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假体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关键词:老年, 股骨颈骨折, 骨折患者, 人工假体置换术, 围手术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材料, 外科技术, 护理体会, 工艺技术, 术治疗, 疗效
摘要:随着现代外科技术和人工关节材料、工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日渐普及.我科2006~2008年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行人工假体置换术,疗效较好,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坦索罗辛促进肾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排石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对肾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结石排空和石街的影响.方法 80例肾或输尿管单发结石患者行ESWL后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每天口服左氧氟沙星0.5 g,共7 d;研究组42例,每日加服坦索罗辛0.4 mg.以治疗满30 d或结石排出为观察终点.观察结石排空率、排空时间、止痛药使用以及石街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结石排空率高于对照组(92.5% vs.81.6%)、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5.8±2.7)d vs.(9.7±3.5)d](P<0.05).研究组需手术干预的石街占11.1%(1/9),而对照组为42.9%(3/7)(P<0.05).结论 坦索罗辛能促进肾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后的排出,尤其是大结石,并且有利于石街的自行排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氨溴索对利福平肺转运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大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单次静注利福平30 mg/kg;B组先静注氨溴索15 mg/kg,20 min后再静注利福平30 mg/kg.于利福平给药后于30 min、1、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肺组织.利福平给药后11个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福平浓度.比较两组间的血液及肺组织利福平浓度、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利福平给药后1、2、4 h,B组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35.51±5.33)μg/ml vs.(31.82±4.77)μg/ml、(25.61±4.10)μg/ml vs.(15.21±2.58)μg/ml、(13.62±2.45)μg/ml vs.(6.24±1.18)μg/ml](P<0.01).两组血药浓度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氨溴索与利福平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对利幅平血药浓度及其代谢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外科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患者16例.依据肿瘤类型及骨损害程度.选择不同术式行外科治疗.依据Enccking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行单纯切除术3例,刮除术4例,舌吐除+植骨术5例,刮除+伴水泥填充、刮除+植骨+动力性髁螺钉(DCS)内固定、刮除+植骨+动力髋螺钉(DHS)预防性内固定、扩大切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各1例.平均随防24. 4(3-46)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除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6周为27分、3个月时为29分外.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均达满分.结论 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根据肿瘤类型及损害程度选择台适的术式, 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均良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下咽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咽癌患者50例(A组)和对照组10例(B组)uPA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组uPAR表达阳性率68%,明显高于B组的10%(P<0.01).uP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uPAR蛋白在下咽癌中阳性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下咽癌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浆内脏脂肪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PCOS患者53例,正常对照(C)组27例.检测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同醇(TC)、血浆内脏脂肪素,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A1)组和非胰岛抵抗(A2)组与C组比较,再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B1)组和非肥胖(B2)组与C组比较.结果 A1、A2、B1和B2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COS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FIns、IR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在PCOS患者血浆中明显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斐反应与胶体金免疫色谱法对恙虫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外-斐反应(WFT)与胶体金免疫色谱法(CIA)对恙虫病血清学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采集恙虫病暴发期间患者的血清标本,以变形杆菌OX_K、OX_2及OX_(19)抗原进行WFT检测,以CIA测定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抗体,比较两种血清学方法 对恙虫病的实验诊断效能.结果 共有18例恙虫病患者接受了CIA检测,阳性率为100%(18/18);其中9例住院患者同时接受了WFT和CIA检测,抗-OX_K WFT阳性率为44.4%(4/9),CIA阳性率为100%(9/9),(P<0.01).抗-OX_K WFT诊断恙虫病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4.1%,假阳性率为5.9%,假阴性率为55.6%.所有患者抗OX_2及抗OX_(19).均为阴性.结论 抗-OX_K WFT对恙虫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敏感性较差,假阴性率较高.CIA作为恙虫病血清学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7例急性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肾脏病理诊断的17例急性药物性肾损害(ADIRI))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观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退综合征.甲减患者除伴有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外,一般均在门诊就诊,口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给予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开胸行肺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术后均采用相同配方芬太尼0.5 mg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术前3 d~术后7 d 口服塞来昔布200 mg,一日2次;B组仅于术后121服塞来昔布7 d;C组仅行PCIA.记录术后8、24和36 h 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术后三个观察时点的痛觉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24、3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CIA自主给药次数少.