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阳妮;王斌全;田俊;刘洁;冯翔;郭珏;贾越;郭瑞
综述全麻苏醒期患者去氧饱和的现状、监测方法、拔管后管理与镇痛技术等,认为患者发生去氧饱和的情况被严重低估,发生时段也相对集中,提出在苏醒期应用多种监测方式,规范气管导管拔除前后评估与护理、有效镇痛及早期使用采用肺复张技术,可帮助降低患者去氧饱和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
作者:王树欣;韩文军;薄禄龙;张玲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法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216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营养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营养护理.比较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 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项目管理利于营养护理过程实施监测和管控,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
作者:孔婵;孙丽凯;徐嘉琪;熊甜;何华英;王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介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概念,阐述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为构建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孙烯辉;李琳;廖婷婷;杨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对ICU获得性衰弱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预防ICU获得性衰弱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与ICU获得性衰弱相关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结果 共纳入15项系统评价,内容涉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评估和诊断、预防、治疗5个方面,文献方法学质量评分4~7分;对15项系统评价的43条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7条证据质量等级为“高”,13条为“中”,18奈为“低”,5务为“极低”.结论 系统评价再评价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评估、诊断、预防、治疗等进行证据汇总,为预防ICU获得性衰弱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作者:李苗苗;罗健;谢霖;胡霞;朱晓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对妊娠期耱尿病产妇剖宫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按时同段将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禁食8h,禁饮6 h;观察组术前禁食6h,禁饮2h.结果 观察组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和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糖值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焦虑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禁食6h、禁饮2h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可稳定其血糖水平,降低产妇术前低血糖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提高产妇舒适度,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作者:许佳;赵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临床总带教老师在临床护理教学督导工作中的真实体验及建议,分析教学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医院教学督导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1名临床护理总带教老师就临床护理教学督导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访谈,并采用Colaizzi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6个主题:有利于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来自上级的督导不及时,心理压力大,护士长支持度不够,上级教学督导方式单一,总带教对教学督导的建议.结论 临床总带教老师在教学督导中存在心理压力大的情感体验,且目前的临床护理教学督导存在不足,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带教老师的心理状况及其所提出的建议,构建符合临床实践的督导体系.
作者:李妍;黄美凌;章雪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介入时的产妇宫缩水平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给出参考和指导.方法 选取要求进行PCEA镇痛分娩的产妇,将宫缩水平<200 Montevideo(MU)的169例为弱宫缩组,宫缩水平>200 MU的产妇188例为强宫缩组,观察两组产程进展.结果 强宫缩组行PCEA前即刻、后30 min及60 min的VAS值和MU值与弱宫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强宫缩组潜伏期时长、活跃期时长、新生儿Apgar评分、转剖宫产率、Ⅱ度及Ⅲ度羊水率、缩宫素使用率及产钳助产率与弱宫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CEA介入时的宫缩水平较高,则对产程时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较小,临床工作中在决定是否进行PCEA时应将宫缩水平纳入参考.
作者:李倩;黄丽玉;倪爱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验教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体验教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测评患者血糖及自护行为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自护行为能力中的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体验教具的应用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
作者:张超;崔银杰;孙晓娜;李兵晖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 将101例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出院当天、产后3个月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产后3个月应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3个月,干预组抑郁得分及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和母亲角色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自我效能感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王培红;梁静;程湘玮;王晓丽;罗丽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二孩妊娠护士的主要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职业压力量表(CNSS),对广东省200名二孩妊娠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二孩妊娠护士的总压力水平为(92.17士24.84)分,压力强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14.96±3.78)分、患者护理(30.21±8.92)分、护理专业及工作(18.09±5.00)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7.57±2.64)分、管理及人际关系(21.68±7.72)分;不同孕期、一孩年龄、职称、职务、护龄、科室、轮值夜班、用工形式、月收入的二孩妊娠护士职业压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孩妊娠护士存在重度压力,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二孩妊娠护士的具体情况给予支持与干预,以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吴杏菊;周宏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11例后踝骨折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术前巡回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器械护士回顾关节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器械和物品,制作流程图,标记关键点,参与主刀医生手术方案制定,确定牵引方法,从而确保手术中与主刀医生配合紧密.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时间45~70(50.1±12.0)min,术中出血量220~290(248.9±20.6)mL,术后X线摄片显示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内固定穿入关节,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结论 手术室护士术前认真评估患者情况,并精心准备器械,良好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的关键.
