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梅;施雁;刘海俐;李宏
目的 探讨网络支持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儿母亲77人按时间分组,2013年6~9月入组的早产儿母亲38人设为对照组,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入组的早产儿母亲39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网络支持干预,持续12周.结果 观察组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4周、12周角色适应评分及育儿胜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12周体质量、身长、头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网络支持干预能帮助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适应母亲角色,提升育儿胜任感,有利于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
作者:高海霞;高洪莲;王燕;付红杰;董荣芝;董银凤;徐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糖尿病患者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患者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使用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截至2016年7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从中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总计5 3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头重复使用患者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一针一次[OR=2.33,95%CI(1.39~3.93),P<0.01];但在注射部位感染率及疼痛强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减少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发生率,应提高患者对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使用危害性的认识,并完善相关医疗保险政策,杜绝注射针头的重复使用.
作者:曾艳丽;胡秀英;王国富;代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阐述国内外灵性健康相关测评工具的发展过程、测评内容、信效度、适用人群、测评方式以及评分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及研发更为全面科学的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邹丽燕;曹梅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1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行脱水、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胃、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加强意识障碍的护理、反复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高热的处理.患者出院时患侧肌力恢复至4级,肢体活动及行走较前自如,精神状态良好,生活部分自理.
作者:林晓姝;袁浪;彭山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 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卫生认知、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有助于规范实习护生安全行为和技术操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屈红;秦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早产儿低体温的定义、发生现状及低体温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早产儿低体温干预主要通过产房的干预、从产房转运至NICU路途中的干预以及到达NICU后的处置3个环节控制,具体干预措施包括控制产房温湿度、聚乙烯袋包裹身体、加热湿化气体、转运过程保暖、复苏保暖、皮肤清洁等,可有效改善新生儿低体温状况.
作者:叶天惠;熊晓菊;丁玲莉;高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对老年人跌倒预防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宁波市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20名护士进行老年人跌倒预防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93.64%社区护士愿意参加老年人跌倒预防知识技能培训,84.54%愿意参与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管理.社区护士对老年人跌倒预防认知总分(75.54±12.27)分,其中跌倒知识(54.07±10.24)分,知识条目均分为3.40~3.77分,处于中等水平;跌倒态度(21.47±3.60)分,各条目均分为4.20~4.40分,态度总体良好.有无接受过跌倒预防相关知识培训,既往有无对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有无对老年人进行跌倒预防教育的社区护士在跌倒预防知识得分及总体得分方面存在差异(均P<0.01).结论 社区护士对老年人跌倒预防态度较好,但需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护士进行跌倒预防相关知识培训,使社区护士更好地掌握老年居民跌倒预防知识和技能.建议开展和推进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
作者:盛芝仁;陈燕;胡建利;柳春波;周红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共情疲劳风险因素,为探索有效的预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对象特征、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的3因子模型为指导,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7名不同专科、已离职的和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提取的主题包括:对象特征6个,患者病程长且持续恶化或非预期的突然死亡,长时间遭受生理痛苦,家庭经济条件差,存在情感联系,非支持性的家庭动力学,负性情感或行为;工作环境3个,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缺乏团队协作和有意义的认可,代际因素;个人因素3个,个人创伤性经历和过度的同理投入,临床经验缺乏,社会支持.结论 需正确识别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控策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增加共情满意,减少职业倦怠.
作者:田梅梅;施雁;刘海俐;李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的真实体验,为护理管理者加强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曾发生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的8名护士进行访谈,对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的主题包括行为体验,如能理性面对护理中断事件、寻求支持(正性体验);态度体验,如不良情绪、职业认同感下降、无能为力(负性体验);认识体验,认为不良结局中断事件成为护士反省中断事件影响的契机、不良结局中断事件信息应反馈给临床护理人员.结论 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对护理人员有多重影响,应激发其正性体验,帮助其克服负性体验,并应从系统方面寻找原因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陈慧敏;许奕华;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口部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对患儿照顾者行口腔保健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口部触觉刺激干预,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口腔健康行为及照顾者口腔保健知信行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照顾者口腔保健知信行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两组患儿口腔保健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口部触觉刺激技术结合口腔健康知信行健康教育,用于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和照顾者指导,能提高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及照顾者口腔保健知信行程度.