结论 术前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术后用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隐脑)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 1985年1月~1994年12月及2000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29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A组11例、B组18例,对诊断和误诊状况、脑脊液检查、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或鸽粪接触史者18例占62.1%;A组发病至确诊时间(29.5±18.3)d,长于B组(14.1±8.76)d;29例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镜检均发现隐球菌;A组采用两性霉素B(AmpB)与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4例因不能耐受退出,有效率36.4%,B组1例单用伏立康唑治疗,17例初始6~10周采用.AmpB与5-FC联合治疗,病情好转后改用氟康唑巩固治疗12周以上,有效率77.8%;29例中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脑水肿脑疝.结论 通过提高对隐脑的认识可降低误诊率;AmpB与5一FC联合治疗病情好转后改用氟康唑巩固治疗可以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颅高压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控制颅高压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脑胶质瘤中MGMT、erbB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MGMT、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对42例脑胶质瘤标本中MGMT、erbB2 mRNA进行测定.结果 MGMT和erbB2在脑胶质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和61.9%,两者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MGMT和erbB2在脑胶质瘤中均有较高表达,对合理选择胶质瘤化疗药物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奈达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奈达铂单药节拍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4例65~78岁中晚期食管癌患者,36例(B组)行单纯放疗,6 MV-X线或者15 MV-X线常规放疗,2.0 Gy/次,每周5次,持续6~7周.38例(A组)自放疗之日起加用奈达铂30~40 mg,每周一次,共6次.治疗结束后评价毒副反应,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20例(52.6%),部分缓解(PR)14例(32.8 0A),临床总有效率(CR+PR)89.5%,明显高于B组的72.0%(P<0.05).而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副反应均较轻,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奈达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异甘草酸镁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在重型肝炎(重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异甘草酸镁(治疗组)30例,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异甘草酸镁较复方甘草酸苷更快地降低ALT、TBil水平,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重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在关节镜下行选择性、有限关节清理术76例,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92膝术前、术后6个月、1、2年进行评分.结果 92膝膝关节术前Lysholm评分(44.78±8.79)分,术后6个月、1、2年综合评分分别为(77.08±8.34)分、(76.38±8.74)分和(69.60±10.44)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2年的评分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和1年(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2年内疗效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目的 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LCRFA)治疗肾癌前后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探讨其临床有效性.方法 对23例(肿瘤大径<4.0 cm)的肾癌患者选择性实施LCRFA治疗,术中于射频消融前后分别取肿瘤组织活检,通过肿瘤标本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Bcl-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对比LCRFA处理肿瘤前后肿瘤细胞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 LCRFA后肿瘤细胞凋亡检测阴性,Bcl-2、VEGF完全不表达,肿瘤细胞蛋白质、核酸变性凝固.结论 、LCRFA的热损伤可使细胞蛋白质、核酸变性凝固,肿瘤细胞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细胞的目的 .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点滴并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点滴.治疗48 h后查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7 d再梗死率、5周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 h后,治疗组MDA含量为(3.12±0.14)μmol/L,对照组MDA为(4.12±0.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7 d后再梗死率及5周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相似.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轻AMI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6例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L_1骨折3例,L_2骨折1例,L_3骨折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手术疗效情况.结果 随访7~18个月,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术前后凸畸形角为30.5~44.6度,术后即刻为3.5~13.2度(P<0.05).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49%~94%,术后<20%(P<0.05).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压缩40%、66%,术后为97%、99%(P<0.05).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问为3~5个月.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腰椎三柱不稳定性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β-内啡肽和B型利钠肽对新生儿呼吸困难病因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β-内啡肽和B型利钠肽在新生儿呼吸困难病因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新生儿呼吸困难患儿(心源性组11例,肺源性组13例,中枢神经组12例)β-内啡肽和B型利钠肽含量.并与1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源性组B型利钠肽含量为(512.36±189.45)pg/ml,显著高于肺源性组的(78.62±26.41)pg/ml、中枢神经组的(65.57±22.87)pg/ml及对照组的(66.41±19.01)pg/ml(P<0.01).中枢神经组β_内啡肽含量为(187.34±21.31)pg/ml,显著高于心源性组的(72.48±14.36)pg/ml、肺源性组的(63.23±12.87)pg/ml及对照组的(70.52±13.96)pg/ml(P<0.01).肺源性组±内啡肽、B型利钠肽与对照组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内啡肽联合B型利钠肽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鉴别新生儿呼吸困难病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发生率国内0.47%~3.16%,国外5%~24%~[1].我院于2001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854例胃癌病人,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有24例(2.8%)并发PGS,经非手术保守治疗,均恢复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开颅术中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SHI患者资料.行急诊开颅手术183例,对63例术中低血压患者进行复苏,并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63例中,恢复良好的11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3例,病死率68.3%,高于同期开颅术中无低血压表现者(病死率30.2%).结论 SHI术中出现低血压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对术中低血压进行积极防治可改善预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