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汪苗;徐九云;方秀花;吴立新;刘艳;苏燕
目的 探讨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对第三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359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82例和对照组177例.观察组采用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管理第三产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断脐加等待胎盘自然剥离.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且产时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可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并减少产时出血量,可以有效管理第三产程.
作者:李秀花;史晓红;郭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信息系统在妇产科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手术量大、种类多、时间短、工作节奏快等特点,与信息科应用Microsoft.NET Framework 3.5软件开发工具,共同编译一套适合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预约、分诊、叫号、查对软件系统,以快速、准确、方便地确认患者身份及各项信息.结果 与信息系统应用前比较,应用后病理信息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设立信息系统,医生及护士可借助信息识别系统安全、高效地完成医疗任务;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亚玲;刘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生争论力、外倾性与护患沟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在本院实习的64名大专及46名本科护生及其带教老师,采用争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外倾性分量表对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向老师调查护生的沟通能力.结果 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176.97±23.32)分,得分率为84.27%;争论总分(59.71±7.95)分;外倾性总分为(11.65±5.07)分.外倾性与争论力、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争论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格偏外向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较好,而争论力水平一般.其外倾性与争论力、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而争论力水平的高低与护患沟通能力无关,因此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根据护理实习生的不同性格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因材施教.
作者:武月;谌璐;史文洁;周婷婷;董艳;王青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效提高病床的周转率.方法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泌尿外科特点,选择一些特色病种开展快速周转病区服务,通过设立医护一体化协调小组,畅通门诊住院快速渠道,提供全程、系统、延续的整体护理.结果 设置快速周转病区后,输尿管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住院时间较设置前显著缩短(均P<0.01),再住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快速周转病区能有效缩短泌尿外科特色病种患者的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申海燕;罗迎霞;吴伟霞;李俊英;邹勇;李炳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考核及定期督查等措施在规范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操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名手术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的规范化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外科手消毒操作的规范率、对外科手消毒完成后及手术结束后手部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实施后外科手消毒操作规范率显著提高,术前和术后手部消毒质量合格率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通过规范化培训、考核及定期督查等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操作的规范率,并且有效提高在手术全过程中手部消毒合格率.
作者:刘卫红;童德军;夏娟;周霏;朱晓芳;王惠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介绍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测量工具、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提出可以从开展体验式教学、灌输服务学习理念、实施工作坊教学等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以期为我国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王丽君;戴付敏;王靓;郭津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测算护理工作量,探讨神经外科各专业组间护理人力的合理配置.方法 采用自我记录法测定124项护理项目工时;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各项目发生频次;计算神经外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护理时数和床护比.结果 神经外科各专业组患者人均日基础护理时数、观察性护理时数、治疗性护理时数、健康教育时数、医护配合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及总护理时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脑损伤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人数多,其次为颅底脑干肿瘤专业组,而颅内外沟通性病变和幕下肿瘤专业组需要配置护士人数较低.结论 神经外科各专业组间护理工作量不同,所需配置床护比各异,应根据疾病特点优化神经外科护理人力配置.
作者:蔡卫新;尹志科;梁建姝;李靖;贾金秀;田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促进医院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发挥护理人力资源的大作用.方法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成立搬迁管理小组,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全体护士培训,搬迁计划实施等工作.结果 搬迁前的护士配置及培训工作按照项目管理工作分解如期完成,各培训考核率均为100%;搬迁前物品、物资准备到位,每例患者责任到个人;所有患者、科室物资按时顺利完成搬迁,无差错、事故或疏漏发生;搬迁毕即投入新院工作,保证了医疗、护理顺利有序进行.结论 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组织管理效率.
作者:商丽;徐文花;邓爱姣;于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尺神经保护垫避免平卧位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尺神经损伤,提高术后上肢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全身麻醉后行平卧位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尺神经保护垫托起患者双上肢,对照组采用布类敷料安置患者双上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尺神经损伤症状及上肢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而对照组发生5例;患者上肢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尺神经保护垫可避免平卧位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尺神经损伤,提高患者上肢舒适度.
