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行动研究实践提高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

陈玲玲;朱娟

关键词:结肠造口, 自我护理, 自我效能, 行动研究法
摘要:目的 探讨行动研究实践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行动研究.结果 经过2轮的行动循环,研究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造口照顾效能、社交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技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通过行动研究的不断改进,可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其造口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有助于造口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导向,构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以柯氏模型为导向拟定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在江苏省护理专家库中选取手术室护理专家30名,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及百分权重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60项三级指标.专家积极性92.86%~93.33%、权威值均>0.81;Kendall'sW 0.289~0.597.结论 构建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可初步应用于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评价.

    作者:徐宏坤;周红霞;李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甲状腺全麻术后体位综合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甲状腺患者全麻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6~8月收治我科的8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9~10月89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项干预小组对甲状腺全麻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原因进行调查,制定计划并实施相关措施,如规范术前体位训练并督导、改良术后体位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6h内恶心、呕吐、头痛、颈椎疼痛、腰肌酸痛、切口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甲状腺患者术前规范落实体位训练以及术后采取改良体位,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利于切口引流,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作者:褚彦香;熊欢;郭敏;杨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患者神经断端吻合术后分期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断端吻合术后不同阶段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68例神经完全性损伤行神经断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早期、中期及后期的康复护理,并对康复护理后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68例患者中,79例患者得到3年以上随访.其患肢神经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为81.01%.结论 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行神经断端吻合术后的康复护理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术后早期、中期、后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是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艳;孔祥燕;李冰冰;王天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组织氛围对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现状,探讨组织氛围对其影响,提高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地区4家医院临床护士388名,采用护士情绪智力量表和组织氛围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情绪智力总均分为(72.84±14.47)分,组织氛围总均分为(99.15±19.76)分;组织氛围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团队行为、管理支持对临床护士情绪智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P<0.01),晚夜班次数对情绪智力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呈中等偏上水平,影响因素多样.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团队协作,注重人文关怀,合理分配人员,促使临床护士灵活地处理自己及他人的负性情绪,细心周到的照护患者,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白联缔;曹慧娜;郭智慧;黄希芳;吴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后针头皮下停留时间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不同注射剂量、不同皮下停留时间与针头滴液的关系.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医嘱注射剂量分为75U、150 U、225 U、300 U四组,每组注射后分别停留10 s、12 s、15 s、18 s、20 s,观察针头滴液情况并记录.结果 相同注射剂量不同停留时间针头滴液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针头停留时间的增加,针头滴液率下降,但即使停留20 s,不同剂量针头滴液率仍为8.0%~12.0%.结论 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认为不同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注射后针头停留>20 s为宜,以减少药液浪费.

    作者:李晓琴;孙超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术前功能锻炼对胸部手术后患者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术侧肢体疼痛感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至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循序渐进式锻炼,观察组从入院当日至术后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上举、后伸、外旋循序渐进式锻炼.对两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侧肩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可减轻患者术后患侧肢体疼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都菁;马玉芬;蔡梦歆;徐园;贾玉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耳鼻喉科患者手术边缘时间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安全隐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17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在边缘时间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170例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的护理不良事件.

    作者:刘金华;瞿燕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口腔器械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检测几种常见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为临床消毒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使用后的器械,包括车针、探针、根管锉,共计120件,每类器械随机取10件作为对照组,仅清洗干燥处理;其余随机分为3组,每组每样各10件,器械清洗后分别采用0.5%碘伏表面擦拭消毒(擦拭组)、20 g/L戊二醛浸泡消毒(浸泡组)、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高温组),对比各组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擦拭组茵落数(591.10±23.36)、(557.31±27.16) cfu,合格率分别为0和16.7%;而浸泡组和高温组器械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常规清洗后采用戊二醛浸泡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效果较好,但是戊二醛存在一定的毒性,推荐使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口腔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作者:贾佳;王亚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后患者的同伴支持教育

    目的 探究同伴支持教育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引入同伴支持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末社会支持、自我管理效能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各评价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同伴支持教育应用于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有助于改善其社会支持水平,且能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进而可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郝玲玲;李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小组公约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组公约法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新护士103人分为对照组51人和观察组52人;对照组采用示教室老师授课培训法,观察组采用小组公约激励模式带教.15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共90学时.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15项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采用小组公约法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李琳;邓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术前等待间护理服务研究进展

    从术前等待间手术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心理需求、信息需求)和术前等待间护理服务质量的要素(包括环境、护理服务内容及方式、护士素养、人力资源配备,护士工作职责及等待时间)两方面对术前等待间护理服务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术前等待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提升手术患者护理服务体验.

