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玉;张宝珍;杨珍;汤利萍;桂莉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士哀伤辅导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6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7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7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教学.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哀伤辅导水平及两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培训后两组护士哀伤辅导评分高于培训前,但观察组哀伤辅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护士哀伤辅导培训有积极作用,教学效果好.
作者:罗俊娥;傅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无助感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症状管理、躯体功能、疾病控制、疾病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是RA慢病管理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RA无助感的测量工具包括疾病认知问卷、关节炎无助感指数、风湿病态度指数、改良风湿病态度指数、数字评价量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症状、疾病活动度、心理社会因素;可以改善无助感的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运动疗法与职业治疗等,可为未来RA患者无助感的研究、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妍伶;陈红;梁燕;王英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湿化与湿化两种吸氧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9月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00例,按入住病室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采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比较两组不同吸氧时间的舒适度、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睡眠质量以及执行两种吸氧模式的操作耗费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吸氧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湿化瓶细菌污染率比较:吸氧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48 h和72 h时对照组湿化瓶细菌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士执行无湿化吸氧的操作时间比执行湿化吸氧的操作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可减少湿化瓶细菌污染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护士的操作时间,且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感.
作者:凡国华;谢金兰;宋亚男;谢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患者运动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1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过去1周运动锻炼行为、疼痛强度及其影响、脊柱活动度,分析患者运动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运动锻炼总时间为105.0(15.0,225.0)min/周,体能锻炼和耐力锻炼时间分别为0(0,15.0) min/周和60.0(15.0,195.0) min/周.88例(58.28%)患者运动锻炼时间不足150 min/周.指地距离、晨僵、与医生交流情况是影响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锻炼不足.医护患三方应共同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锻炼的依从性,以有效改善躯体活动度,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邓思思;何懿;姬亚茹;年新颖;孙尔维;李漓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综述全麻苏醒期患者去氧饱和的现状、监测方法、拔管后管理与镇痛技术等,认为患者发生去氧饱和的情况被严重低估,发生时段也相对集中,提出在苏醒期应用多种监测方式,规范气管导管拔除前后评估与护理、有效镇痛及早期使用采用肺复张技术,可帮助降低患者去氧饱和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
作者:王树欣;韩文军;薄禄龙;张玲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将学习与成长指标纳入到医院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中对护士参与科研和继续教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在原有考核护士工作数量、质量和中夜班补贴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入有关护士学习成长相关指标和岗位系数等核算方式,每月绩效考核小组依据护士绩效得分情况分配绩效工资.选取4个科室运行该绩效考核体系1年后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后,护士发表论文、主持讲课、参加竞赛、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申报省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比例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将学习与成长指标纳入护理绩效考核体系,能激发护士参与护理科研和继续教育的热情.
作者:杨贵云;吴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护理路径,为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RACE评分将NSTE-ACS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极高、高、中、低危级别.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筛选,确立NSTE-ACS介入治疗患者分层护理路径相关标准及不同危险层次护理路径文本方案.结果 构建了极高、高、中、低危患者的护理路径文本方案.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925;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0.27~0.56.结论 根据NSTE-ACS救治方案,基于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险程度评估,构建的不同病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路径可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逄锦;张静萍;柏晓玲;楼婷;梁青龙;吕美霖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二孩妊娠护士的主要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职业压力量表(CNSS),对广东省200名二孩妊娠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二孩妊娠护士的总压力水平为(92.17士24.84)分,压力强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14.96±3.78)分、患者护理(30.21±8.92)分、护理专业及工作(18.09±5.00)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7.57±2.64)分、管理及人际关系(21.68±7.72)分;不同孕期、一孩年龄、职称、职务、护龄、科室、轮值夜班、用工形式、月收入的二孩妊娠护士职业压力各维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孩妊娠护士存在重度压力,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二孩妊娠护士的具体情况给予支持与干预,以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吴杏菊;周宏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对ICU获得性衰弱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预防ICU获得性衰弱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与ICU获得性衰弱相关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结果 共纳入15项系统评价,内容涉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评估和诊断、预防、治疗5个方面,文献方法学质量评分4~7分;对15项系统评价的43条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7条证据质量等级为“高”,13条为“中”,18奈为“低”,5务为“极低”.结论 系统评价再评价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发生率、评估、诊断、预防、治疗等进行证据汇总,为预防ICU获得性衰弱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作者:李苗苗;罗健;谢霖;胡霞;朱晓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介入时的产妇宫缩水平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给出参考和指导.方法 选取要求进行PCEA镇痛分娩的产妇,将宫缩水平<200 Montevideo(MU)的169例为弱宫缩组,宫缩水平>200 MU的产妇188例为强宫缩组,观察两组产程进展.结果 强宫缩组行PCEA前即刻、后30 min及60 min的VAS值和MU值与弱宫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强宫缩组潜伏期时长、活跃期时长、新生儿Apgar评分、转剖宫产率、Ⅱ度及Ⅲ度羊水率、缩宫素使用率及产钳助产率与弱宫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CEA介入时的宫缩水平较高,则对产程时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较小,临床工作中在决定是否进行PCEA时应将宫缩水平纳入参考.