作者:张恂;芮琳;邱旭升;施鸿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患者运动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1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过去1周运动锻炼行为、疼痛强度及其影响、脊柱活动度,分析患者运动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运动锻炼总时间为105.0(15.0,225.0)min/周,体能锻炼和耐力锻炼时间分别为0(0,15.0) min/周和60.0(15.0,195.0) min/周.88例(58.28%)患者运动锻炼时间不足150 min/周.指地距离、晨僵、与医生交流情况是影响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锻炼不足.医护患三方应共同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锻炼的依从性,以有效改善躯体活动度,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邓思思;何懿;姬亚茹;年新颖;孙尔维;李漓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各级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构成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运用Saaty's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及终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是91.4%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0和0.89,变异系数0.08~0.26,协调系数为0.34;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环节质量指标权重为0.6878,终末质量指标权重为0.2075,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权重为0.1047,权重分配结果可以接受.结论 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护理质量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中环节质量的权重较大,实际中应加强环节质量的护理工作.
作者:冯丽娟;雷颖;刘俊雅;刘小红;雷慧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胰腺癌围手术期高血糖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充分认识胰腺癌围术期高血糖的危害并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干预,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目标范围内,对于保障胰腺癌围手术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相关问题如胰腺癌围术期高血糖的危害、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寻找适合临床的血糖管理策略,预防因血糖紊乱引起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李倩;方小萍;黄晓萍;嵇加佳;王旻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将学习与成长指标纳入到医院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中对护士参与科研和继续教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在原有考核护士工作数量、质量和中夜班补贴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入有关护士学习成长相关指标和岗位系数等核算方式,每月绩效考核小组依据护士绩效得分情况分配绩效工资.选取4个科室运行该绩效考核体系1年后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后,护士发表论文、主持讲课、参加竞赛、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申报省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比例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将学习与成长指标纳入护理绩效考核体系,能激发护士参与护理科研和继续教育的热情.
作者:杨贵云;吴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护士心理契约违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契约违背量表、护士组织沉默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市8所二甲和三甲医院40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心理契约违背量表得分为(74.63士18.89)分,条目均分(3.55士0.90)分.护士组织沉默与心理契约违背呈负相关(r=-0.479,P<0.01),性别、医院等级、组织沉默是护士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士心理契约违背处于中等水平,组织沉默越严重的护士,心理契约违背感知越高.护士应多参与组织决策,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实行个性化管理,多与护士进行沟通并适当授权,减少护士组织沉默,完善薪酬管理,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降低其心理契约违背.
作者:王冬华;左波;陈芳;唐小清;肖清玉;喻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介绍医院开展产褥期延续护理的作用及方案,从组建跨学科产后延续护理团队、建立高质量的电话随访流程、聚焦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技术支持、践行多元协同护理模式、倡导高级实践护士主导的家庭访视等方面进行详述,并对各干预方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思索及展望,为实施由医院开展的产褥期延续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董晗琼;叶萌;姜金霞;王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策略,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的妊娠晚期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脐部做一水平线,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注射深度安全的情况下在腹部8个区域行轮换皮下注射;对照组选择部位为上臂部三角肌中、后区域轮换注射.比较两组注射后即刻、2h疼痛评分,皮下淤斑和硬结的发生率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注射后即刻、2h疼痛评分,淤斑、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避开脐周(距脐10cm以内),在腹壁外侧缘8个区域内运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对妊娠晚期患者行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可行、有效.
作者:李燕;万丽;葛静萍;Sutedjo Janesya;赵伯翔;顾建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湿化与湿化两种吸氧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9月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00例,按入住病室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采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比较两组不同吸氧时间的舒适度、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睡眠质量以及执行两种吸氧模式的操作耗费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吸氧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湿化瓶细菌污染率比较:吸氧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48 h和72 h时对照组湿化瓶细菌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士执行无湿化吸氧的操作时间比执行湿化吸氧的操作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可减少湿化瓶细菌污染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护士的操作时间,且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感.
作者:凡国华;谢金兰;宋亚男;谢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江西省各级医院651名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现状.结果 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总分为(116.13±22.84)分,得分率为64.5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务人员性别、年龄、职称、医院级别、是否参加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是否参加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培训是其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加强对低年资、低职称及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突发事件救援演练及培训学习,以提升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
作者:刘玲玉;张宝珍;杨珍;汤利萍;桂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