作者:黄维健;曲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降低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度,加快肢体肿胀消退速度,增加舒适度.方法 将168例四肢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三现”法则对影响肿胀消退的原因进行现场查检分析,制订改进计划,采取临床实验论证,改良护理用具,制作摇床标识,创新锻炼工具,开展趣味康复等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及护理措施落实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三现”法则获取真实数据对专科护理进行改进,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真启云;费文勇;杨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症状及其构成的症状群,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明心境量表(BPOMS-SF)对154例心脏手术前患者进行心理症状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结果 共有30个心理症状入选,频次前5位的为紧张、焦虑、困惑、悲伤、无精打采;30个症状纳入因子分析,归为三大症状群:应激症状群(症状群1),紧张、困扰、焦虑、悲伤;精力不足症状群(症状群2),疲倦、疲惫不堪、疲乏、无精打采、精疲力竭;敌对症状群(症状群3),生气、有怨气、恼火、暴怒、脾气不好.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存在应激、精力不足和敌对症状群,因此,针对症状群的心理干预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新思路.
作者:佘琼琼;彭素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小组在阴囊纵隔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患儿围术期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72例尿道下裂患儿依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人性照护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经历的严重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阴囊纵隔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患儿采用人性照护,有利于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满意度.
作者:熊琼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从赋能教育的概念、起源、发展形式以及在医学健康教育应用中的主要方式、国内外赋能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护理工作者开展临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管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程连续护理管理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膀胱肿瘤患者按收治的病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连续护理管理.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膀胱灌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灌注完全遵医行为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程连续护理管理可提高膀胱灌注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灌注所致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丽芬;杨荆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网格化集中式管理模式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运用效果.方法 采用互联网结合WiFi无线网络技术,移动PDA技术,二维条形码技术,建立闸北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网络系统,闸北区内28个基层医疗机构均是管理系统里的一个网格,采用网格化集中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与常规集中式管理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网格化集中式管理模式下消毒供应工作流程中回收、去污、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运送质量检查合格率,医疗机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集中式管理,各岗位每人每小时消毒灭菌包个数显著多于常规集中式管理(均P<0.01).结论 网格化集中式管理模式应用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可提高基层医院消毒物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共享和质量追溯.
作者:方运珍;张洁;金泽凤;戴琳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过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促进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肺功能早期快速康复的方法,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9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呼吸训练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呼吸训练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定容型激励式呼吸训练能有效提高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汤曼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风险预案对预防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失禁、腹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文献检索,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制订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风险预案,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程度相对低于对照组;访谈护士均肯定风险预案的作用,并表示愿意继续执行该预案.结论 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风险预案可有效预防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缓解症状,对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杨燕;汪苗;徐九云;方秀花;吴立新;刘艳;苏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年级大专护生见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护理专业2个班级设为对照班与观察班.观察班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见习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结果 观察班见习后考核成绩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见习质量评价10个条目中5个条目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年级大专护生见习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培养临床思维并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可提高见习质量.
作者:徐志平;夏立平;周滋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培养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适应我国对急诊、重症监护专科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方法 探索“2(+)2”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方法,采取2年通科教育(+)2年急危重症护理特色培养,依据岗位需求,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师资队伍等方面,突出专科护理特色培养.结果 近3年,急危重症护理毕业生每年初次就业率均为93.33%.截至2015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毕业生有62名在医院工作,其中32名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结论 在学校开展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能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综合素质,符合我国社会对专科护士需求和发展方向,为急危重症护理队伍提前储备人才.
作者:孟利敏;丁梅;温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澳新4360标准筛查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效果,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方法 使用澳新4360标准对l000台择期手术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筛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运用系统识别工具共识别出各类潜在风险57台,其中中等风险11台,低风险46台.结论 应用澳新4360标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能够促使护理风险有效管理和控制,避免手术室护理差错,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潘玉琴;徐维虹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