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李文;蒋青;陈东阳;徐志宏;孙旭

关键词:胫骨, 髁间棘, 撕脱骨折, 关节镜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下钢丝固定11例,强生不可吸收线固定5例,通过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屈伸功能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膝关节屈曲度均超过90度,无膝关节不稳,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创伤小、对关节干扰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采用气管内滴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治疗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莉萍;郑意楠;唐月华;毕明远;李海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MM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0.98%.MMP-2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P<0.05),不同MMP-2表达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2表达及手术方式对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MMP-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其亮;杨述华;吴翠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预扩张以腕部血管网供血前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先后报道皮神经-浅静脉皮瓣及对腕部血管网进行研究[1~3],提供了临床应用的理想术式.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月我们在此基础上结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强;李永林;林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下钢丝固定11例,强生不可吸收线固定5例,通过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屈伸功能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膝关节屈曲度均超过90度,无膝关节不稳,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创伤小、对关节干扰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李文;蒋青;陈东阳;徐志宏;孙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其中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TPRF)10例,Steffee 29例,Tenon 5例,Tenor 17例,改良脊柱椎弓根矫形复位固定系统(MRF) 5例,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复位率:Tenor 100%,Steffee 69%,MRF 80%,TPRF和Tenon均为0%.52例经1~11.4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73%,良17%,可6%,差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58%,B级30%,C级10%,D级2%.2例采用Steffee固定螺钉断裂,1例采用MRF固定框架明显松动,1例切口感染.7例出现神经损伤,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对Ⅰ~Ⅱ度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度有关.

    作者:沈忆新;郑祖根;董启榕;成茂华;徐又佳;孙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髋臼骨缺损的关节置换13例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能有效地重建病变髋关节功能,改善总体生活质量.我院自1993年至2004年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合并有髋臼骨缺损13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0~75岁.左髋6例,右髋7例.病因:髋臼骨折合并后期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脱位3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髋关节上缘磨损3例,术中发现髋臼骨质部分缺损3例.假体的选择:5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前髋臼缺损按AAOS分类[1]: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5例.术后均进行影像学评估.

    作者:陶巍栋;曹一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D44v6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其中鳞癌占首位且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影响口腔鳞癌扩散和转移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胞与细胞间粘附功能的丧失和恶性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向远处游走的过程及其相关因素上,本文研究CD44v6在口腔鳞癌扩散和转移中的表达及对于肿瘤预后判断的意义.

    作者:刘健;浦剑虹;顾永平;吴德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20~64岁.20~50岁青壮年55例,占70.5%.左侧50例,右侧28例.交通事故伤48例,坠落伤13例,其它伤17例.Schatzker分类:Ⅰ型6例,Ⅱ型26例,Ⅲ型14例,Ⅳ型10例,Ⅴ型16例,Ⅵ型6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2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0级6例,1级44例,2级20例,3级8例.

    作者:何金山;戴善和;王信山;徐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延脊髓腹侧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我院自2002年至2003年采用枕颈后外侧入路治疗3例延脊髓腹侧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48~66岁.2例为神经鞘瘤,1例为脊膜瘤.2例肿瘤位于硬膜内,1例位于硬膜外.3例均诉四肢麻木,走路不稳,2例有头晕、头痛症状.查体均有锥体束损害表现.1例双上肢肌力3级,2例双上肢肌力3~4级,3例双下肢肌力均为4~5级.患者术前行CT和MRI检查.

    作者:俞扬;邱勇;王斌;朱泽章;钱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柱外固定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的应用

    目的应用脊柱外固定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自行设计研制脊柱外固定复位器,器械由经皮椎弓根钉和支架构成.临床应用127例,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37例,爆裂骨折81例,屈曲牵张骨折9例.结果随访2.5~7年,平均5年2个月.127例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度术前(41.00±16.73)%,术后(2.50±2.97)%;椎体后缘高度丧失度术前(8.00±10.65)%,术后(6.70±1.32)%.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术前(19.00±7.09)度,术后(6.79±3.78)度.81例爆裂骨折术后椎管矢径增大,从术前(7.00±1.75) mm增至术后(13.00±3.73) mm.术前、术后测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7例神经损伤恢复,其中15例恢复正常,10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115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1例能进行日常生活及轻工作,1例日常生活困难需人照料.结论临床应用脊柱外固定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金正帅;王道新;范卫民;吴宁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右室双出口(DORV)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DORV病儿63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4.25±3.46)岁,体重5~44 kg,平均(14.3±7.46) kg.室间隔缺损(VSD)位于主动脉瓣下44例,肺动脉瓣下4例,靠近主、肺动脉开口14例,远离主、肺动脉开口1例.肺动脉高压(PH)19例,肺动脉狭窄(PS)41例和肺动脉闭锁(PA)3例.合并双VSD 3例,房间隔缺损10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左肺动脉狭窄3例,二尖瓣病变3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无脾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缩窄2例,右位心3例,左心发育不良4例,无顶冠状窦1例,室壁瘤/胸腹壁缺损1例.结果一期根治手术51例,分期手术12例.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9.52%.随访1个月~12年,2例有轻度流出道残余梗阻,2例VSD残余漏,其中1例死亡,余生存良好,仍在随访中.结论认清病理解剖关系,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尽量在幼儿期行根治手术,加强术后监护,是取得DORV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莫绪明;谷兴琳;钱龙宝;张儒舫;顾海涛;夏建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牙空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疗效分析

