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婕;杨逸;吴啊萍;绳宇
目的 提高新生儿家属护理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方法 将114例新生儿(双胞胎16例)的家属106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3人,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5种不同颜色的歌谣式宣教卡,用于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结果 观察组家属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歌谣式宣教卡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张枫;万盈璐;杨艳;刘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实施突发事件实战演练,提高门诊护士应对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方法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完善的急救物资,加强人员培训,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现场实景演练活动,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每年进行突发事件实战演练2次.结果 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患者发生突发意外事件45例次,均由护士率先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救治,抢救成功率达到97.78%;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率由2012年的89.17%提高至2014年的98.33%;患者的满意率由2012年的90.00%提高至2014年的97.50%,2年来无一例因护理引起的投诉纠纷.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成绩分别为(82.0±2.15)、(90.13±5.74)、(94.69±1.62)分.结论 突发事件实战演练提高了门诊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护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能够有效加强门诊安全管理,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朱紫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抬颌仰额)加导丝引导置管法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施人工气道的180例ICU住院患者按留置胃管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加导丝引导置管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加导丝引导置管法,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抬颌仰额位加导丝引导置管法能有效提高ICU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进而减轻对患者食管损伤,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范惠;李萍;丁会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分析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认知,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13所护理学院的69名科学学位和56名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效果的认可度为49.28%,专业学位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75.36%)认为临床教学能力是临床实践中需要培养的能力,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55.36%)则认为是临床科研能力;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相比,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认为临床教学能力、临床专业技能更为重要(均P<0.01);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均更愿意成为护理教育者.结论 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认可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及就业方向存在偏差,应规范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加强专业学位培养定位教育,改善认知,以达到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作者:宋琦;谭洁;何朝珠;钟清玲;黄叶莉;马燕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新生儿父母实施婴儿智护训练的依从性.方法 对产科一病区(A组)72名家长采用护士床边婴儿示范与家长模型练习相结合方式对家长实施智护训练培训;产科二病区(B组)68名家长采用集中授课、模型练习和集体训练方式对家长实施智护训练培训.结果 出院后7d、14d、30 d,B组家长每天进行婴儿智护训练的依从性显著高于A组(均P<0.01).结论 集中授课、模型练习和集体对婴儿训练方式可提高家长出院后智护训练依从性.
作者:葛初华;来文萍;戴汝平;王文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直肠滴入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同时加强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下降,肾功能改善.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直肠滴入辅助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春玲;陈露;徐寒松;陈秋媛;邸铁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对12例重症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给予镇静、抗病毒、控制癫痫、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肠内营养、血浆置换、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及对症治疗等,同时加强相关并发症(如发热、皮肤受损、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的监护,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4~90(52.4±31.8)d,机械通气时间为12~90(42.1±33.0)d.11例患者好转,1例死亡.提出加强对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监护,可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龚立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对早产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乐律组、音乐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音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背景音乐;乐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播放早产儿母亲心率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音律.干预15d后比较三组患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三组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乐律组患儿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音乐组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倾听母亲心音与背景音乐合成的乐曲更能稳定早产儿的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加快体质量的增长.
作者:彭娟;王吉平;展玉梅;胡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57例次跌倒不良事件采用5W1H方法对跌倒事件进行整理,并绘制折线图、柱状图、柏拉图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跌倒发生的根本原因;用SWOT法分析跌倒管理中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或挑战.采取的改良措施包括修订跌倒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宣教、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强化高危时段的防范、实施跌倒质量管理考核等.结果 跌倒发生率由2012~2013年的0.028%降至2014年的0.009% (P<0.01).结论 应用恰当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文杰;王梦荷;陈新;余可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患慢性病、失能的老年人逐年增多.目前,对老年人的照护仍以传统的家庭照护为主,但由于近年来家庭结构的改变、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年轻人口向城镇发展等原因,照护任务多由家中的老年人承担,呈现出老年人照护老年人的照护特点,随之而来的繁重的照护还会直接影响照护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老老照护的现状,对老老照护的形成原因、不良结果及其干预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老老照护提供参考.
