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分析与对策

周桂琴;谢少清;徐瑞芸;范恒梅;张亮

关键词:环氧乙烷, 灭菌, 灭菌循环中断, 原因, 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对1 520锅次环氧乙烷灭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灭菌循环中断共24次;在灭菌预备阶段循环中断15次,其中装载物品过多9次,预真空超时2次,温度不够2次,炉腔预热超时1次,打印纸装反1次;在灭菌阶段灭菌循环中断6次,其中空环氧乙烷气罐2次,穿刺顶针不能复位2次,气瓶穿刺装置故障1次,炉腔真空渗漏1次;在灭菌后排气阶段循环中断3次,其中压缩空气故障2次,停电1次.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根据物品材质、结构合理安排灭菌方法,制定规范的标准操作流程,实时监督检查,将灭菌循环中断降低到低限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介绍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护士规范化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三者的有效衔接,避免毕业后的重复培训,加速了护理人才专业化进展.考虑到不同工作经历的学生临床能力的差异,采取分层培养模式,使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化、个性化.其方案的特色在于教学上将课程体系模块化,强调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采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四段式教学,以技能训练和专科业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临床实践.

    作者:张婷;鞠梅;王垭;张珊;傅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院联合社区实施规范化延续护理研究

    目的 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实施规范化延续护理服务的效果,为出院患者提供便利、满意、有效的连续性照顾.方法 制定医院联合社区的规范化延续护理方案,实施社区调研、人员培训、社区服务、出院计划服务四步走,比较接受医院联合社区延续护理患者与常规电话随访患者的满意度及再入院率.结果 接受医院联合社区规范化延续护理患者的出院满意度(95.88±4.94)显著高于常规出院电话随访患者(94.12±5.85),再入院率(1.42%)显著低于常规出院电话随访患者(3.90%)(均P<0.01).结论 医院联合社区实施规范化延续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再入院率,使患者得到连续、满意、有效的康复和护理.

    作者:魏小妹;肖明朝;赵庆华;周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患儿舒适度

    目的 提高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患儿的舒适度.方法 骨科9名护士自愿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患儿的舒适度”为活动主题,对改进前影响患儿舒适的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针对其中三大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儿不舒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目标达成率110.69%,进步率78.79%.品管圈成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度8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还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及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罗凯燕;徐瑞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留置导尿气囊前端尿管长度与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气囊前端尿管长度与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的关系.方法 将68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n=23)、B组(n=23)和C组(n=22).A、B、C组选用气囊前端尿管长度分别为2.1 cm、3.0 cm及3.5 cm的F18乳胶双腔气囊尿管,气囊注水均为10 mL.尿管置入后24 h观察三组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情况.结果 三组膀胱痉挛及尿道口渗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0.0125).结论 留置导尿选用气囊前端长度较短的尿管可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减少尿道口渗尿的机会,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马志君;张春红;仇兰香;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性儿童医院专科护士工作内容研究

    目的 应用工作分析法分析儿科专科护士岗位的工作内容,为专科护士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工作日志记录表对某综合性儿童医院所有专科护士进行为期10 d的工作流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工作开始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结束时间、频次及备注.结合现有资料分析,详尽描述儿科专科护士的工作状况.结果 内科和外科专科护士每日耗时多的工作事件为临床用药,分别耗时70.32 min和82.31 min;ICU和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每日耗时多的工作事件为巡视患者,分别耗时63.77 min和84.60min;临床护理服务耗时分别占内科、外科、新生儿科和ICU专科护士工作时间的66.24%、67.88%、54.59%和42.80%.结论 目前儿科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已基本覆盖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要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能力和拓展角色.

    作者:王颖雯;张玉侠;沈国妹;顾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后Ramsay评分与呼吸循环的关系

    目的 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后Ramsay评分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寻找佳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住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120例,经镇静治疗后根据Ramsay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2分)、B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3分)和C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4分)各40例,观察镇静前后三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镇静前相比,三组RR、HR显著降低,MAP、PaO2/FiO2显著增高(P<0.05,P<0.01);B组、C组RR、HR、PaO2/FiO2、MAP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P<0.05,P<0.01);B组HR、PaO2/FiO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 经镇静治疗后非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均有所改善,以镇静程度为Ramsay评分3分时为佳镇静效果.

    作者:廖春燕;李素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患双方对手术知情同意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生、患者对手术知情同意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方法,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对22例住院参与了术前谈话的术后住院患者或直系亲属、有手术谈话经历的19名医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患方对手术知情同意的权利意识不强;医生倾向选择家属参与手术知情同意;医患双方均感知手术知情同意谈话的规范性不够;医患双方对签字的理解各异;医患双方均感知到人文关怀不足.结论 医患双方对手术知情同意的形式、方式关注较低,患方更关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及预后的情况.

    作者:于佳佳;吴菁;叶旭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治疗学理念对构建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启示

    介绍护理治疗学理念的产生、发展、内涵及其构建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这一新理念对构建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启发和思考.旨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邹函书;颜琬华;李翠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至今已20余年,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和临床型高素质人才,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全面查阅文献,追溯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深入了解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现存的问题,根据我国硕士教育实际情况和护理人才需求,探讨我国护理硕士教育发展趋势,为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

    作者:廖小利;汪迪;王秀华;罗军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盐酸阿霉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盐酸阿霉素不同给药浓度、速度及容量对家兔耳缘静脉的损伤情况.方法 将36只大耳白兔按体质量进行编号,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一次实验随机选用9只家兔,均经左侧耳缘静脉输注不同浓度、速度及容量盐酸阿霉素,重复进行4组实验观察.给药72 h后切取耳缘静脉,光镜下观察穿刺部位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变化.结果 快速、低浓度、低容量给药组兔耳缘静脉损伤程度轻、镜下炎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静脉损伤的程度与药物输注速度、浓度以及容量有密切关系,快速低浓度低容量给药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炎细胞的局部浸润.

