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朱娟
对2例肺动脉高压、3例肺纤维化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左心衰竭,给予镇痛镇静、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容量控制和预防感染等治疗并辅以肺康复护理.5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1~40(25.6±12.3)d,住院时间40~99(69.4±25.3)d,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至今生活质量良好.提出肺康复护理要点,包括构建肺移植ICU专业小组、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上下肢运动、序贯式呼吸功能训练、营养支持等综合性肺康复方案.
作者:潘红;黄琴红;浦敏华;王俏英;王丽霞;王大鹏;陈静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颅脑火器伤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损伤2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及总结2例颅脑火器伤并颅内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手术、治疗方法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动态评估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组织灌流量,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曲虹;李鉴峰;赵明光;赵丽萍;李晓红;王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术侧肢体疼痛感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至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循序渐进式锻炼,观察组从入院当日至术后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上举、后伸、外旋循序渐进式锻炼.对两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侧肩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可减轻患者术后患侧肢体疼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都菁;马玉芬;蔡梦歆;徐园;贾玉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2月传统模式分娩孕妇1 58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分娩孕妇3 39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产褥期感染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黄璐;熊永芳;谭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不同期待时间与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提出护理对策促进母婴健康.方法 将920例孕晚期胎膜早破孕妇分为:A组(自然破膜时间至胎盘娩出<12 h,531例);B组(自然破膜时间至胎盘娩出≥12h,但<24 h,307例);C组(自然破膜时间至胎盘娩出时间≥24 h,82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和产褥感染情况.结果 三组年龄、产次、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分娩方式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阴道分娩率高,其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均P<0.0125).结论 胎膜早破期待时间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产褥感染有显著影响,期待时间越短,自然分娩率较高,产褥感染发生率越低.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胎膜早破期待治疗中的应用,可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
作者:黄碧来;黄彩兰;邓荣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揭示男性乳腺癌患者就医经历和体验,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对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访谈资料共提炼出9个主题,分别归属于正性、负性体验.正性体验包括理性接受现实和对家庭支持的感知,负性体验包括就医延迟、震惊与绝望、尴尬与不自在、不确定感、不能承担社会及家庭责任、经济负担沉重以及信息支持不足.结论 男性乳腺癌患者负性体验明显多于正性体验,存在较多的社会及心理问题,有必要对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公众尤其是在男性群体中普及男性乳腺癌知识.
作者:张晓霞;余华琴;刘琼芳;刘娟;付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依从性,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周远秀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几种常见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为临床消毒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使用后的器械,包括车针、探针、根管锉,共计120件,每类器械随机取10件作为对照组,仅清洗干燥处理;其余随机分为3组,每组每样各10件,器械清洗后分别采用0.5%碘伏表面擦拭消毒(擦拭组)、20 g/L戊二醛浸泡消毒(浸泡组)、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高温组),对比各组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擦拭组茵落数(591.10±23.36)、(557.31±27.16) cfu,合格率分别为0和16.7%;而浸泡组和高温组器械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常规清洗后采用戊二醛浸泡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效果较好,但是戊二醛存在一定的毒性,推荐使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口腔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作者:贾佳;王亚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职业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无锡及昆山市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应用PTSD自评量表(PTSD-SS)、职业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测定量表,对12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PTSD检出率23.02%,PTSD总分46.65±6.28,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是否省级专科护士、承担中班夜班数护士PTS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职业韧性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需重视急诊科护士PTSD的状况,通过提升急诊护士的职业韧性的水平,增加社会支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护士的PTSD水平.
作者:周守志;林征;金学勤;陶娟;朱月兰;刘士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安全隐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17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在边缘时间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170例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的护理不良事件.
作者:刘金华;瞿燕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组公约法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新护士103人分为对照组51人和观察组52人;对照组采用示教室老师授课培训法,观察组采用小组公约激励模式带教.15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共90学时.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15项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采用小组公约法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李琳;邓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医院妇产科病房中主要噪声来源,探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妇产科病房中等效声级水平进行收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仪器设备噪声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流程的改进等,比较干预前后妇产科病房等效声级.结果 干预后母婴同室和病房等效声级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仍高于国内相关规定.结论 妇产科病房中存在多种噪声源,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合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病房总体噪声水平.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仍需临床医护人员不断努力.
作者:闫晓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为提高口腔门诊医护人员整体的急救综合能力,保障口腔门诊患者的安全.方法 对口腔科门诊25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操作、理论学习、应急预案流程学习、急救设备的使用等,并成立科室急救小组,建立长期的培训考核机制.结果 培训6个月后,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应急预案流程和急救设备的使用考核合格率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有助于应对口腔科就诊患者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
作者:林爱英;黄晓冰;周佳卉;刘金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全喉切除术患者创伤后成长和伤残接受度的关系,为促进全喉切除术患者心理社会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伤残接受度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80例全喉切除术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全喉切除术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分为(66.76±10.21)分,总体处于中等接受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4.44±12.43)分,除新的可能性及欣赏生活2个维度外,其他维度评分显著高于肿瘤患者(P<0.05,P<0.01);创伤后成长及其5个维度与伤残接受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全喉切除术患者伤残接受度处于中等水平,全喉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精神及心理不同程度的创伤,积极关注并采取有效策略,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训练及鼓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提高患者伤残接受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
作者:王小平;彭欢;雷小燕;何千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的认知和态度,改善和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方法 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11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口头及书面健康教育,发放疾病相关的书面材料供其翻阅,对疑问进行解答.干预组运用格林模式进行干预:通过对食管癌患者及责任护士深入访谈,将影响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归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针对各个因素,相应给予食管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微信、QQ等沟通平台,提供影像、图册等学习资料;通过自评、家属督导及考核等进行反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除社会功能外)、疲劳、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食欲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以格林模式对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进行评估和针对性强化教育,有效提高了其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董翠萍;汪晖;潜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对孕产妇自我照护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收住的86例孕妇,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结果 研究组乳房自我照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哺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孕产妇的乳房自我照护能力和全母乳喂养率.
作者:房燕娜;尤金雅;陈明珠;徐惠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角弯鼻腔吸引管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后回收的300件角弯鼻腔吸引管按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0件.对照组在流动水下冲洗后经多酶清洗液浸泡5 min,然后经超声清洗10 min,在多酶液面下用清洗专用刷深入管腔反复手工刷洗,以压力水枪冲洗管腔,再以纯水进行终末漂洗,后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试验组以蒸汽清洗管腔20 s取代手工刷洗,其余步骤同对照组.经目测、ATP检测仪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对照组目测法清洗合格率为90.0%,试验组为98.0%;对照组ATP检测清洗合格率为85.3%,试验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清洗流程中加入蒸汽清洗,可提高角弯鼻腔吸引管清洗质量.
作者:姚敏;周林辉;许丽;蒋纪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检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胃肠减压方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及公开发表的国内外系统评价或综述后列出的参考文献.所有与基于ERAS理念的胃肠减压方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本研究.运用Revman 5.3定量评价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术后置胃管及重新置入胃管情况.结果 纳入5项RCT研究,共506例胃癌患者,其中常规组251例,ERAS组255例.ERAS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术后置入及重新置入胃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胃肠减压方式能够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且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周雪;喻思红;冯毕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行动研究实践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行动研究.结果 经过2轮的行动循环,研究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造口照顾效能、社交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技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通过行动研究的不断改进,可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其造口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有助于造口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陈玲玲;朱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就舒缓疗护的概念、理论模式、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舒缓疗护的益处与障碍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发展舒缓疗护应该扬长避短,同时善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舒缓疗护发展方向.
作者:王露;陈英;崔金锐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