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人体胎盘脂多糖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

韩庆;王怀诚

关键词:人体, 胎盘脂多糖, 辅助治疗, 菌阳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 机体免疫状态, 结核杆菌, 疗效及安全性, 机体免疫功能, 短程化疗方案, 免疫调节剂, 肺结核化疗, 发病, 临床, 毒力, 程度
摘要: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人体是否发病及发病病情的轻重,不仅取决于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肺结核患者自身免疫状态,而机体免疫状态的高低还直接影响肺结核化疗的疗效.人体胎盘脂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我们对临床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配合人体胎盘脂多糖治疗,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髓性白血病SHIP基因突变和SNP的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含SH2肌醇磷脂酶(SHIP)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组PCR、RT-PCR和直接测序等方法,在72例AML患者中检测SHIP基因突变和SNP.结果 SHIP Q1153L为新发现的突变,阳性率1.4%.结论 SHIP Q1153L突变可能参与了继发性AML的分子发病机制.

    作者:许家仁;李建勇;张苏江;黄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L-精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再灌注中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本文探讨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同时加入L-精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60只,体重200~300 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前5组为实验组,即LA10组,LA100组,LA10+SOD组,LA100+SOD组和SOD组,其中LA10组和LA100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给予10 mmol/L和100 mmol/L的L-精氨酸,LA10+SOD组和LA100+SOD组在心肌缺血前和前两组一样,再灌注时再给予1 000 U/L SOD,SOD组仅再灌注时给予1 000 U/L SOD.第6组为对照组,不加以上药物.参照Neely等方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稳定15 min后关闭主动脉插管,经主动脉根部以6.0kPa压力顺行灌注St.Thomas停跳液.停搏90 min后开放主动脉插管,恢复Langendorff灌注30 min,期间作各项指标测定.

    作者:蔡建志;王永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为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化学名为16,17α-22R,S-丙基亚甲基二氧-孕甾-1,4-二烯-11β,21-二羟基-3,20二酮)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l临床疗效,我们选择102例AECOPD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陈延斌;季成;黄建安;凌春华;陶岳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临床作用

    对患者体表组织缺损凹陷的修复关键是寻找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多年来,在整形外科界都采用传统的自体真皮脂肪瓣填充,由于其吸收率高达50%~60%,且取材供区造成新的缺损,临床效果一直不理想.自2002年11月~2005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作为填充材料,对10例不同部位体表软组织缺损凹陷的患者进行皮下充填,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马来祥;胡寅;陈光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术中超声与X线定位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比较

    我们分别采用C臂X线机、术中超声定位引导穿刺建立肾通道行经皮肾镜术(PCNL)钬激光治疗肾结石患者3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肾结石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5~66岁.单发性肾结石16例,多发性肾结石22例.结石大直径1.0~1.9 cm 8例,2.0~2.9 cm 21例,3.0~3.9cm 9例.重度肾积水12例,中度肾积水19例,轻度肾积水7例.8例患者近期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石未排出.

    作者:冯军;吴曙军;董坚;杨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眼化学伤的急救与护理

    眼化学伤多为意外的伤害事故引起,常见于施工、实验室、家庭使用强力清洁液及儿童不慎跌入石灰坑等.总结我院眼科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7月间收住院患者20例,年龄在6~45岁之间,男15例,女3例,儿童2例,其中在施工中砂浆、水泥[成份Ca(OH)2]造成的碱性烧伤16例,硫酸烧伤2例,烟火,花炮烧伤2例.

    作者:王云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黄疸病因鉴别分析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肝移植术后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肝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门部血管并测量各项参数.结果 超声诊断肝癌1例,门静脉栓塞1例,胆漏2例,胆管结石2例,18例胆道狭窄伴胆泥形成.超声胆道未见明显异常的6例中,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3例,移植物失活2例,乙型肝炎变异复发1例,后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结论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黄疸病因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晓静;林红军;叶新华;李相成;张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出血后再出血影响因素探讨

    脑出血是脑病中严重的类型,病死率高.随着CT的广泛应用及动态观测,发现脑出血后再出血使临床症状加重甚至死亡[1],这使得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对此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黄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肾细胞癌

    1993年,Kerbl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肾细胞癌(肾癌)根治术,1997年,日本Nakada等[2]报道了首例手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我科从2001年~2004年完成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锋;戴玉田;兰厚金;郭宏骞;孙则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术中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疼痛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术后呼吸功能及恢复.我院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开展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开胸术后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23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肺部手术54例,包括肺癌33例,肺结核6例,肺脓疡2例,肺良性肿瘤12例,肺隔离症1例.其中行肺叶切除术35例,全肺切除术9例,肺楔形切除术10例.食管手术61例,均为食管癌,包括左胸切口手术42例,右胸、腹正中二切口手术19例.剖胸探查手术8例,包括肺癌5例,食管癌3例.年龄21~86(56.3±18.7)岁.同期选取123例未用肋间神经冷冻、术后仅使用哌替啶止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种、手术种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马海涛;倪斌;秦涌;何靖康;陈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多药耐药性关系

