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平;武华军;赵倩茹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输注大剂量多巴胺的效果.方法 将59例静脉使用多巴胺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应用双泵给药轮流续泵和单泵给药输完续泵的方式输注多巴胺.结果 观察组续泵后15 min内血压下降幅度>20%、心率波动幅度>20%、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双泵给药轮流续泵的方式输注多巴胺可以维持心源性休克患者血压心率相对稳定.
作者:汪慧敏;吴伟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农村老年患者出院1年间家庭照护能力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陕西、甘肃省≥70岁农村老年患者的家庭照护者290人,分别于出院前1~2 d、出院后3个月及1年对其家庭照护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庭照护能力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得分低,1年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自觉身体状况及健康状况的照护者,其家庭照护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者不同医护处置数量对家庭照护能力有影响(均P<0.01).结论 西部农村老年患者家庭照护能力在出院后3个月低,家庭照护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人口社会学特征以及患者出院时的医疗护理需求与其家庭照护能力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过渡期内针对不同特征的家庭照护者提供相应的过渡期护理,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进而提高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和老年患者的照护品质.
作者:靳修;张红;芦鸿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确定非计划性拔管的关键风险因素,为临床管道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49例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由管道护理小组现场认证确定19项风险因素;选取3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以函询结果构建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运用DEMATEL软件计算综合影响度(Tr)、被影响度(Tc)、中心度(Mi)和原因度(Ri).结果 专家积极性为100%,权威程度0.857,协调系数0.297(P<0.05);19项风险因素的Tr为0~2.535,Tc为0~2.321,Mi为0.653~3.891,Ri>0的风险因素有10个,Ri<0的风险因素有9个.结论 基于DEMATEL分析影响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因素,其主要风险因素有操作方法、固定方法、肢体约束、健康教育及高危人群评估,其中操作方法为关键因素.
作者:金环;喻姣花;王玉梅;张学辉;李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延续护理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方法 成立PICC导管延续护理小组,建立PICC维护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将PICC门诊进修护士、PICC专业技术培训班和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员所在医院纳入为PICC维护网点,由维护网点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维护服务;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PICC相关内容且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结果 PICC维护网共纳入山东省17个地市的238所省、市、县级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建立4个月用户已达1 292人,平均每日消息阅读量为99.5次;患者对PICC维护网点的PICC维护满意率为98.17%.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立PICC维护网,可满足患者对PICC导管延续护理服务需求.
作者:宋欢欢;高伟;孙媛媛;武艳;杨濮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护士感知的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领导行为现况,探讨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家庄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 92名临床科室护士长直接管理的96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长变革型领导风格均值为(2.61±0.51)分,交易型领导风格(2.62±0.56)分;护士长领导行为总分为(77.58±10.83)分,其中工作绩效得分(39.23±5.19)高于团体维系得分(38.36±6.86);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呈正相关(P<0.05).结论 护士长更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其领导风格对领导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改善护士长领导风格,能够有效提高其领导行为.
作者:田晓华;孙秀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钝性分离法穿刺点扩皮减少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结果 两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24 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及7d内维护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血管鞘直接扩张穿刺点的钝性分离法,可减少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量及穿刺点渗液,减少置管后的维护次数.
作者:李蓉梅;袁玲;周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鼻面部压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重症医学科153例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鼻面部压疮发生情况并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率为25.49%;发热、PCO2≥50 mmHg、带机时间是发生鼻面部压疮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需对发热、PCO2升高、长时间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鼻面部皮肤加强观察,尽早发现皮肤异常,采取积极保护措施,降低鼻面部压疮的发生.
