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容;邵梦娟;李质;杨晓梅;王丽娟
目的 探讨病情分级及分区处置在烧伤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收治的730例烧伤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收治的754例烧伤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实施病情分级及分区处置,即应用烧伤急诊患者病情评估表进行分诊,将患者病情分为Ⅰ~Ⅳ级,并划分到相应区域进行救治.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烧伤急诊科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实施病情分级及分区处置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证烧伤急诊患者护理安全,提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烧伤急诊科护理质量.
作者:谢滔;封雪;董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我国专科护士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统一相关认识、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改良Delphi法,针对我国专科护士的概念、命名、角色定位和核心能力对3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2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9%和100%.专家熟悉系数0.82,判断系数0.87,权威系数0.85.所有问题形成一致性意见:命名宜为“专科护士”,且其含义与“临床护理专家”不同(54.8%);概念是指在某专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经过该专科领域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资格证书,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93.5%);角色定位包括专科护理提供者(100.0%)、教育/咨询者(100.0%)、沟通/协调者(96.8%)、研究者(83.9%);核心能力包括专业实践能力(100.0%)、教育/咨询能力(100.0%)、临床决策能力(96.8%)、沟通/协调能力(93.5%)、专业发展能力(90.3%).结论 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应遵循初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目前的专科护士尚不属于高级层次,但仍需承担部分研究者的角色.
作者:陈凤姣;李继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应用于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包括患者评估、计划制定、计划实施与效果评价.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结石防治与双J管留置并发症预防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延迟拔管发生率及出院后6个月双J管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出院计划服务模式用于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双J管留置并发症及延迟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彭德清;陈梅芝;唐婷;张燕;卫璠;覃德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1例膀胱外翻术后并发膀胱巨大结石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患儿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肠道准备,术后做好疼痛管理、导管护理、伤口护理、营养干预及预防感染的护理.结果 患儿手术顺利,取出巨大结石,术后14 d出院,随访2个月,未发现腹部疼痛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膀胱外翻术后并发膀胱巨大结石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范咏;陈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集中预约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12例眼科日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分散预约模式;2017年3~6月收治的1 227例眼科日间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中预约模式.结果 对照组爽约52例(5.70%),患者到达医院后取消手术65例(7.13%);观察组爽约28例(2.28%),到达医院后取消手术37例(3.02%),观察组爽约率、到达医院后手术取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集中预约模式能有效减少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爽约率和手术取消率,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改善患者住院体验.
作者:许丹;程灿;肖思瑜;宋湘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及康复行为现状,为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NRS疼痛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及自制的康复行为调查表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于出院时、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周、1个月及3个月ADL评分及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坚持腰背肌锻炼及佩戴围腰的患者出院3个月的ADL评分显著高于未坚持腰背肌锻炼及未佩戴围腰者(均P<0.01).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疼痛的消除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递进过程,坚持佩戴围腰和腰背肌锻炼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冯倩茜;金三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针对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患者,组建凶险性前置胎盘团队,制定应急预案及转运流程,建立复合手术临床路径、介入、产科及外科手术依次进行并无缝对接,做好术中配合及新生儿X射线控制及护理,加强环境与麻醉管理等.结果 22倒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例术中出现难治性出血,出血量约5 000 mL,切除子宫后转危为安;22例新生儿存活.结论 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患者,以团队的力量展开救治与风险管理,有利于手术高效有序进行,从而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陈廷静;罗巧玲;卢蓉;张霞;孙秀梅;李雪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在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的照顾负担和社会支持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Zarit照顾负担量表和多维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对146例肠造口患者的照顾者分别于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得分及照顾负担总分在4个时间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6个月的得分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均P<0.05).照顾者在4个时间点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12个月、24个月获得的家人、他人支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均P<0.05).造口术后1个月、6个月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及照顾负担总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术后12个月照顾者责任负担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普遍存在,且社会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对策,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提高照顾水平.
