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祝勇;刘璠;张烽;姚登福;陈向东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46例直肠癌临床误诊分析

    对1992~2002年期间我院46例误诊直肠癌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46例误诊直肠癌,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28~79岁.便血、脓血便27例,占58.70%.便秘或粪便变细11例,占23.9%.腹泻、里急后重8例,占17.4%.发病部位:直肠高位9例,中段直肠15例,低位直肠22例.

    作者:刘志力;王建;何跃君;王明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更年期妇女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后的阴道出血,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本文对2001年1月以来5年间我院门诊及收治住院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236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及诊断方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对妊娠期肝病诊治及预后的影响

    对妊娠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肝损)程度作出精确的判断,对指导妊娠期肝病的诊断、治疗,减低妊娠期肝病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对妊娠期肝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纪平;张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53 codon72多态与肿瘤的相关性

    在抑癌基因中,p53与肿瘤的关系较早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是迄今研究的为广泛、为系统的抗癌基因之一.p53非热点区的突变形成人群的多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位于第4外显子codon72的多态性与多种肿瘤易感性、治疗及预后存在相关性.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并对以后p53codon72多态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王剑蓉;赖仁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aspase-3、Bcl-2和Ba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Caspase-3、Bcl-2、Bak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30例对照组胃粘膜制成组织芯片,取样针直径2.0 mm.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Bcl-2、Bak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对随访14个月~13年的47例作生存分析.结果 获得2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含114和116个位点.Caspase-3在正常粘膜的表达(90%)显著高于胃癌组织(56%)(P<0.01),其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血管神经侵犯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及预后无关.Bcl-2和Bak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为42%和47%,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血管神经侵犯、UICC分期及预后无关.结论 Caspase-3、Bcl-2和Bak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和胃癌生物学进程,但其表达与胃癌预后无关.UICC分期仍然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作者:杨其昌;冯一中;张晓娟;刘宏斌;季晓华;沈屹;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下去顶治疗13例肾囊肿

    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腹腔镜下经后腹膜治疗肾囊肿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2~72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囊肿位于上极4例,下极7例,多发2例.全部肾囊肿均经B超初诊,IVU及CT检查明确及定位.囊肿直径5~8.5 cm,其中10例患侧腰部酸胀不适,3例无临床症状.

    作者:段建春;虞立平;史文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改进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改进型剥脱器开展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共116例(141个患肢),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中男75例,女41例;年龄28~76岁,平均47.5岁;病程8个月~39年,平均7.9年.临床表现为患肢表浅血管呈团块性扩张,站立时加重,常有酸胀、沉重感.术前行深静脉B超检查,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瓣膜功能.术前用龙胆紫药水在曲张静脉处做标记,其中伴色素沉着者42例,足靴部溃疡者23例.

    作者:朱定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双向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

    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们采用双向外引流+尿激酶冲洗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2005年9月经CT证实脑室出血铸型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9~78岁.GCS评分3~8分9例,9~12分11例,13~15分3例.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6例,既往有脑梗死5例.CT提示:全脑室系统铸型12例,双侧侧脑室铸型5例,单侧侧脑室铸型合并第三、四脑室、导水管积血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继发性脑室出血19例.

    作者:陈宏;谢军;鲁艾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63例分析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囊肿63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华;周瑛;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为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化学名为16,17α-22R,S-丙基亚甲基二氧-孕甾-1,4-二烯-11β,21-二羟基-3,20二酮)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l临床疗效,我们选择102例AECOPD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陈延斌;季成;黄建安;凌春华;陶岳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05年1~7月,我院将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分别用于60例全身麻醉病人,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均为口腔颌面外科病人,手术切口均在口腔内,其中外伤骨折18例,腭裂4例,上下颌骨囊肿12例,口腔内肿瘤26例.所有病例均排除青光眼、心功能不全、心房扑动、二尖瓣狭窄等疾病.ASA分级Ⅰ或Ⅱ级,选择气管内插管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根据麻醉前静脉注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长托宁0.1 mg/kg(n=30例),B组静注阿托品0.1 mg/kg(n=3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沈浩林;毛新俊;杨其峰;郑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干预

