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英
目的 总结椅旁快速美学瓷系统(CEREC)全瓷髓腔固位冠的操作过程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220例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者,根据CEREC特点,进行模型制取、3D制作设计、试戴粘接及修复后护理.结果 220例患者利用CEREC完成修复,操作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感.修复后6个月,采用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94.1%修复体达到USPHS A类标准.结论 护理人员娴熟的操作,准确的设计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有助于提高临床效率,保证修复体的远期效果.
作者:吴丽娟;于飞;陈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2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应用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在VSD联合持续灌洗过程中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加强持续灌洗引流的的护理、重视创面护理,同时加强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22例患者VSD持续灌洗期间均无堵管发生,经治疗后伤口均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完善相关护理措施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因素.
作者:凌琳;诸葛恒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乳房重建的认知和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护理干预及相关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28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自行设计的乳房重建认知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乳房重建的认知得分为(15.39±4.45)分,82.78%患者对乳房重建的认知处于一般以下水平.态度得分为(47.12±9.35)分,仅有21.85%患者对乳房重建持积极态度.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职、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对乳房重建认知及态度(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乳房重建的认知不足,重建态度不够积极.年轻、文化程度高、在职、家庭经济负担轻的患者更希望进行乳房重建.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乳房重建相关知识信息的教育与普及,使患者决策佳治疗方案.
作者:李星;刘延锦;韩娜;栗英;李林;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规范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自我管理理论为框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方案,并对3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该方案实施盆底肌锻炼.结果 方案实施后患者1h尿垫试验、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得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alsava漏尿点压力、大尿道关闭压较实施前显著升高(均P<0.01),但功能性尿道长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方案的实施,统一规范了盆底肌锻炼要领,能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
作者:王雪格;刘会范;张道秀;刘春雷;索晋柳;苏明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教师导师制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为例,分析项目具体的运作过程,导师制项目包括个体导师制项目和团体指导项目.提出了从建立教师导师指导团队,导师的遴选、培养和支持,角色定位和要求以及实践多元化评价5个方面来探索教师导师制在我国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作者:沈曲;刘洋;彭健;杨金秋;叶本兰;Meleis A I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问题患者”的特征以及成因,探讨“问题患者”的应对方法.方法 以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以收集资料.结果 “问题患者”的特征包括攻击性行为、行为和症状前后不一致、要求过多过高、不寻常的求医行为、依从性差、不信任医务人员、自认为是专家、坏消息的传播者以及多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包括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和其他因素.结论 及时识别“问题患者”表现,分析“问题患者”的特征以及成因,针对“问题患者”成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有助于减少护患矛盾.
作者:叶曼;李乐之;李迎霞;沈若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透明薄膜敷料与水胶体透明敷料预防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效果,为合理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外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70例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观察组(240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对照组采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皮肤病原菌定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以及皮肤病原菌定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感染发生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 水胶体透明敷料可以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
作者:黄佩雷;李冬眉;尤爱哨;潘盈盈;潘心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对15例子宫膀胱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保留子宫自膨式单丝聚丙烯网片子宫悬吊术,结果手术效果均满意,15例患者脱垂症状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准确评估患者子宫及膀胱脱垂程度,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协助摆放过截石位“Z”型体位,术中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和全面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英;李芳;吴荷玉;高兴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2月神经外科收治患者2 939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3 41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并按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MDRO感染控制管理.结果 2015年神经外科MDRO感染率为6.22%,显著低于2014年MDRO感染率8.13%(P<0.01),各类医务人员对MDRO感染防控知识及措施知晓率显著高于2014年(P<0.05,P<0.01);2015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5.31%,显著高于2014年的依从率61.29%(P<0.01).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MDRO感染发生率,提高MDRO管理质量.