作者:董万里;宋葆云;孙晓林;郑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两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1 000件腔镜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0件.对照组采用手工预处理+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手工清洗+医用煮沸消毒器湿热消毒和保养+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器械后放入医用干燥拒干燥;实验组采用手工预处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搭配专用微创清洗架清洗.结果 实验组目测法及杰力试纸检测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腔镜器械采用手工预处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搭配专用微创清洗架清洗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林翠绒;江燕琼;杨月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对心血管外科ICU 3 455倒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于2016年对3 346例手术患者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包括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技能、优化服务、保障安全4个方面.结果 2016年心血管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率显著高于2015年,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APACHEⅡ>15分患者压疮发生率、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2015年(P<0.05,P<0.01);2016年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重点监测各指标得分、各层级护士技能考核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2015年(P<0.05,P<0.01).结论 “1M3S”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ICU护理质量、护士执业技能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霞;李乐之;李九红;谢娟玉;叶曼;黄伶智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肠镜检查患者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散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结直肠癌术前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于术日前晚20: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9.56 g×2包),观察组于术日凌晨3:00服用,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有效率及耐受程度.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饥饿感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肠镜检查术日凌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效果好,患者容易耐受、接受度高.
作者:李炜;毛莹颖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确定对产妇盆底功能损伤小的助产技术.方法 将产科阴道分娩产妇242例随机分为会阴侧切组(行会阴切开术,手掌合并用大鱼际肌贴在会阴体部保护会阴)95例,传统助产组(无侧切,手掌合并用大鱼际肌贴在会阴体部保护会阴)86例和无创助产组(单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不扶持会阴体)61例.结果 无创助产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会阴侧切组和传统助产组(均P<0.0125),且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会阴侧切组(P<0.05).结论 无创助产技术有利于减轻产妇盆底功能损伤,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孙敏;龚晶晶;邢丽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产妇坐月子行为及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为产妇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坐月子行为依从性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45名社区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坐月子行为依从性量表总分的平均得分为65.10±18.87,得分高的条目依次为坐月子期间不去庙里、避免提重物以及不和先生发生性关系,得分低的条目依次为产后喝杜仲汤、食用腰子猪肝等内脏食物以及食物中不加食盐.31.0%产妇具有抑郁倾向,产妇坐月子行为与产后抑郁不相关(P>0.05).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与坐月子行为无相关性,妇幼保健人员应该加强对产妇坐月子的科学指导和产后抑郁的筛查,防治产后抑郁.
作者:扈菊英;王颖;刘燕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普里西特干预模式对非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硬结症Ⅲ型患者的勃起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非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硬结症Ⅲ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9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宣教,干预组患者及其配偶给予普里西特干预3~4周.结果 干预3周后干预组勃起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普里西特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非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阴茎硬结症Ⅲ型患者的勃起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水平.
作者:陈清香;陈水兰;王凡;赵色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同质医疗工作模式对护士学习与工作主动性的影响.方法 以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质医疗工作模式1年后进行工作能力与质量的评价.结果 实施同质医疗后护士专科理论、基础理论考试得分、论文发表篇数,业务学习出勤率、护理质量评价及患者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同质医疗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护士工作、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工作能力及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乐革芬;易汉娥;李素云;詹昱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介绍护士灾害准备度相关概念及常用测评工具,分析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胡霞;杨轶;罗健;李苗苗;谢霖;朱晓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介绍谵妄的定义、分型、风险因素分类及评估工具,并系统综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包括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为基础、以要因计分为基础、以打分卡为工具筛查及自动化病房独立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提供参考.
作者:谈莉萍;段霞;王毅;庄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的临床实践和效果,为麻醉专科护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名同等学历新进护士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专科培训组各5人.常规培训组由麻醉专科住院医师带教1个月后进入临床工作,专科培训组接受为期3~5年的麻醉专科护理培训.将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7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分别由常规培训组及专科培训组护士给予围术期麻醉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维持期和苏醒期麻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外科医生对专科培训组麻醉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常规培训组的满意度(P<0.05,P<0.01).结论 进行麻醉专科护理培训后的护士可更好地完成临床麻醉围术期护理,提升麻醉优良率,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和外科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孙贵芝;方郁岚;卢光奎;张卉颖;何绮月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提高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57名ICU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SABR交班内容培训,同时对其SABR交班报告进行个性化点评.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SABR交班质量总分、背景、评估及建议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可提高护士交班质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沟通模式促进ICU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理解能力、观察评估及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
作者:王芳;刘伟权;邓娟;何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蒙医温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导尿组和联合组各30例.间歇导尿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并辅以排尿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蒙医温针治疗.结果 干预4周及8周后,联合组自主排尿量显著多于间歇导尿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少于间歇导尿组,膀胱功能评定分级及恢复自主排尿情况显著优于间歇导尿组(P<0.05,P<0.01).结论 间歇性导尿联合蒙医温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作者:臧苑彤;门晓婷;李莉;阿日嘎太;杨美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