作者:罗明;覃洪金;黄美貌;张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目标体温管理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体温管理的常用措施及过程进行综述,常用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控制常温治疗;目标体温管理过程包括诱导期、维持期、复温期3个时期.目标体温管理对卒中后患者具有神经保护、控制颅内高压、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等作用.
作者:吴冠虹;郑翠红;李华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心理健康及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28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护理伦理决策能力量袁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评分为(1.63±0.58)分,强迫症状、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恐怖7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普通护士(P<0.05,P<0.01);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评分(270.23±17.85)分;ICU护士心理健康总分及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5个因子评分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及2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职称、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为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以增强其护理伦理决策能力,不断提高ICU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贾秀丽;张丽敏;袁占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母亲共同参与护理的真实体验,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访谈,对15名出院前共同参与护理方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访谈,按现象学研究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母亲对出院前共同参与护理方案持肯定态度.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找回做母亲的真实感觉,促进母亲角色的形成;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念;增强照护自信心;决心为孩子提供佳的照顾;希望出院后能继续获得照护信息和专业咨询.结论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提供母婴互动接触机会,满足母亲的亲子需求,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教会母亲居家护理基本技能,出院后继续给予专业指导,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顺利出院和母亲适应照顾角色提供支持.
作者:金玉梅;徐敏娟;顾薇薇;俞昔琴;王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排便方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探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床边坐便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将入住CCU的GRACE危险评分为低中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患者入院排便时采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观察组由护理人员协助床边排便,对照组采用卧位排便.记录两组排便前、排便时3、6、9 min及排便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排便耗时、自我理解的用力程度Borg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时间段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肌耗氧量、排便耗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因排便不适所致排便终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or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低中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早期床边排便,并不会导致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改善患者排便舒适度.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GRACE危险评分筛选下选择床边排便安全可行.
作者:严静萍;高燕;王辉;赵宇;杜雪红;郭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咀嚼口香糖对改善结肠镜检查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作用,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结肠镜检查常规行肠道准备及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指导患者服药间歇期有计划地咀嚼口香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服药依从性、肠道准备质量.结果 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肠道清洁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服药期间有计划地咀嚼口香糖,可以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服药依从性,提高肠道准备的效果,为结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作者:张媛媛;陆绚;钮美娥;汪茜雅;周永芳;马超;王芳;吴振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护共享平台在儿科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住呼吸消化病房及外科病房的患儿400例按病区床号分组,将病区1~25床分为对照组200例,26~50床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由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并填写评估结果,根据护理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医护共享平台的护理评估.结果 观察组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非难免性压疮、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风险防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医护共享平台,有利于促进医护沟通合作,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保障患儿护理安全.
作者:黄湘晖;李婉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情况评估及测量、运动频率及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方式、运动锻炼效果进行综述.运动锻炼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调节钙磷代谢,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减轻患者疲乏状况等.建议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佳的运动处方,并鼓励和指导患者积极参与规律性运动锻炼.
作者:胡晓颖;张成亮;钱晓灵;荣晓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循证实践中证据应用具有复杂性,促进研究证据在临床实践的成功运用是成功循证实践的关键;PARIHS循证概念框架是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是一种能够促进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方法.该框架于1998年制定至今共演变3个版本,本文将分析框架演变的内涵与意义,理解和判断框架的应用方法,并提出对新版本i PARIHS框架的应用思考.
作者:韩柳;晏利姣;姜雨婷;王晋芳;赵俊强;马睛雅;李学靖;郝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出院指导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1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2016年1~6月65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出院指导,先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再针对性给予健康指导,后确认患者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糖尿病自我管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出院指导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糖值达标.
作者:黄小玲;李丽君;邱雯雯;陈梦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死亡质量是评价临终关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死亡质量评价的测评工具包括死亡质量问卷-31、ICU死亡质量问卷-家属版、ICU死亡质量问卷-护士版、临终期体验问卷、长期护理死亡质量问卷、高质量死亡清单、死亡质量问卷-13等,测量工具各具特色,并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李梦媛;修英菊;彭歆;李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