    循证护理(EBN)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及患者要求三者相结合,寻找佳的护理方案[1].自2004年以来我们将EBN理念运用于急诊风险管理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1.确立护理问题急诊科是护理高风险科室,查找诱发急诊风险因素,改进管理措施,降低护理工作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是循证的目标.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实验性兔PVR玻璃体增殖膜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 探讨激活淋巴细胞与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 将兔实验性PVR玻璃体增殖膜进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作切片,采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43、CD 68、CD 23、CD2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以兔实验眼的对侧眼球后段组织作阴性对照.结果 20只眼中18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实验中见到抗CD3、CD 43、CD 68阳性的染色结果,细胞膜及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而CD 23、CD 20呈阴性.结论 T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实验性PV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免疫介导过程.

    作者:梁慷;卞征;张智弘;于焱;卞春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胸腔镜,纵隔镜的出现为胸科手术提供更为广阔的领域,单肺通气技术的操作越发显得重要.但临床上常遇到导管插入后管端不到位或由于术中患者体位变动,手术牵拉等原因,致导管错位.通常插管后用传统定位法(听诊法、呼出气流法),双肺隔离效果不佳,甚至发生低氧血症.自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应用于双腔管定位以来,双腔管插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大为降低.

    作者:刘勇;曹春芳;廖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双J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后的处理

    双J输尿管内支架管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尿路手术中,术后能起到很好的内支架和内引流作用,有效的解除上尿路梗阻,并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术后上尿路的狭窄,且膀胱镜下即能拔管、换管.但如放置不当或长时间留置会造成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以至拔管困难.1996年10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双J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患者16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晓东;邹建纲;周忠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液hnRNP 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肺癌、吸烟及正常人群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组中表达的特点.结果 肺癌组及吸烟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肺癌与吸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痰液hnRNP A2/B1的过量表达伴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全过程.因此检测痰液细胞(特别是吸烟者)hnRNP A2/B1阳性表达,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弘卿;张熔熔;王利军;殷伯福;殷凯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4 h食管pH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30例疑诊为GER的新生儿行24 h食管pH监测;以无症状的新生儿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ER组各项反流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病理性GER临床表现以呕吐(溢乳)常见(95.5%),其次为呼吸暂停(发作青紫)(22.7%)和呛咳(4.5%);除单纯病理性GER及消化道畸形为主要病因外,新生儿窒息及败血症也与其关系密切.结论 GER有多种临床表现,行24h食管pH监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较好方法.GER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积极寻找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殷勤;甘卫华;焦泽霖;游思洪;张爱青;吴伟玲;郑大同;张薇莉;李述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法用于同胞血缘关系鉴定

    目的 探讨人类短串连重复序列(STR)基因位点检测技术应用于同胞亲缘关系鉴定的可靠性.方法 采集3名已知同胞与1名未知女性个体血样,提取DNA,常规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显色分析.结果 得到具有排除价值的5个位点(D12S375,D8S1179,TH01,FGA和D21S11),否定了未知个体与3名同胞同父同母兄妹的亲缘关系.结论 STR基因位点多、多态性高、分布广、灵敏度高、易检测,是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同胞鉴定中有较强的适用性.

    作者:周惠英;丁小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观察

    颅脑外伤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对其的治疗措施中,亚低温治疗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我们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52例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随机抽取的同期收治的54例常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立平;宋金海;沈春升;蒋建刚;许文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临床作用

    对患者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修复关键是寻找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多年来,在整形外科界都采用传统的自体真皮脂肪瓣填充,由于其吸收率高达50%~60%,且取材供区造成新的缺损,临床效果一直不理想.自2002年11月~2005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作为填充材料,对10例不同部位体表软组织缺损凹陷的患者进行皮下充填,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马来祥;胡寅;陈光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