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导尿气囊前端尿管长度与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的关系研究

马志君;张春红;仇兰香;刘敏

关键词:留置导尿, 气囊尿管, 尿管长度, 膀胱痉挛, 渗尿
摘要:目的 探讨气囊前端尿管长度与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的关系.方法 将68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n=23)、B组(n=23)和C组(n=22).A、B、C组选用气囊前端尿管长度分别为2.1 cm、3.0 cm及3.5 cm的F18乳胶双腔气囊尿管,气囊注水均为10 mL.尿管置入后24 h观察三组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情况.结果 三组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0.0125).结论 留置导尿选用气囊前端长度较短的尿管可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减少尿道口渗尿的机会,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儿童医院专科护士工作内容研究

    目的 应用工作分析法分析儿科专科护士岗位的工作内容,为专科护士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工作日志记录表对某综合性儿童医院所有专科护士进行为期10 d的工作流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工作开始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结束时间、频次及备注.结合现有资料分析,详尽描述儿科专科护士的工作状况.结果 内科和外科专科护士每日耗时多的工作事件为临床用药,分别耗时70.32 min和82.31 min;ICU和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每日耗时多的工作事件为巡视患者,分别耗时63.77 min和84.60min;临床护理服务耗时分别占内科、外科、新生儿科和ICU专科护士工作时间的66.24%、67.88%、54.59%和42.80%.结论 目前儿科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已基本覆盖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要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能力和拓展角色.

    作者:王颖雯;张玉侠;沈国妹;顾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研究生团队导师制建设

    目的 确定导师负责制下护理导师团队成员遴选要求、培训方法、资格认证及考评等运行管理方法,确保研究生团队导师制能够有效运行,促进护理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及培养质量的提高.方法 在前期研究、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遴选要求、培训方法等运行管理指标,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70%、92.3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及0.88;指标变异系数为0.034~0.233;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35(P<0.01).终确定了从基本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素养4个方面对导师团队成员进行逮选;导师团队成员应参加新增研究生导师培训班、研究生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培训;每3年对研究生导师团队进行1次考评.结论 遴选要求明确、培训方法符合需求、资格认证及考评方法合理的导师负责制下护理导师团队可为提升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争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陈语;李梦婷;李国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 根据时间段选取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患者手术满意度以及专科小组护士的专业能力.结果 观察组术中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手术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专科小组护士专业能力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确保护理质量.

    作者:侯晓敏;苏青;郑莉丽;姜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影响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1 359例样本,其中实验组680例,对照组6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维持体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促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维持体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任娜娜;张咏梅;刘艾;曾芬莲;宋凌霞;陈飞;杨莉;卢美玲;黄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伤口敷料固定带的制作与使用

    门诊换药室通常需要对患者术后伤口、皮肤外伤或感染的伤口进行换药处理,为避免敷料脱落伤口暴露或弄脏患者衣物,常规采用医用胶布或医用敷贴对敷料进行固定.而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对医用胶布及医用敷贴过敏,导致患者皮肤与胶布或敷贴接触部位出现瘙痒、红肿、水疱甚至溃烂等过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及痛苦,也不利于伤口愈合.鉴此,我们自制患者伤口敷料固定带,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童良娥;汪锴;孙萍;李复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袁(NSC-SQ)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对129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为(63.88±17.33)分,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5.15±28.13)分,两者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阅读护理文献、参加科研活动、培养方式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有效预测因子;经常阅读护理文献、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有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玲玉;庞书勤;辛惠明;李婉婷;郑丽秀;梅阳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对1 520锅次环氧乙烷灭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灭菌循环中断共24次;在灭菌预备阶段循环中断15次,其中装载物品过多9次,预真空超时2次,温度不够2次,炉腔预热超时1次,打印纸装反1次;在灭菌阶段灭菌循环中断6次,其中空环氧乙烷气罐2次,穿刺顶针不能复位2次,气瓶穿刺装置故障1次,炉腔真空渗漏1次;在灭菌后排气阶段循环中断3次,其中压缩空气故障2次,停电1次.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根据物品材质、结构合理安排灭菌方法,制定规范的标准操作流程,实时监督检查,将灭菌循环中断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周桂琴;谢少清;徐瑞芸;范恒梅;张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体肾移植供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亲体肾移植供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体肾移植供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相关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呼吸道、尿管和引流管及并发症观察护理是护理关键,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 12例供者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8~12个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期间12例受者肾功能正常.结论 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机器人供肾切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供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供肾质量.

    作者:吴东娟;宋曼娜;孙玫瑰;李静;康福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病医院护士休闲活动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医院护士休闲活动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老年病医院护士休闲活动参与现状调查问卷,对187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休闲活动参与频率:“经常”占18.7%,“偶尔”占36.9%,“无”占44.4%.休闲活动参与类型:家庭活动型得分高(3.78±1.04),其余依序为社交型、室内兴趣型、运动型、户外型;休闲活动项目得分高的前5项依序为:做家务、逛街(购物)、陪家人孩子、看电视(包括上网)、探望长辈;51~55岁和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休闲活动参与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及职称者(P<0.05,P<0.01).结论 老年病医院护士总体休闲活动参与水平较低,休闲活动以家庭活动型为主,身体活动参与较少并以室内静态化为主,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并积极引导护士参加各种类型休闲活动.

