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成梅
为培养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推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内社区护理教育者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法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回顾国内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研究进展,总结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教管理和评价方法,以期为社区护理教育者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推动社区护理发展.
作者:高维杰;王汕珊;庞晓丽;张铁玲;王红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社区失能老人的健康问题.方法 方便抽取82名社区失能老人,运用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同时收集失能老人对健康问题的自评.结果 专业评估共发现30个健康问题,自评发现17个健康问题.两种评估发生率≥50.0%的健康问题为精神健康、个人照顾和神经肌肉-骨骼功能.结论 社区失能老人并存多种健康问题,专业评估与自评结果有异同,需重点关注发生率较高的精神健康、个人照顾和神经肌肉-骨骼功能.
作者:蔡冰琳;朱雪娇;牛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用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培训的效果.方法 在144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人文关怀体验式教学培训,包括增加人文关怀培训学时,单项护理操作模拟患者,开展病区就医体验与体验分享活动.培训前后采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关怀维度测量表对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理念内化为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提高人文关怀护理能力.
作者:付阿丹;张娟;朱聚;吴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灵性研究在护理领域的态势及研究热点,为我国开展灵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主题词=“spiritual*”AND“nurs*”对1996~2015年护理领域有关灵性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Ⅱ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绘制.结果 1996~2015年护理领域有关灵性研究的文献535篇,美国发文量多,占43.0%,其次为英国(12.0%)和加拿大(8.0%),中国排名第九,发文量占总体的3.0%.1996~2005年及2006~2015年对比中关两国研究热点发现,美国护理领域对灵性研究较为广泛,且前后十年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包括多种疾病患者、弱势群体灵性方面的研究及对灵性的认知等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我国目前对灵性的研究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关注临终患者(end of life、terminally ill)、护理措施(inter-vention)及认知(perspective)方面.结论 中国护理领域有关灵性研究正处于发展初期,需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且适合我国国情的灵性相关研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完善整体护理内涵,使得优质护理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
作者:曹楠;刘启贵;特日格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断脐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阴道试产的健康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早断脐组(n=108)断脐时机为胎儿娩出即刻至60 s,晚断脐1组(n=92)断脐时机为胎儿娩出60~120 s,晚断脐2组(n=68)断脐时机为胎儿娩出120 s或至脐带停止搏动.追踪至婴儿6月龄.结果 三组产妇胎盘剥离时间、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4天血红蛋白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晚断脐2组显著高于早断脐组、晚断脐1组(均P<0.05).三组婴儿6月龄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断脐2组显著高于早断脐组、晚断脐1组(均P<0.05).结论 胎儿娩出2 min后或脐带停止搏动时断脐不影响分娩进程及产后出血,可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6月龄血清铁蛋白含量.
作者:刘莉;金微;吴志平;但科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造口患者术后发生造口高排量的相关因素,包括疾病特点、剩余小肠长短、甲氧氯普胺及激素的影响、感染等.严密观察早期发现,积极配合医生排除诱因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密切观察脱水、电解质失衡的临床表现,做好饮食与造口护理,是护理重点.
作者:陈燕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制三用(遮光、保暖、测量高度)鹅颈灯灯罩在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传统鹅颈灯照射;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患者设为观察组,鹅颈灯照射时加用自制“三用”灯罩.结果 两组皮瓣及再植指体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舒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调节鹅颈灯护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制鹅颈灯灯罩用于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后烤灯照射,能减少光照干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舒适程度,而且方便护士测量烤灯到治疗部位的高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戴巧艳;何冬华;马琴;黄小芬;何翠环;刘回芬;黄天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泡沫敷料用于昏迷患者角膜损伤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伴有角膜损伤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涂金霉素眼膏后覆盖无菌油纱布;观察组涂金霉素眼膏后覆盖泡沫敷料.结果 干预7d观察组眼部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涂金霉素眼膏后覆盖泡沫敷料可促进昏迷患者角膜损伤的恢复.