    作者:乐霄;余云红;赵体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职业韧性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职业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无锡及昆山市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应用PTSD自评量表(PTSD-SS)、职业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测定量表,对126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PTSD检出率23.02%,PTSD总分46.65±6.28,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是否省级专科护士、承担中班夜班数护士PTS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职业韧性各维度、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需重视急诊科护士PTSD的状况,通过提升急诊护士的职业韧性的水平,增加社会支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降低护士的PTSD水平.

    作者:周守志;林征;金学勤;陶娟;朱月兰;刘士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1例颈胸椎Rosai-Dorfman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1例颈胸椎Rosai Dorfman病患者在全麻下行颈胸椎病灶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满意.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廖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舒缓疗护的研究进展

    就舒缓疗护的概念、理论模式、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舒缓疗护的益处与障碍进行综述,提出我国发展舒缓疗护应该扬长避短,同时善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舒缓疗护发展方向.

    作者:王露;陈英;崔金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妇产科病房噪声调查及控制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妇产科病房中主要噪声来源,探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妇产科病房中等效声级水平进行收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仪器设备噪声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流程的改进等,比较干预前后妇产科病房等效声级.结果 干预后母婴同室和病房等效声级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仍高于国内相关规定.结论 妇产科病房中存在多种噪声源,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合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病房总体噪声水平.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仍需临床医护人员不断努力.

    作者:闫晓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格林模式促进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研究

    目的 提高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的认知和态度,改善和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方法 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11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口头及书面健康教育,发放疾病相关的书面材料供其翻阅,对疑问进行解答.干预组运用格林模式进行干预:通过对食管癌患者及责任护士深入访谈,将影响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归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针对各个因素,相应给予食管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微信、QQ等沟通平台,提供影像、图册等学习资料;通过自评、家属督导及考核等进行反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除社会功能外)、疲劳、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食欲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以格林模式对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进行评估和针对性强化教育,有效提高了其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董翠萍;汪晖;潜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心理学护理干预策略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实施

    目的 探究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对其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心理学理念的护理干预,包括性格评估、冥想放松训练、术中音乐及抚触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前1d及术后2d的SAS、SDS评分.结果 两组入院时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AS和SDS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状况.

    作者:严建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认知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依从性,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周远秀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ALI/ARDS患者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治疗ALI/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6月31日.同时手动裣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由两人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RCT文献,纳入的研究对象共2 2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死率方面,当俯卧位通气时间大于12 h/d时,患者30 d病死率较仰卧位通气低(RR=0.70,95%CI 0.58~0.85,P<0.01);对于氧合指数(PaO2/FiO2)≤100 mmHg组和100mmHg<PaO2/FiO2≤200 mmHg组的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病死率低于使用仰卧位通气的患者(RR=0.70,95%CI0.56~0.89,P<0.01)、(RR=0.69,95%CI 0.50~0.94,P<0.05);当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10 cmH2O时,俯卧位通气患者的60 d病死率较仰卧位通气低(RR =0.81,95%CI 0.67~0.97,P<0.05),10 cmH2O<PEEP≤13 cmH2O时,俯卧位通气患者90 d病死率较仰卧位低(RR=0.57,95%CI 0.43~0.74,P<0.01);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压疮新发病率和静脉通路脱出发生率高于仰卧位通气患者(RR=1.26,95%CI 1.11~1.42,P<0.01),(RR=1.70,95%CI 1.01~2.86,P<0.05);而其他并发症如心血管意外、气管内插管移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通路脱落、气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相比,可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且俯卧位时间越长,生存率越高;但俯卧位通气可能会增加压疮和静脉通路脱出的发生率,临床上应注意预防.

    作者:雷光锋;张雪晴;张素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盲插鼻肠管管道位置判断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方便、实用的盲插鼻肠管确认管道位置的方法.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盲插鼻肠管患者106例,留置胃肠管过程中采用听诊气过水声、回抽液体测pH值、观察回抽液性状及回抽负压试验4种判断方法及回抽负压试验与其他三种联合使用判断管道是否到达肠内,并在置管完成后采用X线摄片检查确认管道末端.分析各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 单一方法中回抽负压试验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高,分别为97.4%、71.4%、90.6%;回抽负压试验与其他方法联用时,与观察回抽液性状联用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可高达100%和92.5%.结论 在盲插鼻肠管确认位置的方法中,回抽负压试验联合观察回抽液的方法来判断管道位置与X线摄片判断结果接近,且简单易行.

    作者:景新华;徐静娟;王德生;王燕毅;王红;潘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