    1999~2002年我科分别行空管药物和常规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炎、死髓牙及尖周炎382例,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382例中男186例,女196例,年龄3~10岁.乳前牙180颗,乳磨牙322颗,共计502颗牙;其中牙髓炎143颗牙,死髓牙122颗牙,尖周炎237颗牙.实际终治疗482颗牙,因尖周炎20颗牙在治疗时没有按时复诊,所以统计时略去.

    作者:杨昭宇;吴国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上颈椎损伤51例诊治体会

    上颈椎损伤较下颈椎损伤更容易误诊和漏诊,而治疗上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的增多,上颈椎损伤即使在市级医院也很常见.我院自1998年起开展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1,2],为探索基层医院在诊治寰枢椎损伤方面的策略,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作者:徐瑞生;王立邦;王刊石;吴洁石;王雪松;伍亚菊;沈小松;包聚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缺氧诱导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72h组和参附注射液组.缺氧72 h前加入1 mmol参附注射液.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借助半胱胺酸-天门冬胺酸酶(caspase-3)荧光分析试剂盒,荧光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TUNEL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参附注射液组AI值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4.10±2.56)%和(14.93±2.47)%,明显低于缺氧72 h组(46.49±4.93)%和(48.43±4.18)%(P<0.01).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参附注射液组的caspase-3活性比缺氧72 h组降低了52.85%(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酶活性抑制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作者:张晓膺;郑世营;赵军;王志刚;葛锦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肘部损伤,由于骨骺在X线片上不显影,易引起误诊而造成治疗偏差.我院1992年2月~2003年6月间共收治1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凯;范毓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五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以Richard钉或Gamma钉内固定为主,疗效肯定;但此类方法并非适应所有转子间骨折,且有术后负重迟、患者生活自理受到一定限制等缺点.我科2003~2004年以来对某些特殊类型的转子间骨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涛;翁文杰;胡学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苏州地区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小儿轮状病毒(RV)性腹泻的发病规律和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01年9月~2003年8月期间5岁以下的腹泻住院病儿的粪标本,进行病毒抗原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 721份小儿腹泻粪标本,轮状病毒阳性为345例(47.85%);年龄在7~18个月时发病率高为239例(69.28%);10月份~1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为248例(71.88%);血清型分型以G3型199例(60.49%)为主,其次是G1型74例(22.49%);少见的血清型G9型3例(0.90%).在对G血清分型标本中的80份进行P血清分型,其中P[4]型29株,P[8]型11株,P[4]、[8]混合型8株.G型和P型的组合型是P[4]G3、P[8]G3、P[4]G1等29例(36.25%)为主,P[8]G1和P[4]G2为6例,仅占8.20%.出现2例(0.60%)P[4]G9少见组合型.结论苏州地区2001年9月~2003年8月间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以G3型流行毒株为主,全国则以G1型为主.

    作者:武庆斌;顾红英;唐伟国;金辉;王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前外侧经腹肌间隙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们应用一种新的手术入路,即前外侧经腹肌间隙入路,治疗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1,女性,53岁,腰腿痛2年,站立和行走久后右大腿外侧及小腿内侧酸痛,间歇性跛行.体征:右侧膝腱反射减弱,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CT、MRI示L4~5右侧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刘景堂;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转化生长因子-β2及其受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产生的关系以及TGF-β2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病程糖尿病动物模型(2周及20周)视网膜中TGF-β2的表达,RT-PCR测定其受体TGF-βRⅠ及TGF-βRⅡ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TGF-β2随糖尿病进展表达增加,其受体TGF-βRⅠ的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TGF-βRⅡ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TGF-β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有可能通过TGF-βRⅡ型受体起作用.

    作者:谢平;刘庆淮;戈应宾;袁孝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细胞

    目的建立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离、扩增以及诱导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置于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通过传代培养扩增BMSCs,传三代时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增殖和分化情况,并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生长良好,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论所建立的成人BMSCs分离、扩增以及诱导和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稳定和实用,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常规方法之一.

    作者:丁亮华;罗光华;董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