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楠;王淑云;杨富国;袁玉艳;梁瑶;王艳;鞠陶然
分析现行护理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困境,提出护理本科生创业教育需进行观念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及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护理创业实践平台、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和学生志愿社区服务三者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创业投入能力、创业实施能力、创业实现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四方面的创业能力,有利于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复合型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贾书磊;冯琼;何雪莹;刘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防止手外科自杀入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再次出现自杀行为,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安全.方法 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患者自杀以及患者自杀后应急预案培训,对手外科收治的30例自杀入院患者进行严格入院精神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干预,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巡视,严格交接班,加强服药监护.结果 3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再次自杀或自伤行为,出院时自杀意念及自杀倾向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均P<0.01).结论 预防手外科自杀入院患者再次自杀的强化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及风险意识,保障自杀患者安全.
作者:娄湘红;林玲;胡德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脏手术患者升桥侧卧位适宜的腰桥角度,确保手术患者的体位安全.方法 将60例安置升桥侧卧位行肾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术前均按常规安置升桥侧卧位,对照组腰桥角度安置为100~120°,干预组腰桥角度安置为121~140°.结果 两组术中尿量异常及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健侧腰部皮肤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血钾和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肌酸激酶水平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手术患者升桥侧卧位适宜的腰桥角度为121~140°,在充分暴露术野方便医生操作的同时,可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侯晓敏;钟奕;姜妤;吴芃;王俊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0月收治ICU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2例采用EGDS策略;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化镇静策略.比较两组48 h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结果 干预组48 h内浅镇静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GDS策略相对安全、可行,较标准化镇静策略能更有效使ICU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早期浅镇静目标.
作者:徐建宁;汪国建;冯洁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有效确认脊柱手术患者术前相关信息,保证手术如期进行.方法 将脊柱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82例)和干预组(98例),对照组按常规完成术前准备,术前1d对手术患者术前相关信息进行核查,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自制的Time-out前期病房安全核查要素对手术所需准备项目进行核查,比较两组手术如期进行率及手术安排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手术如期进行率、手术安排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脊柱手术患者实施Time-out前期病房安全核查,可有效确认患者术前相关核查的要素,充分发挥手术安全监测、预警作用,保证术前准备到位,利于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赵兴娥;赵丽萍;谭晓菊;王文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自我表露、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10例老年结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痛苦表露指数问卷、孤独感中文简版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反刍思维评分为(2.64±0.59)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表露为(30.58±8.11)分,处于低水平;孤独感为(14.76±3.79)分,处于高等水平.患者的自我表露与反刍思维呈负相关(P<0.01),反刍思维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反刍思维对自我表露与孤独感起部分中介作用(68.97%).结论 造口对老年患者的自我表露、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的思维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提高其自我表露水平,降低反刍思维水平,进而减轻老年肠造口患者的孤独感,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曹立楠;王淑云;杨富国;袁玉艳;梁瑶;王艳;鞠陶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排气康复操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61),两组术前1d由2名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术后6h行常规肢体康复运动,观察组术后6h行排气康复操运动,3次/d.结果 两组术后肩痛程度均降低,术后24 h、48 h观察组肩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2 h两组肩痛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行排气康复操运动,能有效地缓解肩痛程度,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进程.
作者:詹笑春;江美英;曹开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表、心理弹性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为(78.29±16.61)分;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心理弹性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术后规律康复锻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理弹性显著影响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均P<0.01),共解释33.5%的总变异.结论 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不甚理想,需加强血糖管理、术后规律康复锻炼指导,提高患者心理弹性等,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周卫征;徐向红;张金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护患沟通双方对沉默这一非语言沟通方式的使用感受,为医护人员有效应对沉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录像法、深度访谈及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对150名医院实习护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的护理人文部分护患沟通进行录像分析并初步建模,结合对7名护士的深度访谈及5名患者及家属的焦点小组访谈,运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访谈内容形成主题编码.结果 提炼出7个主题,分别为安全的沉默、解决问题的沉默、缺乏兴趣的沉默、共情的沉默、中立的沉默、制造压力的沉默、尴尬的沉默.结论 沉默行为在护患沟通过程中的出现主要与护患双方为表达某种特定情感或需求如安全、解决问题、缺乏兴趣、共情、中立、制造压力、尴尬等有关.制定护患沟通中的沉默应对模型,形成护理人员对沉默的应对措施,将利于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雷宁;张绍蓉;杨红;魏亚男;高敏;王宇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前后常规评估/评价口腔;干预组将菌斑显示剂用于口腔护理,即操作前根据菌斑显示剂显示菌斑数量及部位指导口腔护理操作,操作后再次使用菌斑显示剂显示菌斑数量.第4天评价口臭发生率、口腔卫生状况达标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口臭发生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口腔卫生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菌斑显示剂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能改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柯燕燕;马丽萍;蒲萍;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早期外敷联合康惠尔敷贴防护动脉留置导管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随机将40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分成4组各10只,双耳均进入实验.将24G动脉留置导管穿刺并留置于兔耳背中央动脉处,每组每2小时动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然后采用125 U/mL的肝素液5 mL脉冲式推注封管;A组采用3L敷贴固定;B组采用bFGF凝胶外敷+3L敷贴固定;C组采用康惠尔敷贴固定;D组采用bFGF凝胶外敷+康惠尔敷贴固定,置管96 h取活体标本检测.结果 动脉血管壁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动脉管腔充血、动脉血管循环障碍(血栓)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其他三组比较,D组动脉血管损伤程度轻(均P<0.05);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动脉内皮细胞增生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三组(均P<0.05).结论 早期联合运用康惠尔透明贴及bFGF凝胶,能对机械性刺激引起的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
