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南京地区6个月~2岁有轻微湿疹的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婴幼儿的常见食物过敏原.方法 对134例轻微湿疹儿童按月龄分为三组(6~9个月龄、~12个月龄、~24个月龄),分别进行牛奶、鸡蛋、鱼、虾、小麦5种常见食物SPT.结果 轻度湿疹患儿食物皮肤点刺阳性率50.75%,过敏群体中66.18%对多种食物过敏,不同年龄组儿童单种或多种食物点刺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月龄组均表现为鸡蛋>虾>鱼>牛奶>小麦.结论 湿疹患儿食物过敏阳性率高,早期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有助于减少食物过敏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胰腺淀粉酶基因2(Amy-2)启动子在人胰腺组织特异性并验证其在胰腺细胞内的活性.方法 运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胰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Amy-2质粒,将其转染人胰腺癌细胞系SWl990、PANc-1、正常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乳腺癌(MCF-7)、肺癌(A549),验证其在胰腺细胞内的活性和特异性.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PBS185载体构建载体pAmy2-Cre;在运用基因转染方法 将pAmy2-Cre的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e-1、BxPC-3,通过PCR、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pAmy-2的组织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pAmy-2-1uc和pAmy-2-Cre载体,证明了Amy-2的启动子在相应细胞内的转录活性;Amy-2的启动子能很好的驱动Cre蛋白表达.结论 Amy-2有较好的胰腺组织特异性和转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脑室穿刺行脑脊液外引流或脑室一腹腔分流是治疗脑室内出血、脑积水的有效及常用的治疗措施,然而常常面临着手术后感染并发症,脑室内感染是这种感染严重的阶段或状态.我科199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发生脑室内感染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肠缺血-再灌注(I-R)幼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I-R模型,将24只雄性Wistar幼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C组)、肠I-R损伤(B组)和肠I-R损伤+GLP-2保护(A组)三组.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的细菌菌落情况、肠黏膜丙二醛(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B组肠黏膜损伤明显,Chiu's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计数、肠黏膜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B组相比,A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且Chiu's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计数、肠黏膜MDA、血清乳酸、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GLP-2能够减轻幼鼠肠I-R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减轻细菌/内毒素易位、减少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乳腺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人们对乳腺疾病的早期检查越来越重视,尽管超声、CT、MRI等技术发展很快,但乳腺钼靶X线检查因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被公认为乳腺疾患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咽癌患者50例(A组)和对照组10例(B组)uPA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组uPAR表达阳性率68%,明显高于B组的10%(P<0.01).uP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uPAR蛋白在下咽癌中阳性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下咽癌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和人工关节材料、工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日渐普及.我科2006~2008年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行人工假体置换术,疗效较好,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病率为1:18000[1].随着高度敏感放射免疫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B超检查的广泛应用,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率已'显著提高,为择期介入治疗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宫颈妊娠保守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PCOS患者53例,正常对照(C)组27例.检测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同醇(TC)、血浆内脏脂肪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A1)组和非胰岛抵抗(A2)组与C组比较,再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1)组和非肥胖(B2)组与C组比较.结果 A1、A2、B1和B2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COS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FIns、IR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在PCOS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Ⅲ.但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护理的细节有差异.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患者不同表现采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检测,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在血流介导性扩张(FMD)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对采用袖带阻断肱动脉血流血压计袖带充气加压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尽统一,FMD的临床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标准化.本研究通过采用血压计不同充气压和保持时间对肱动脉FMD值结果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永久起搏器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发生、提高起搏器疗效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关注.总结我院安装的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期探讨防治并发症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呈良性肿瘤生长特点,电切为其标准治疗方法 ,术后应定期行膀胱镜复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例资料,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提示为移行细胞癌.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3例,12例肿瘤较大或疑为T_2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膀胱内立即灌注丝裂霉素40mg;1周后开始每次膀胱灌注丝裂霉素20 mg,每周1次,共6次.术后门诊随访2年.结果 47例完成膀胱灌注并定期检查,手术后3、13个月膀胱内复发各1例.45例无瘤生存,其中的33例无瘤生存超过2年.结论 完全切除肿瘤、尽量减少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及手术后尽早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可以降低肿瘤复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mRNA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检测36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A组)和24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B组)及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C组)剖宫产前空腹血及新生儿脐血中血糖、胰岛素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胎盘组织中UC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组新生儿脐血血糖和胰岛素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UCP2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42±0.202)、(0.908±0.188),显著低于A组的(1. 908±0.283)(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UCP2的低表达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妇科急性腹腔内出血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5例腹腔内出血患者实施了自体血回输,其中,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30例,卵巢破裂5例,全部病例经急症手术和病理证实.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伴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均经腹腔穿刺证实腹腔内有游离不凝血.35例患者均采用了自体血回输,回输自体血总量达31 950ml,平均每例(800±227)ml.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妇科急性腹腔内出血手术中回输合格的自体血安全有效,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避免异体血输入引起的多种疾病传播等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胰腺外伤约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8%~12%,而死亡率为12%~20%,其诊断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明显相关Ⅲ.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的防治作用.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C组给予正常饮食作为空白对照;A、B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A组在高脂饮食同时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重和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肝脏脂肪测定.结果 B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均升高(P<0.01);A组肝湿重、肝指数低于B组(P<0.01).B组血糖较C组增加(P<0.05);B组存在脂代谢紊乱,A组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B组有程度不同肝细胞脂肪变性;脂变程度以中、重度为主;A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轻于B组(P<0.01);A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NAFLD大鼠的血脂紊乱和肝脏脂肪变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后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使用培美曲塞(500 mg/m~2,d_1)治疗2个周期(21 d×2).治疗前后分别采用QLQ-C30和QLQ-LC13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进行评价,按RECIST标准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6例,进展(PD)18例.与治疗前比较,除社会功能外,体格、角色、情感、认知4种功能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乏力、食欲不振2个全身症状及5种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LC能显著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大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单次静注利福平30 mg/kg;B组先静注氨溴索15 mg/kg,20 min后再静注利福平30 mg/kg.于利福平给药后于30 min、1、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肺组织.利福平给药后11个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福平浓度.比较两组间的血液及肺组织利福平浓度、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利福平给药后1、2、4 h,B组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35.51±5.33)μg/ml vs.(31.82±4.77)μg/ml、(25.61±4.10)μg/ml vs.(15.21±2.58)μg/ml、(13.62±2.45)μg/ml vs.(6.24±1.18)μg/ml](P<0.01).两组血药浓度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氨溴索与利福平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对利幅平血药浓度及其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