    作者:钱新毅;李建军;张燕;郑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岗位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目的 探讨实施岗位管理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 将全院护理岗位分为ABCDE 5类,将护理人员分为N0~N5共6级实施岗位管理,对比分析岗位管理实施前后新入职护士岗位意愿、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主动离职率.结果 实施岗位管理后,新入职护士在A、B、C类科室岗位意愿比例显著增加(P<0.01);护理人员在科室管理、排班模式、薪酬和职业价值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N1、N2级护士主动离职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可改变新入职护士在急危重症科室的岗位意愿、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主动离职率,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有利于护理队伍发展.

    作者:胡雪慧;闫沛;张美霞;冯婷;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国创伤后成长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创伤后成长有关的研究现状,明确目前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文献评阅数据库,对2009~2014年收录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与创伤后成长有关的116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关注自然灾害、癌症和意外创伤;研究以量性研究中的调查性研究为主,干预性研究和质性研究较少;研究设计欠严谨,统计分析方法较单一,研究范围较窄.结论 亟需加强创伤后成长的相关研究,规范文献的研究设计,提高文献质量,扩宽研究范围,以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作者:赵月元;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治疗学理念对构建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启示

    介绍护理治疗学理念的产生、发展、内涵及其构建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这一新理念对构建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启发和思考.旨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邹函书;颜琬华;李翠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科室护理一级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目的 探索全面、有效、可行的临床科室护理一级质量控制方法,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建立护士长领导下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高年资护士协助、全员参与的一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并探索运行模式.质量控制小组由3人组成,1人负责终末护理文书质量,1人负责夜班质量,护士长则全面负责.各责任组高年资护士负责小组内病历、危重患者护理的质量控制,责任护士对自己独立管辖的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负责.比较质量控制体系运行前后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变化,了解护士对体系运行的主观感受.结果 运行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对质量控制体系及其运行模式认可度较高.结论 构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有助于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周晓荣;岳卫娜;史敏;王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电视录像在门诊包皮环切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录像在包皮环切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包皮环切术患者根据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分别通过口头讲解示范和电视录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健康教育时间显著缩短(P<0.0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满意度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电视录像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玉梅;李玉肖;杨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至今已20余年,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和临床型高素质人才,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全面查阅文献,追溯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深入了解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现存的问题,根据我国硕士教育实际情况和护理人才需求,探讨我国护理硕士教育发展趋势,为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

    作者:廖小利;汪迪;王秀华;罗军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规范化随访管理对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规范化随访管理对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的影响,为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视频终端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制定视频终端干眼健康教育图册,于患者首次就诊后以健康教育图册为指导,接受为期4周的规范化随访管理.分别在患者首次就诊时、首次就诊后第2周和第4周评价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部症状、眼部舒适度;首次就诊和第4周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延长、眼部症状显著减轻、眼部舒适度显著提高(P<0.05,P<0.01);干预组患者的机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规范化随访管理应用到视频终端干眼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眼部症状,改善眼部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经文;肖湘华;吴洁;樊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14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房颤患者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栓塞、低血压和恶性心律失常、穿刺血管并发症及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相关并发症等,均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左心耳封堵器1次放置成功,1例主动脉损伤致急性心脏压塞转心外科行心脏破裂修补术.术后3~9(5.16±2.31)d出院,随访1~6个月经TEE证实封堵器无移位、无血栓形成.结论 了解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满青;陈新梅;袁静;冯艮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后Ramsay评分与呼吸循环的关系

    目的 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后Ramsay评分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寻找佳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住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120例,经镇静治疗后根据Ramsay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2分)、B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3分)和C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4分)各40例,观察镇静前后三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镇静前相比,三组RR、HR显著降低,MAP、PaO2/FiO2显著增高(P<0.05,P<0.01);B组、C组RR、HR、PaO2/FiO2、MAP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P<0.05,P<0.01);B组HR、PaO2/FiO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经镇静治疗后非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均有所改善,以镇静程度为Ramsay评分3分时为佳镇静效果.

    作者:廖春燕;李素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患儿舒适度

    目的 提高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患儿的舒适度.方法 骨科9名护士自愿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患儿的舒适度”为活动主题,对改进前影响患儿舒适的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针对其中三大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儿不舒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目标达成率110.69%,进步率78.79%.品管圈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度8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还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及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罗凯燕;徐瑞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质量管理

    目的 对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管理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存放质量.方法 调查5种临床科室常用无菌包的存放环境,包外观有无污迹、破损、潮湿、无纺布表面磨损起毛、使用频次和有效期,并观察医护人员接触无菌包前洗手依从性,发现影响无菌包存放质量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持续整改6个月,评估效果.结果 经过6个月督查和整改,无菌包存放正确率由73.7%提高到99.2%,外观合格率由75.9%提高到100%,医护人员接触无菌包前洗手依从性由12.1%提高到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及时发现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显著提高无菌包存放质量及医护人员接触无菌包前洗手依从性.

    作者:任震晴;王素珍;李丽芳;袁阿珍;邱亚玮;窦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