    作者:王丹;李红玉;陆佩佩;肖燕;惠春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电视录像在门诊包皮环切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录像在包皮环切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包皮环切术患者根据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分别通过口头讲解示范和电视录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健康教育时间显著缩短(P<0.0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满意度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电视录像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玉梅;李玉肖;杨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病医院护士休闲活动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医院护士休闲活动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老年病医院护士休闲活动参与现状调查问卷,对187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休闲活动参与频率:“经常”占18.7%,“偶尔”占36.9%,“无”占44.4%.休闲活动参与类型:家庭活动型得分高(3.78±1.04),其余依序为社交型、室内兴趣型、运动型、户外型;休闲活动项目得分高的前5项依序为:做家务、逛街(购物)、陪家人孩子、看电视(包括上网)、探望长辈;51~55岁和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休闲活动参与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及职称者(P<0.05,P<0.01).结论 老年病医院护士总体休闲活动参与水平较低,休闲活动以家庭活动型为主,身体活动参与较少并以室内静态化为主,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并积极引导护士参加各种类型休闲活动.

    作者:钱新毅;李建军;张燕;郑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国创伤后成长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创伤后成长有关的研究现状,明确目前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文献评阅数据库,对2009~2014年收录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与创伤后成长有关的116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关注自然灾害、癌症和意外创伤;研究以量性研究中的调查性研究为主,干预性研究和质性研究较少;研究设计欠严谨,统计分析方法较单一,研究范围较窄.结论 亟需加强创伤后成长的相关研究,规范文献的研究设计,提高文献质量,扩宽研究范围,以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作者:赵月元;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14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房颤患者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栓塞、低血压和恶性心律失常、穿刺血管并发症及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相关并发症等,均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左心耳封堵器1次放置成功,1例主动脉损伤致急性心脏压塞转心外科行心脏破裂修补术.术后3~9(5.16±2.31)d出院,随访1~6个月经TEE证实封堵器无移位、无血栓形成.结论 了解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满青;陈新梅;袁静;冯艮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改良型辅助用具加健身操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舒适度

    目的 探讨提高复杂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持续面向下体位依从性的方法,提高卧位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 将16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需采用面向下体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普通护颈枕及软枕;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头胸枕,即将头枕放置在患者面部,胸前放置一软枕,结合健身操和热敷按摩等形成综合改良系统,提高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2、3、7天患者体位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眼睑肿胀、高眼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良型辅助用具和健身操综合运用对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患者持续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俯卧位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作者:王峥嵘;鲁才红;林婉婷;刘乔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人员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感知的体验和现况.方法 分别从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卫生所选取临床护理人员31名,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的风险感知包含9个主题,分别为人身安全风险、身体功能风险、职业暴露风险、经济风险、社会心理风险、组织因素风险、医疗环境风险、时间风险和护理职业局限性.结论 护理人员所感知到风险的程度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临床护理质量.相关部门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作者:张欣唯;方蕾;张银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质量管理

    目的 对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管理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存放质量.方法 调查5种临床科室常用无菌包的存放环境,包外观有无污迹、破损、潮湿、无纺布表面磨损起毛、使用频次和有效期,并观察医护人员接触无菌包前洗手依从性,发现影响无菌包存放质量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持续整改6个月,评估效果.结果 经过6个月督查和整改,无菌包存放正确率由73.7%提高到99.2%,外观合格率由75.9%提高到100%,医护人员接触无菌包前洗手依从性由12.1%提高到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及时发现临床科室无菌包存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显著提高无菌包存放质量及医护人员接触无菌包前洗手依从性.

    作者:任震晴;王素珍;李丽芳;袁阿珍;邱亚玮;窦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气垫床防治压疮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对气垫床防治压疮效果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气垫床防治压疮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OVID,CNKI、CBM、万方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国内外关于气垫床防治压疮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合并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累计干预组766例、对照组767例.气垫床对压疮防治效果各评价指标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压疮发生0.26(0.18,0.36)、压疮治疗2.76(1.09,6.97)、患者满意度10.25(3.48,30.23)、皮肤潮湿感0.11(0.05,0.24).结论 气垫床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皮肤潮湿感.

    作者:孙欣;赵丽萍;邓艳红;徐莉莉;徐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对1 520锅次环氧乙烷灭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灭菌循环中断共24次;在灭菌预备阶段循环中断15次,其中装载物品过多9次,预真空超时2次,温度不够2次,炉腔预热超时1次,打印纸装反1次;在灭菌阶段灭菌循环中断6次,其中空环氧乙烷气罐2次,穿刺顶针不能复位2次,气瓶穿刺装置故障1次,炉腔真空渗漏1次;在灭菌后排气阶段循环中断3次,其中压缩空气故障2次,停电1次.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循环中断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根据物品材质、结构合理安排灭菌方法,制定规范的标准操作流程,实时监督检查,将灭菌循环中断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周桂琴;谢少清;徐瑞芸;范恒梅;张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规范化随访管理对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规范化随访管理对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的影响,为视频终端干眼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视频终端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制定视频终端干眼健康教育图册,于患者首次就诊后以健康教育图册为指导,接受为期4周的规范化随访管理.分别在患者首次就诊时、首次就诊后第2周和第4周评价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部症状、眼部舒适度;首次就诊和第4周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延长、眼部症状显著减轻、眼部舒适度显著提高(P<0.05,P<0.01);干预组患者的机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将规范化随访管理应用到视频终端干眼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眼部症状,改善眼部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经文;肖湘华;吴洁;樊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