作者:詹昱新;欧阳燕;易汉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溃疡患者疼痛评分高;镇痛药、分散注意力和采取舒适体位是减轻基础疼痛比较有效的措施.94.3%慢性伤口患者存在换药相关疼痛;慢性伤口不同换药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清洗伤口和清创时疼痛评分高;换药过程中短暂休息、分散注意力和换药时有支持关系存在等是缓解换药相关疼痛有效的措施.结论 慢性伤口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疼痛和换药相关疼痛,医务人员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周春兰;刘颖;甄莉;朱木兰;罗祥蓉;吴艳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多维度感受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3所三级甲等医院286例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多维度感受情况.结果 住院患者对护理报务的总体感受得分为36.70±8.70,不同年龄患者对业务能力、人际支持、可信性、个体性及总体感受评价,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人际支持评价以及不同护理级别患者对病区管理、人际支持、及时性及总体感受评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60岁、文盲及三级护理患者与相应属性患者相比,总体感受评价均较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级别是患者对病区管理、人际支持及总体感受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各维度感受较好,其总体感受主要受护理级别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中在注重患者个人属性的基础上,应不断完善护理分级,满足不同护理级别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经营;张广清;林美珍;彭娟;林小丽;陈笑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对实习护生关爱行为能力水平与其自我和谐性和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护理专业学生关爱行为能力调查问卷(JH-CBM)、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入选的18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实习护生自我和谐、心理弹性、关爱行为能力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结果 实习护生关爱行为能力总分为(4.21±0.43)分,自我和谐总分为(97.04±11.52)分,心理弹性总分为(2.51±0.77)分;实习护生关爱行为能力与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维度呈负相关(均P<0.01);实习护生关爱行为能力与心理弹性总均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乐观和自我效能是实习护生关爱行为能力的有效预测因子(P<0.05,P<0.01).结论 实习护生自我和谐性、心理弹性与其关爱行为能力相关,实习护生自我和谐状况和心理弹性越好,越有助于其关爱行为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实习护生关爱行为能力,可从调整护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弹性着手.
作者:王耀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颅脑创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目前导致全球病死和病残的主要公众健康问题,幸存者常伴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产生诸多医疗、经济和社会问题.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意识水平、神经功能状态和躯体运动功能,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护理专家撰写了《颅脑创伤临床康复护理策略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我国各地区康复机构、医院、社区卫生组织等对颅脑创伤的康复护理策略,为临床和社区护士提供实践指导,为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提供专业借鉴或参考,从而提高护理人员颅脑创伤康复护理的专业能力,以实现患者大限度的康复,使其顺利重返家庭和社会.
作者: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介绍国内外老年人自我忽视测量工具的种类与应用现状,为护理工作者重视老年人自我忽视提供评价依据,并对评估与干预老年人的自我忽视提出展望,为改进老年人自我忽视的测量工具提供借鉴.
作者:王亚婷;曹梅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颅底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 将1 051例颅底肿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2015年1~6月收治的5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收治的4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集束化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包括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制作健康教育视频、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反馈健康教育效果等.观察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集束化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可提高颅底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王滨琳;李映兰;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领导者和谐人际管理能力对护士心理授权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为护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人口学资料问卷及成熟的组织行为学问卷(领导者和谐人际管理、心理授权、隐性知识共享问卷)对哈尔滨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227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法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护理管理人员领导者和谐人际管理得分5.00±1.01,护士心理授权得分5.16±1.04,隐性知识共享得分5.29±1.20;领导者和谐人际管理对护士心理授权(β=0.733,P<0.01)和隐性知识共享(β=0.582,P<0.01)具有积极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授权在二者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效应(β=0.427,P<0.01).结论 擅长和谐人际关系管理的护理管理者可以显著提升护士心理授权,进而直接和间接促进护理团队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
作者:张蕾;黄珊;周昊;何圆圆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肾移植患者延续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61例肾移植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照肾移植护理常规进行出院及随访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利用HIS建立患者随访信息库并实施延续护理.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HIS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肾移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郝旭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89名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54.21±16.00;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13.74±7.34、14.83±5.67;患儿父母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P<0.01),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24.6%.结论 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与反刍性沉思存在相关关系.鼓励并引导父母主动思考事件意义,寻求问题解决等目的性认知加工,促进其体验更多创伤后成长,对促进患儿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薇;王怡沁;巩树梅;瞿颖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短期冥想干预对住院肺癌患者心理痛苦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肿瘤科存在心理痛苦的住院肺癌患者48例按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连续5d的短期冥想干预.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理痛苦、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肺癌患者实施短期冥想干预,可使患者以放松的状态调节心理,减轻其心理痛苦及焦虑程度,缓解不良情绪.
作者:陈阳阳;李春华;曾铁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性行为认知及需求状况.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对1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利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萃取主题.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性行为认知及需求主要归纳出5个主题:不良性生理心理体验;性行为的不确定感;体像紊乱对性心理的冲击;配偶性态度的转变;对健康性行为知识的需求.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缺乏正确的性认知,医务人员应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开展性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性知识水平,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刘少华;强万敏;陈育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