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

金曼;王斌全;于文永;郑智英;杨捷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甲磺酸倍他司汀
摘要: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90倒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联合组,n=31),干预6周.于入组时及干预2、4、6周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袁(DHI)评分.结果 干预后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HI评分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对称谓的体验与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就医期间对称谓的体验与需求,为促进护患有效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就医称谓体验与需求调查表,对224例住院患者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问卷星”进行调查.结果 138例(61.61%)住院期间未遇到不恰当称谓的情况;119例(53.13%)不认为直呼姓名是不被尊重的表现;121例(54.02%)对使用适宜称谓持中立态度;168例(75.00%)认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直接询问的方式获取适宜称谓;223例(99.55%)对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操作时反复核查其姓名表示理解,并认为有责任与义务配合核查.结论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可通过直接询问患者获得其适宜的称谓,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该称谓;对于患者认为不恰当的称谓,责任护士需尽量避免,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促进护患和谐.

    作者:王颖;郭月;尹世玉;杨建国;汪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四肢骨折患者的路径化疼痛管理

    目的 探讨路径化管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教育及护理;观察组根据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团队制定的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路径化疼痛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术后2周时的康复效果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路径化疼痛管理能够及时控制患者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晶晶;史玲美;褚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利多卡因乳膏用于缓解扁桃体切除患儿苏醒期躁动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及创面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乳膏预防扁桃体切除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方法 将108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润滑气管导管后插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毕在手术创面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记录两组插管前、术毕时、拔管时、苏醒时以及离手术室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拔管后咽喉痛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评分以及咽喉痛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1).结论 气管导管及手术创面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乳膏,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咽喉痛,维持较平稳的心率和血压.

    作者:王琦;丁登峰;尚跃;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实施出院计划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7倒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出院计划服务.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评价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结果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及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郑利仙;徐小芳;李阳;叶志仙;徐杭超;金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失能老人健康问题的专业评估和自评

    目的 评估社区失能老人的健康问题.方法 方便抽取82名社区失能老人,运用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同时收集失能老人对健康问题的自评.结果 专业评估共发现30个健康问题,自评发现17个健康问题.两种评估发生率≥50.0%的健康问题为精神健康、个人照顾和神经肌肉-骨骼功能.结论 社区失能老人并存多种健康问题,专业评估与自评结果有异同,需重点关注发生率较高的精神健康、个人照顾和神经肌肉-骨骼功能.

    作者:蔡冰琳;朱雪娇;牛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排班系统内涵与延伸功能的开发

    目的 开发护理排班系统内涵与延伸功能,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方法 拓展护理排班系统的内涵与延伸功能,包括岗位说明书链接与查询、个人需求提交、班次约束与提醒、人力资源应急调配等内涵功能,延伸护理数据互通共享功能.结果 使用护理排班系统后.护士长排班时间显著缩短,对护理排班系统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护理排班系统内涵与延伸功能的开发可实现护理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蒋金;卢天舒;张绍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生ASK综合评估体系的设计及临床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ASK综合评估体系在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方法 选择400名实习护生按照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带教,观察组设计ASK综合评估表用于临床实习带教,包含职业态度、临床技能与日常服务表现、知识,并增设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护生出科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SK综合评估能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效果.

    作者:尤兴翠;常希斌;周尉玺;张先华;李红;王文艳;魏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体验式教学在新人职护士人文关怀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用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培训的效果.方法 在144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人文关怀体验式教学培训,包括增加人文关怀培训学时,单项护理操作模拟患者,开展病区就医体验与体验分享活动.培训前后采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关怀维度测量表对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理念内化为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提高人文关怀护理能力.

    作者:付阿丹;张娟;朱聚;吴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断脐时机对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断脐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阴道试产的健康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早断脐组(n=108)断脐时机为胎儿娩出即刻至60 s,晚断脐1组(n=92)断脐时机为胎儿娩出60~120 s,晚断脐2组(n=68)断脐时机为胎儿娩出120 s或至脐带停止搏动.追踪至婴儿6月龄.结果 三组产妇胎盘剥离时间、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4天血红蛋白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晚断脐2组显著高于早断脐组、晚断脐1组(均P<0.05).三组婴儿6月龄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断脐2组显著高于早断脐组、晚断脐1组(均P<0.05).结论 胎儿娩出2 min后或脐带停止搏动时断脐不影响分娩进程及产后出血,可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6月龄血清铁蛋白含量.