作者:杜爱平;黄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首次建立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首次建立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以2013年实施常规护理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1年内瘘假性血管瘤和内瘘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无缝隙护理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高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的临床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临床使用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105例住院患者,由临床护士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小组分别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通过焦点团体访谈了解临床护士使用该评估表的看法.结果 临床护士与风险管理小组评估总分及感觉、机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排泄异常、药物5项因素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对该量表的应用持肯定态度,但也认为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但部分因子的判断标准需进一步明确.建议管理者结合医院情况,对评估表各标准进行明确的定义,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陈亚丹;白志贤;吕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给药操作核对的执行情况及未执行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制定给药操作过程核对执行情况查检表,对53个护理单元106名护士的静脉输液、静脉注射以及肌内注射操作核对环节进行临床观察及原因询问.结果 22人(20.75%)给药操作全部核对到位;操作前、中、后核对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核对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没时间核对、没必要核对、核对多次患者反感、核对过程被中断等.结论 护士给药操作核对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管理人员应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给药核对严格实施到位,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肖春秀;许乐;念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降低患者皮下青紫及注射疼痛.方法 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中的4个因素及对应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31)分组;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患者180例,随机分配进入各试验方案,采用9种不同方案进行皮下注射,观察患者皮下青紫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注射角度、注射速度、按压时间为主要因素(均P<0.05),注射部位为次要因素(P>0.0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优势方案为:注射时提捏皮肤90°进针,持续注射10s后等待10s,注射后无需按压.对于注射部位建议选择脐周左右10 cm,上下5 cm,避开脐周1 cm,每针间隔2 cm.结论 应用优势方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减少皮下青紫及减轻注射疼痛.
作者:金歌;屈清荣;王俊平;张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焦点小组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的5个主题:知识、自我病情监测、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和身体状况.结论 医务人员提升患者液体管理知识、加强心理疏导、提高社会支持等,可促进患者进行有效的液体管理.
作者:邹小燕;乔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开发与使用基于IPAD的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设计并应用基于IPAD的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每月对临床静脉输液进行质量督导.结果 应用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后,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执行率、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使用刺激性药物静脉通路选择正确率、血管通路固定正确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提升,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应用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对静脉输液进行过程质量管理,可规范静脉输液流程、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曹名云;柴冬雪;钱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为白血病儿童治疗、护理、康复方案的制定和个性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会议法拟定条目池,运用Delphi法对全国7个地区26名儿童肿瘤、心理和康复专家进行2轮函询,通过预试验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形成2~4岁、5~7岁、8~12岁、13~18岁年龄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各年龄阶段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29~0.959,内容效度为0.759~0.934.结论 量表可操作性较强,适合评价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但需进行大样本调查进一步检验其信效度.
作者:王紫娟;莫霖;刘洋;石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双黄煎剂在老年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老年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按入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使用生理盐水纱布球擦拭口腔后,观察组采用双黄煎剂喷洒口腔,对照组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喷洒口腔.结果 口腔护理7d后,观察组口腔卫生、口臭指数、舌苔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咽拭子细菌培养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黄煎剂用于老年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臭,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曹慧娜;白联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对低血糖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开展低血糖知识培训及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低血糖知识问卷,对120名社区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平均答对率为43.7%,其中血糖监测知识答对率低,仅14.2%.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是家长低血糖认知水平的预测因子,共解释低血糖认知得分总变异量的70.2%.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普遍缺乏低血糖相关知识,尤其是男性、文化程度低、养育多名子女、无糖尿病家族史、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患儿家长需重点关注,并将低血糖的正确用药与血糖监测相关知识作为重点宣教内容,以强化患儿家长对低血糖的管理能力.
作者:孙厦厦;王爱民;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老年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物联网及云平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打开了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云平台技术在慢性病管理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慢性病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郑真慧;何朝珠;贾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教育及分级随访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及分级随访,干预时间1年.结果 干预1年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阶段教育及分级随访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聂晚年;方艳;肖昞乾;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图片资料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压疮防治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压疮高危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图片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压疮防治依从性提高,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压疮治疗效果提高(P<0.05,P<0.01).结论 图片资料的使用提高压疮高危患者对压疮防治的依从性,降低压疮发生率和促进压疮治疗.
作者:雷丽婵;杨翠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招募82例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按序号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疼痛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8次的正念减压疗法.结果 干预8周后,干预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降低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感受和程度,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
作者:李雨昕;杨茜;刘世英;易娟;白永琪;汪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