作者:李倩;黄丽玉;倪爱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持续性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 将101例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出院当天、产后3个月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产后3个月应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3个月,干预组抑郁得分及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和母亲角色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自我效能感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王培红;梁静;程湘玮;王晓丽;罗丽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11例后踝骨折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术前巡回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器械护士回顾关节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器械和物品,制作流程图,标记关键点,参与主刀医生手术方案制定,确定牵引方法,从而确保手术中与主刀医生配合紧密.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时间45~70(50.1±12.0)min,术中出血量220~290(248.9±20.6)mL,术后X线摄片显示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内固定穿入关节,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结论 手术室护士术前认真评估患者情况,并精心准备器械,良好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的关键.
作者:张恂;芮琳;邱旭升;施鸿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江西省各级医院651名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现状.结果 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总分为(116.13±22.84)分,得分率为64.5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务人员性别、年龄、职称、医院级别、是否参加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是否参加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培训是其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加强对低年资、低职称及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突发事件救援演练及培训学习,以提升医务人员重大疫情核心应急能力.
作者:刘玲玉;张宝珍;杨珍;汤利萍;桂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阶梯式心理护理对头颈肿瘤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头颈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步阶梯式心理护理方案,包括2周观察等待、4周指导性自助、6周面对面问题解决疗法、4周专业心理干预和(或)药物疗法,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在疼痛、吞咽、感觉、发声和进食等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以阶梯式护理为指导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头颈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展阳妮;王斌全;田俊;刘洁;冯翔;郭珏;贾越;郭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操作环境管理对降低腹膜炎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361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按入组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64例和改进组1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访,改进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居家腹膜透析环境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予以操作环境管理.结果 干预1年内,改进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腹膜炎有关的拔管率和病死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组腹膜炎患者各项环境评分显著高于非腹膜炎(均P<0.01).结论 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操作环境管理,能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作者:蔡青利;蔡明玉;陈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对27例膀胱癌患者行全机器人辅助下不开腹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结果手术历时5~7 h,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术后9~13 h顺利出院.提出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机器人专用器械、物品及患者所需体位物品的准备;术中器械护士对机器人各种突发状况的灵活快速处理,巡回护士短暂精确的机器人摆位;术后机器人器械的处理、还原等.
作者:刘林莉;王莉;程勤;周娅颖;张玲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在三医联动、分级诊疗背景下,探讨区医疗中心对基层医院PICC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PICC维护网建立前后各70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各医院常规护理;研究组由区中心医院作为区医疗中心,组建PICC管理团队,负责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PICC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和质量监控,行规范的PICC维护.结果 研究组PICC相关并发症相对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士满意率优于PICC维护网建立前.结论 在三医联动改革下,区中心医院在全区范围内建立PICC维护网,对基层医院开展业务帮扶,提升其服务能力,为社区肿瘤患者提供更方便、安全、优质的PICC维护服务,有利于促进三医联动的进一步深化.
作者:夏平英;周剑英;戴诊娟;孙仁芳;张凤;方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基于都哈理论营养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按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69例,研究组7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都哈理论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分娩前血糖、体重指数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入组时及分娩前两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都哈理论营养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能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
作者:张艳;凌湘;季晔;徐惠英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对妊娠期耱尿病产妇剖宫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按时同段将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禁食8h,禁饮6 h;观察组术前禁食6h,禁饮2h.结果 观察组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和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糖值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前口渴、饥饿、焦虑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禁食6h、禁饮2h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产妇可稳定其血糖水平,降低产妇术前低血糖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提高产妇舒适度,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作者:许佳;赵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胰腺癌围手术期高血糖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充分认识胰腺癌围术期高血糖的危害并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干预,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目标范围内,对于保障胰腺癌围手术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相关问题如胰腺癌围术期高血糖的危害、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寻找适合临床的血糖管理策略,预防因血糖紊乱引起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李倩;方小萍;黄晓萍;嵇加佳;王旻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