    作者:刘莉;金微;吴志平;但科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护患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护患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将2014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级设为对照组(94人),《护患沟通》课程采用传统授课方式;2015级2个班级设为观察组(103人),以认知学徒制理论为指导实施《护患沟通》课程教学.结果 观察组护生护患沟通技能考核成绩、自评沟通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教学改革评价得分(4.26±0.93)~(4.53±0.67)分.结论 实施基于认知学徒制的高职护患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能,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徐志平;夏立平;朱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职院校开设《实用护理信息技术》的探索研究

    目的 提高高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促进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对接.方法 以广泛调研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经专家讨论,确定高职护生《实用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并实施于132名二年级高职护生,采用考核成绩、护理信息能力量表、课程满意度调查表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结果 课程结束后,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考核成绩、护理信息能力量表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超过80%护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满意,但72.0%护生对课时安排满意度低.结论 《实用护理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提高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实现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对接,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何晓璐;谭小燕;郭果毅;唐英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概念图谱在护理本科专业课程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概念图谱在护理本科专业课程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62名4年制本科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计划与实施》课程中开展概念图谱结合高仿真模拟教学.结果 课程结束时,课程成绩中位数为73.5分,>70分者占75.81%;学生对模拟教学设计评价接近4分,对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活动满意度>4分(满分均为5分).结论 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运用概念图谱与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模拟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王爱玲;刘艳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腕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腕关节镜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24例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行腕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前做好手术患者评估和特殊物品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医生安装、使用腕关节镜手术器械,术后做好器械保养等.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 h,术后随访2~3个月,患者腕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腕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针对性护理,熟练掌握器械安装、使用和维护,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秀琳;齐芳;汪惠利;陈丹;肖向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造口患者造口高排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造口患者术后发生造口高排量的相关因素,包括疾病特点、剩余小肠长短、甲氧氯普胺及激素的影响、感染等.严密观察早期发现,积极配合医生排除诱因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密切观察脱水、电解质失衡的临床表现,做好饮食与造口护理,是护理重点.

    作者:陈燕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阴道成形术后阴道模具固定带的制作及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阴道模具固定带在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7例先天性无阴道综合征并行阴道成形术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术后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带和普通卫生带固定阴道模具.随访6个月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阴道长度和成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具脱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佩戴耐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阴道狭窄、粘连、感染和闭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先天性无阴道综合征患者阴道成形术后使用新型固定带可以减少模具脱出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佩戴耐受率,从而促进阴道成熟.

    作者:王晶;王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流吸引管清洗干燥筐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提高人流吸引管清洗后干燥效果.方法 将妇产科使用过的810根人流吸引管预处理后按时间顺序分为三组,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对照1组(304根)采用常规清洗筐斜放,对照2组(254根)采用常规清洗筐平放,观察组(252根)采用新制作的清洗干燥筐竖放.常规干燥后通过目测法观察三组的干燥效果.结果 三组干燥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燥合格率显著高于另外2组(均P<0.0125).结论 制作清洗干燥筐竖放人流吸引管,可提高干燥效果.

    作者:苏驳;高淑红;吴清秀;杨青;班华艳;黎忠萍;林昌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循证的气管插管全麻导管拔除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提高麻醉护士拔管护理的规范性和麻醉护理质量.方法 检索数据库,获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汇总、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证据等级较高的文献,拟定气管导管拔除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正,终确立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并应用于102例麻醉苏醒拔管患者,并与应用前的104例患者比较拔管效应.结果 方案应用后,拔管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患者报告咽喉痛程度及对PACU有记忆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PACU麻醉护士除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外,其余行为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 以循证为依据构建的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切实可行,可以提高临床麻醉护理质量.

    作者:王树欣;韩文军;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住院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标准观点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观点.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7例住院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关怀态度、关怀行为、专业素养、关怀环境、个性化关怀.结论 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有其独特的观点.需针对患者观点制定护理人文关怀标准和评价标准,以指导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关怀服务.

    作者:吴为;刘义兰;胡德英;许娟;鲁才红;熊莉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信公众平台在围手术期患者人文关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围手术期患者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人文关怀;观察组在手术室微信公众平台上增设人文关怀模块,用于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手术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杨英;姚冲;余雷;王曾妍;牛丹丹;吴荷玉;高兴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逐级30°半卧位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逐级30°半卧位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101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绝对平卧位,观察组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时开始采用逐级30°半卧位.结果 观察组体位变化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再植指体血运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腰背部不适、开塞露干预率降低,排便时间提前,舒适度增高,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逐级30°半卧位对再植指体血运影响较小,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不适反应.

    作者:王小艳;彭爱萍;陈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