作者:王昱;童孜蓉;张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患APP在居家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出院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通过护患APP进行居家癌痛管理,出院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镇痛效果、满意度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通过护患APP进行居家患者癌痛管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镇痛满意度.
作者:聂成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90倒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联合组,n=31),干预6周.于入组时及干预2、4、6周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袁(DHI)评分.结果 干预后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HI评分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曼;王斌全;于文永;郑智英;杨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徒手上翻包皮法治疗先天性包茎患儿的效果.方法 对90例先天性包茎患儿采用渐进式徒手上翻包皮法治疗包茎,同时加强健康指导.结果 90例患儿均治疗有效,55例患儿包皮可上翻至龟头中部,部分阴茎头部可外露;33例患儿包皮可上翻至冠状沟边缘,大部分龟头可外露;2例患儿包皮可完全上翻露出冠状沟,全部龟头可外露.治疗期间患儿未发生包皮龟头炎、包皮裂伤及包皮嵌顿等情况.结论 渐进式徒手上翻包皮法治疗先天性包茎患儿治疗效果好,是较为符合生理的一种治疗措施,加强健康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红伟;姜志红;韩青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耳穴埋籽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腹部按摩、热敷诱导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治疗.结果 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耳穴埋籽能有效缓解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尿潴留,缩短首次排尿时间.
作者:祝晓娟;柏慧华;金玉娟;刘玲;张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早期康复对ICU患者病情预后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ICU早期康复的相关概念及意义、评价工具、康复模式及实践现状,为临床医护人员重视ICU患者早期康复以及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富;方芳;陈兰;贾峥;周兴梅;孙菊芳;张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制阴道模具固定带在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7例先天性无阴道综合征并行阴道成形术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术后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带和普通卫生带固定阴道模具.随访6个月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阴道长度和成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具脱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佩戴耐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阴道狭窄、粘连、感染和闭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先天性无阴道综合征患者阴道成形术后使用新型固定带可以减少模具脱出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佩戴耐受率,从而促进阴道成熟.
作者:王晶;王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介绍了患者护理难度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重点概括了患者护理难度常用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优缺点等,以期为国内开展患者护理难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常晓梅;熊莉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围手术期患者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人文关怀;观察组在手术室微信公众平台上增设人文关怀模块,用于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手术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杨英;姚冲;余雷;王曾妍;牛丹丹;吴荷玉;高兴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概念图谱在护理本科专业课程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62名4年制本科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计划与实施》课程中开展概念图谱结合高仿真模拟教学.结果 课程结束时,课程成绩中位数为73.5分,>70分者占75.81%;学生对模拟教学设计评价接近4分,对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活动满意度>4分(满分均为5分).结论 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运用概念图谱与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模拟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王爱玲;刘艳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高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促进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对接.方法 以广泛调研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经专家讨论,确定高职护生《实用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并实施于132名二年级高职护生,采用考核成绩、护理信息能力量表、课程满意度调查表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结果 课程结束后,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考核成绩、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超过80%护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满意,但72.0%护生对课时安排满意度低.结论 《实用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提高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实现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对接,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何晓璐;谭小燕;郭果毅;唐英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麻醉护士拔管护理的规范性和麻醉护理质量.方法 检索数据库,获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汇总、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证据等级较高的文献,拟定气管导管拔除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正,终确立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并应用于102例麻醉苏醒拔管患者,并与应用前的104例患者比较拔管效应.结果 方案应用后,拔管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患者报告咽喉痛程度及对PACU有记忆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PACU麻醉护士除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外,其余行为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 以循证为依据构建的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切实可行,可以提高临床麻醉护理质量.
作者:王树欣;韩文军;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路径化管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教育及护理;观察组根据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团队制定的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路径化疼痛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术后2周时的康复效果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路径化疼痛管理能够及时控制患者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晶晶;史玲美;褚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