μmol/L,对照组MDA为(4.12±0.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7 d后再梗死率及5周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相似.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轻AMI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及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胆囊B超声像改变及肝脏病变轻重与胆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56例CHB及LC患者和同期体检的246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B超检查,比较其胆囊病变情况.结果 CHB及LC组胆囊改变明显高于无肝炎病变的体检组(P<0.01).结论 CHB及LC患者易并发胆囊病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在关节镜下行选择性、有限关节清理术76例,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92膝术前、术后6个月、1、2年进行评分.结果 92膝膝关节术前Lysholm评分(44.78±8.79)分,术后6个月、1、2年综合评分分别为(77.08±8.34)分、(76.38±8.74)分和(69.60±10.44)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2年的评分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和1年(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2年内疗效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分工细化已成主要趋势,手术室如何适应外科学发展的需要,提高专科手术配合水平及护理操作技能,推动手术室护理科研及学科的发展.我院自2005年12月开始展开了手术室护士专科化管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LCRFA)治疗肾癌前后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探讨其临床有效性.方法 对23例(肿瘤大径<4.0 cm)的肾癌患者选择性实施LCRFA治疗,术中于射频消融前后分别取肿瘤组织活检,通过肿瘤标本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Bcl-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对比LCRFA处理肿瘤前后肿瘤细胞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 LCRFA后肿瘤细胞凋亡检测阴性,Bcl-2、VEGF完全不表达,肿瘤细胞蛋白质、核酸变性凝固.结论 、LCRFA的热损伤可使细胞蛋白质、核酸变性凝固,肿瘤细胞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细胞的目的 .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致死的关键原因.我们用微量肝素治疗30例新生儿硬肝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卟啉衍生物(HPD)加光动力作用(PDT)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ANc_1凋亡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HPD+PDT实验组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率达(36.40±4.21)%,明显高于单纯HPD或PDT及空白三个对照组(P<0.05),vEG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三个对照组(P<0.05),三个对照组间细胞凋亡、VEGF蛋白和基因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D+PDT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和抑制VEGF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60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每天的CRP和ESR,记录术后所有合并感染患者的ESR、CRP.结果 8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术后77%患者出现CRP峰值,47%患者出现ESR峰值.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预测术后更高峰值的因素有术前CRP水平、椎体固定数和脊柱手术部位(P<0.01),峰值后CRP半衰期为2.6(P<0.01),ESR没有该趋势.峰值后4 d,CRP预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1%、46%、43%和87%.结论 术后早期检测CRP具有实用性、敏感性和预测性,较ESR更有诊断价值,其第二次升高或不降可作为诊断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