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林;毛新俊;杨其峰;郑玉萍
目的 探讨眼部疾病与线粒体病变的关系.方法 取痉挛性睑内翻、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患者的手术切除眼外肌标本,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肱二头肌进行肌肉活检常规、酶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结果 34例眼肌标本仅1例痉挛性睑内翻、1例先天性上睑下垂Gomori三色染色示变性红纤维,其余均为非特异性变化.9例肱二头肌标本中,仅2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Gomori三色染色示破碎红纤维.结论 痉挛性睑内翻、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患者可能与线粒体病变无关,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肌肉活检未见线粒体病变,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肌活检初步证实为线粒体疾病.
作者:刘虹;张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肺鳞癌、26例肺腺癌、12例肺其它癌及8例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和非癌肺组织APC蛋白阳性率为100%(8/8),肺鳞癌、腺癌和其它类型的肺癌组织中的AP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50.0%(13/26)和41.7%(5/12).APC蛋白在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类型肺癌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PC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孝明;潘世扬;魏源华;张寄南;束永前;黄珮珺;童明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对1992~2002年期间我院46例误诊直肠癌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46例误诊直肠癌,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28~79岁.便血、脓血便27例,占58.70%.便秘或粪便变细11例,占23.9%.腹泻、里急后重8例,占17.4%.发病部位:直肠高位9例,中段直肠15例,低位直肠22例.
作者:刘志力;王建;何跃君;王明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们采用双向外引流+尿激酶冲洗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2005年9月经CT证实脑室出血铸型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9~78岁.GCS评分3~8分9例,9~12分11例,13~15分3例.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6例,既往有脑梗死5例.CT提示:全脑室系统铸型12例,双侧侧脑室铸型5例,单侧侧脑室铸型合并第三、四脑室、导水管积血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继发性脑室出血19例.
作者:陈宏;谢军;鲁艾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们分别采用C臂X线机、术中超声定位引导穿刺建立肾通道行经皮肾镜术(PCNL)钬激光治疗肾结石患者3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肾结石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5~66岁.单发性肾结石16例,多发性肾结石22例.结石大直径1.0~1.9 cm 8例,2.0~2.9 cm 21例,3.0~3.9cm 9例.重度肾积水12例,中度肾积水19例,轻度肾积水7例.8例患者近期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石未排出.
作者:冯军;吴曙军;董坚;杨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顺铂(CDDP)在人体内诱导原发性肝癌(PHC)细胞凋亡(APO)的情况及其与多药耐药性(M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0例PHC患者分成两组:CDDP治疗组16例,患者在术前行CDDP诱导治疗(30 mg/d,静脉滴注,连续4 d);对照组14例,术前未给予任何治疗药物.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患者手术标本的APO和MDR表达情况,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CDDP组APO为(7.72±6.6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DDP治疗组S期细胞比率(SP)及增殖指数(PI)分别为(3.01±2.98)%和(7.35±4.92)%,对照组为(8.30±5.49)%和(20.96±13.5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MD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DP组APO与MDR的表达呈负相关(r=-0.6,P<0.05).结论 CDDP在人体内能够诱导PHC细胞凋亡而起治疗作用;MDR的表达(P170)是CDDP诱导PHC凋亡的影响因素之一.PHC细胞的APO与MDR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
作者:谢嵘;徐三荣;王崇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是由不同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1].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尿道扩张、膀胱颈Y-V成形、经膀胱行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等方法,效果常不满意.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孟峻嵩;王云炎;汤鹏;王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十分常见,对此加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ACS的防治.本文对比分析155例ACS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探讨AC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
作者:杨松;蒋建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3种细胞因子在结核、肺癌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同步分别检测36例初治活动性结核、24例肺癌及1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IL-4水平.结果 结核组IFN-γ[包括痰集菌阳性、结核菌素试验(PPD)≤2+组)]明显高于肺癌组、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组与对照组无区别;结核组IL-4高于肺癌组;60岁以下患者血清IFN-γ、IL-12浓度结核组高于肺癌组.结论 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在结核与肺癌患者血清中浓度不同,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作者:沈云飞;殷凯生;王新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人体是否发病及发病病情的轻重,不仅取决于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肺结核患者自身免疫状态,而机体免疫状态的高低还直接影响肺结核化疗的疗效.人体胎盘脂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我们对临床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配合人体胎盘脂多糖治疗,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韩庆;王怀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促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及其在肥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β-HSD1的表达.应用氢化可的松刺激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观察11β-HSD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变化.结果 (1)油红染色显示脂滴堆积随着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分化过程逐渐增加.(2)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0、2、4、6、8d),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证实11β-HSD1蛋白分子量为34 000.(3)11β-HSD1及GR的mRNA表达在分化过程中是上调的.(4)11β-HSD1对氢化可的松的刺激是时间和浓度依赖的,而氢化可的松的刺激对GR影响不大.(5)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在分化过程中明显上升,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结论 11β-HSD1通过受体前调节作用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肥胖的发生.