    目的 探讨顺铂(CDDP)在人体内诱导原发性肝癌(PHC)细胞凋亡(APO)的情况及其与多药耐药性(MD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0例PHC患者分成两组:CDDP治疗组16例,患者在术前行CDDP诱导治疗(30 mg/d,静脉滴注,连续4 d);对照组14例,术前未给予任何治疗药物.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患者手术标本的APO和MDR表达情况,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CDDP组APO为(7.72±6.6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DDP治疗组S期细胞比率(SP)及增殖指数(PI)分别为(3.01±2.98)%和(7.35±4.92)%,对照组为(8.30±5.49)%和(20.96±13.5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MD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DP组APO与MDR的表达呈负相关(r=-0.6,P<0.05).结论 CDDP在人体内能够诱导PHC细胞凋亡而起治疗作用;MDR的表达(P170)是CDDP诱导PHC凋亡的影响因素之一.PHC细胞的APO与MDR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

    作者:谢嵘;徐三荣;王崇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是由不同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1].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尿道扩张、膀胱颈Y-V成形、经膀胱行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等方法,效果常不满意.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孟峻嵩;王云炎;汤鹏;王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下鼻甲射频消融加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评估

    近年来,我科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射频消融+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并应用鼻声反射仪检查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门诊患者,共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2岁,病程1.5~12年.所有患者皆有持续性鼻塞,部分伴头昏、头痛等症状.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厚,表面呈桑椹状,对局部用血管收缩剂(麻黄碱)不敏感.

    作者:薛敏燕;陈建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目的 了解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VRSA)对万古霉素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等药代动力学特点,探讨h-VRSA的存在,对万古霉素的杀菌活性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ATCC 29213和h-VRSA(原代培养)的低抑菌浓度(MIC)、低杀菌浓度(MBC)以及PAE.结果 ATCC 29213的MIC和MBC分别为1μg/ml和16 μg/ml,h-VRSA(原代)的MIC和MBC分别为2 μg/ml和64 μg/ml;两者PAE分别为0.9 h和2.2 h.结论 与ATCC29213不同,h-VRSA的PAE明显延长;MIC为2 μg/ml的h-VRSA其MBC可以达到64μg/ml,已经高于万古霉素的有效血药浓度峰值(20~40)μg/ml;提示单独使用万古霉素已经不能完全清除h-VRSA.

    作者:王敬华;马筱玲;刘励军;姚辉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4 h食管pH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30例疑诊为GER的新生儿行24 h食管pH监测;以无症状的新生儿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GER组各项反流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病理性GER临床表现以呕吐(溢乳)常见(95.5%),其次为呼吸暂停(发作青紫)(22.7%)和呛咳(4.5%);除单纯病理性GER及消化道畸形为主要病因外,新生儿窒息及败血症也与其关系密切.结论 GER有多种临床表现,行24h食管pH监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较好方法.GER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积极寻找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殷勤;甘卫华;焦泽霖;游思洪;张爱青;吴伟玲;郑大同;张薇莉;李述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康复新联合大蒜素治疗幽门螺杆菌

    本文进行了一些非抗生素类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HP)疗效观察,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4月~7月经内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门诊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4.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口服康复新液(四川佳能达制药)联合大蒜素;对照组60例,口服洛赛克胶囊.

    作者:周秋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共刺激分子CD4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

    TNF/TNFR超家族成员中的CD40/CD40L分子因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和疾病的密切关系而备受瞩目,成为免疫学及肿瘤免疫研究中的热点.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大多数的恶性淋巴细胞性肿瘤都表达CD40分子,但CD40在上皮性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得很少,本文研究CD40在乳腺癌细胞株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而探讨CD40作为靶分子在乳腺癌生物治疗中的可行性.

    作者:邓敏;施勤;顾永平;谢芳;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肺鳞癌、26例肺腺癌、12例肺其它癌及8例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APC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和非癌肺组织APC蛋白阳性率为100%(8/8),肺鳞癌、腺癌和其它类型的肺癌组织中的AP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0%(13/25),50.0%(13/26)和41.7%(5/12).APC蛋白在正常或非癌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类型肺癌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PC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孝明;潘世扬;魏源华;张寄南;束永前;黄珮珺;童明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痰液hnRNP 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肺癌、吸烟及正常人群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组中表达的特点.结果 肺癌组及吸烟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肺癌与吸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痰液hnRNP A2/B1的过量表达伴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全过程.因此检测痰液细胞(特别是吸烟者)hnRNP A2/B1阳性表达,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弘卿;张熔熔;王利军;殷伯福;殷凯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祝勇;刘璠;张烽;姚登福;陈向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