作者:罗小茜;周艳;宋敏敏;余晓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排班对护士身心社灵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排班问卷和身心社灵健康量表对33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院护理排班的认可率为51.80%~86.83%,认可率低的条目是护士人数充足;对护理排班满意和非常满意占79.94%;护士的身心社灵健康评分为(6.30±1.28)分;护士对医院护理排班的认可率及满意程度不同,其身心社灵健康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 护士对医院护理排班的满意度及认可情况还有待提高,医院护理排班对护士身心社灵健康有影响;改善医院护理排班可以提高护士身心社灵健康状况.
作者:王玉花;谌永毅;刘华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对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倒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专科护理,如氧疗、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有氧运动训练、有效的咳嗽和排痰训练.干预12周后,测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康复组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aO2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肺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肺结核结构性肺病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曾华志;刘洪涛;罗细玲;胡秋桂;董清华;陶曙;马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真实体验,明确目前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促进和制约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不同科室、工龄、学历、职称的临床一线护士13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经分析提炼出3个主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实施遭遇的困境,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建议.结论 在住院患者中推广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要有政策、管理层面的支持,还必须广泛宣传;重视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风险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周霄云;崔屹;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运动疗法作为妊娠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部分逐渐得到重视.此文时妊娠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实施及安全性、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作一综述,以期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杨中方;陆伟明;臧悠程;朱天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核心能力的需求状况,为长期照护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浙江省165所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及1 107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6项是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岗位工作,生活照料、职业道德等13项内容是养老护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效沟通能力等8项能力是养老护理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对其知识及核心能力的要求评分均>4.0分.结论 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知识及能力有特异性需求,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需以岗位需求及知识、核心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及培养,以适应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需求.
作者:陈英杰;陈凌玉;陈伶俐;周晓霞;陈丽美;张玲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运动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CINAHL、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运动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6篇文献,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对癌症患者C反应蛋白、IL-6水平、TNF-α水平无影响(均P>0.05),可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WMD=8.16,95%CI 4.39~11.94,P<0.01).结论 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癌症患者NK细胞活性,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汪苗;潘庆;王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近10年情境意识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情况.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JBI、EMbase、Medline、Elsevier、Weil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以中文关键词“情境意识、医疗、医学、医生”和英文关键词“situation awareness、situational awareness”,检索2003~2012年的研究性论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英文文献,情境意识的研究在医疗卫生领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概念和内涵以Endsley的三层次学说为主流,研究领域涉及内、外、儿科和手术室、急危重症等科室,研究对象既涵盖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个体,也包括整个医疗团队.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为主,兼有量性研究和混合性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情境意识跨专业应用后的概念界定、对情境意识的测评、机制研究、应用及其效果的评定等;测评方式主要为间接测评.结论 情境意识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加,研究定义以“三层次”学说为主,研究领域和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为主,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测评技术是研究难点与重点.
作者:巫雅萍;叶旭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综述新生儿疼痛的表现,包括行为表现、生理学反应和生化反应,以及新生儿疼痛测量评估工具,包括一维或多维评估量表及新型的测量工具.提出需研发出实用性较好且精确的疼痛测评工具,并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测评工具的使用意识,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新生儿疼痛管理质量.
作者:连佳;王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警性干预对痴呆患者走失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778例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386例和观察组392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痴呆患者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如在患者床头挂“防走失”温馨提示牌,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重点照护此类患者,并加强交接班,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防走失相关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痴呆患者进行评估识别,根据评估结果行预警性干预.结果 观察组痴呆患者走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走失后损伤及2h内获寻率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痴呆患者实施预警性干预能有效减少走失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获寻患者的效率,大限度减少患者走失的不良结局.
作者:陈黛琪;张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头部抬高15°俯卧位和三阶梯俯卧位对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阶梯组(65例)和头部抬高组(67例).三阶梯组接受三阶梯俯卧位,头部抬高组接受头部抬高15°俯卧位,均干预1周.记录俯卧位干预前及俯卧位即刻、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 8个时间点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结果 俯卧位不同时间点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1,两组心率的时间效应P<0.01;两组皮肤压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阶梯俯卧位有助于稳定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和SpO2,可维持早产儿更好的生理状态.
作者:时亚明;张玉侠;胡晓静;施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