作者:李茜茜;张莉;王安素;罗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187例骨折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C-PTGI得分为(63.71±14.47)分,对生活的欣赏得分高,其次是个人力量、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性和精神变化.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创伤原因及护理级别患者C-PTG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骨折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关干预措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并鼓励患者正性心理的产生,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利于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作者:王雪;张国惠;唐永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一站式”杂交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联合剖宫产术治疗凶险型植入型前置胎盘的术中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2例凶险型植入型前置胎盘患者行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联合剖宫产术,规范术前准备,制定术中配合流程及应急预案,掌握术中配合要点等.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5~150(112.5±23.2) min.除1例因胎盘大面积植入子宫壁行子宫全切除外,余11例成功保留子宫.10例术中出血<600mL,未使用血制品;2例出血量>1 000mL,输入红细胞4U、血浆400 mL.结论 凶险型植入型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的发生风险高,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为孕妇及胎儿争取抢救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方方;贾继威;桑桂凤;宋萍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8例中晚期妊娠合并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4例先行剖宫产术再行开颅手术,1例开颅术后再行剖宫产术,2例开颅术后再行引产术,1倒开颅术后出院待产.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住院13~40 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做好胎儿监护,是降低中晚期妊娠合并脑胶质瘤患者和胎儿病死率,减少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玉琴;屈清荣;王荟苹;孟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降低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方法 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法组建品管圈小组,对50例直肠癌开腹手术过种中发生低体温原因进行真因分析,实施针对性改进并运用于51例肠癌开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管理.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品管圈达标率103.67%,改善率61.48%;团队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等8个条目圈员成长值1.5~2.7.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降低开腹直肠癌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管理能力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余文静;高兴莲;张晓芳;梅竹;欧阳芬;吕锡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成立疼痛护理学组,以提高全院疼痛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择优选取与疼痛管理相关科室的护理骨干为疼痛护理学组成员,并明确学组成员职责;设立学组质控控制体系;制定疼痛质控标准;规范镇痛流程;加强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和教育等.结果 成立疼痛护理学组后,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率由成立前的82.0%提升至97.1%(P<0.01);患者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由60.0%下降至20.0%(P<0.01);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合格率由45.0%提升至70.0% (P<0.01);疼痛评估合格率由85.0%提升到95.1%(P<0.01).结论 疼痛护理学组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疼痛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而且可以提升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推进疼痛护理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作者:陈雪莉;刘冬华;杨春玲;闫华;张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童趣化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麻醉诱导配合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择期手术的学龄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诱导护理,观察组在童趣化麻醉诱导间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麻醉诱导时对患儿焦虑程度、麻醉诱导合作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测评.结果 麻醉诱导时观察组焦虑评分、麻醉诱导合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其MAP及HR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学龄前患儿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配合度.
作者:邓克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控制手术室器械回收失效高危因素,以保证器械回收质量.方法 组建FMEA团队,共同讨论确定器械回收流程中导致回收失效的高危因素并计算危机值(RPN),回收失效的10个潜在风险因素RPN均大于100,根据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持续改进方案.结果 FMEA实施后高危因素的RPN由101.79~190.45分下降至0~58.63分;FMEA实施前后器械损坏、器械丢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FMEA有助于系统分析器械回收失效的原因,并指导制定改进措施,可使手术室器械管理更加规范,改善手术器械回收质量.
作者:赵快乐;赵体玉;郭月;罗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控制关节外科护理隐患,保证病房护理安全.方法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通过互动式晨会讨论发现科内近期存在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根据事件的性质、类型梳理归类,采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法对发生的各类护理安全隐患事件进行系统归因,提出改进措施,鼓励人人参与、建立科内多方位、多视角的护理安全质量监督模式,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应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法后(2015年3~8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起,护理隐患事件43起,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应用后医护满意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5);科室护理质量综合评分高于2014年同期水平;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逐月升高,每月调查结果均高于95%.结论 应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法对护理隐患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可以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对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桂玲;顾希茜;汪祝莎;张英英;陈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寻求途径.方法 选取晚期癌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资料经分析后,共析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生命感悟(体味生命真谛、对生命的感激);情感寄托(希望、爱、宗教信仰、个人信念);行为突破(坚强面对、器官捐献、后事安排).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生命意义,辨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寻求途径,对于护士协助晚期癌症患者发现生命意义、提升其生命意义感有重要作用,使其达到善终目的.
作者:明星;赵继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