作者:刘云;孙岩;刘娟;丁国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祝勇;刘璠;张烽;姚登福;陈向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3年,Kerbl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肾细胞癌(肾癌)根治术,1997年,日本Nakada等[2]报道了首例手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我科从2001年~2004年完成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锋;戴玉田;兰厚金;郭宏骞;孙则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改进型剥脱器开展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共116例(141个患肢),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中男75例,女41例;年龄28~76岁,平均47.5岁;病程8个月~39年,平均7.9年.临床表现为患肢表浅血管呈团块性扩张,站立时加重,常有酸胀、沉重感.术前行深静脉B超检查,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瓣膜功能.术前用龙胆紫药水在曲张静脉处做标记,其中伴色素沉着者42例,足靴部溃疡者23例.
作者:朱定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们对12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腹腔镜结合取石网取石,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达到治疗微创的目的.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腹腔镜结合取石网治疗,男7例,女5例,年龄27~53岁.其中有黄疸病史者3例,B超发现胆总管直径0.9~2.1 cm.
作者:许长松;夏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我科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射频消融+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并应用鼻声反射仪检查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门诊患者,共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2岁,病程1.5~12年.所有患者皆有持续性鼻塞,部分伴头昏、头痛等症状.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厚,表面呈桑椹状,对局部用血管收缩剂(麻黄碱)不敏感.
作者:薛敏燕;陈建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137例患者中伴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果 13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7例发作TdP(5.11%),共12阵次,伴发TdP的患者发作前均有室性早搏,其中6例QT间期延长;7例患者采用起搏器治疗,起搏频率<80次/分不能有效抑制TdP发作,频率80~90次/分起搏加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TdP发作.结论 起搏器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缩短QT间期和抑制室性早搏,对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保新;吴正平;周锡昌;史雷忠;申跃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脑出血是脑病中严重的类型,病死率高.随着CT的广泛应用及动态观测,发现脑出血后再出血使临床症状加重甚至死亡[1],这使得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对此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黄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拔脱术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2005年10月~2006年6月应用电视纵隔镜为15例早期食管癌病人施行食管拔脱术和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胃镜证实为鳞癌,钡餐及CT检查证实无明显外侵,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所有病人均以电视纵隔镜游离食管后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 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 d(平均2.5 d),呼吸功能影响明显减轻,镇痛药用量减少.结论 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病人中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中林;张蕾;陆一民;刘宁;汪潜云;高克柔;张晓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激活淋巴细胞与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 将兔实验性PVR玻璃体增殖膜进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作切片,采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43、CD 68、CD 23、CD2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以兔实验眼的对侧眼球后段组织作阴性对照.结果 20只眼中18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实验中见到抗CD3、CD 43、CD 68阳性的染色结果,细胞膜及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而CD 23、CD 20呈阴性.结论 T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实验性PV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免疫介导过程.
作者:梁慷;卞征;张智弘;于焱;卞春及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