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丁爱明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灾害认知及应对能力现状,为医务人员开展社区灾害应对能力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基础上自行设计并修订社区居民灾害认知及应对能力调查问卷.随机选择武汉市5个社区的47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对灾害认知处于中等水平,灾害应对能力得分为16.85±0.4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曾参加过灾害培训的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社区居民对灾害认知状况欠理想,灾害应对能力偏低.需加强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的公众性灾害教育和培训,加强医院及社区合作,普及灾害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
作者:鲜于云艳;张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儿术前经导尿管甘油灌肠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需要行术前清洁灌肠的50例泌尿外科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经导尿管给予甘油灌肠,对照组经肛管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比较两组灌肠效果、患儿配合程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肠道清洁程度、患儿配合程度以及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泌尿外科术前患儿经导尿管甘油灌肠效果好,患儿配合程度高.
作者:蔡丽玲;张莹;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助产专业实训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助产专业实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0级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00人为对照班,2011级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10人为实验班.对照班采取1名专任教师主讲示教、2名教师协助指导的传统实训方法;实验班采取“团队式指导实训法”,即由临床专业教师(3人)、校内专任教师(3人)和专科实验员(2人)、助产学生共同组成实训教学指导团队,共同参与助产专业实训技能培训.结果 实验班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95.5%学生和所有教师对“团队式指导实训法”满意.结论 团队式指导实训法能有效弥补实训师资的不足·提升师资素质,培养师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训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顺萍;林翔;何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代币法健康教育对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围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代币法健康教育,包括确定目标行为、用代币约束行为及确定代币后援强化物.结果 观察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代币法健康教育可改善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状态,提高其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轶璇;丁雪芹;何兰芬;李丹;李亚竹;李天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集中消毒负压吸引瓶效果.方法 将2012年7~12月使用后的356只负压吸引瓶由各病房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处理(对照组),2013年1~6月使用后的564只负压吸引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处理(观察组).比较两组负压吸引瓶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清洗及消毒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负压吸引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既可保证清洗消毒质量,又省时、环保,是医院处理负压吸引瓶的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作者:姚春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效的延伸护理模式,以帮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方法 将10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延伸护理.结果 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排尿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膀胱症状,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作者:张莹;曾俊;蔡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较多研究将不同材料用于制作气管切开堵管用具[1-3],但其仅适用用气管切开导管或金属套管或气管插管导管一种情形的封管.2010年,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一款三用型封管帽(气管切开导管、金属套管、气管插管导管均可使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冯丹;丁华;汪秀云;赵晓琴;吴迪春;凌红;李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留置胃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留置胃管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漱口液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药漱口液用于留置胃管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口臭情况,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
作者:陆静波;李银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阐述了世界各国及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和完善的灾害管理5项原则,即综合性管理原则、多部门或跨部门综合管理原则、多灾种管理原则、社会动员管理原则、灾害风险管理原则,并探讨国际护士会建立的灾害护理能力、角色框架.提出参与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是每位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需尽快加强灾害护理专业体系的建设及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以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及能力.
作者:李斯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方法 建立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MCQ)教育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意识;以临床科室为基础平台,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科研素质;加强科研梯队培养.结果 MCQ教育模式使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论 采取MCQ教育模式对本科护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有明显的正性作用,可提高其科研能力.
作者:黄明君;张静;何凌霄;汪晓东;李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24例造口置于切口上并发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的处理中,准确评估创面情况,联合应用藻酸盐敷料、溃疡贴及防漏膏等新型换药材料等.结果11例创面感染严重者,处理后5~12 d创面渗液逐渐减少至消失,肉芽转为红润,造口底板无渗漏发生,18~30 d创面全部愈合;其余13例患者9~18 d创面逐渐愈合.提出在造口、切口的护理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熟练掌握各种先进敷料和换药材料的使用方法,可有效促进造口、切口愈合.
作者:朱丽;赵梅珍;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批伤员院内救护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批次224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在院内救护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即启动应急预案流程、成立应急救护组织、妥善分流伤员、病房救护规范化等.结果 224例伤员中,141例病情稳定的伤员当日离院;83例重危伤员经过门诊紧急处理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由专人负责迅速护送至手术室、ICU及应急救治病房接受治疗,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救护过程紧张有序.结论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批伤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实施规范的组织管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梁晓燕;李娟;陆皓;颜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以满足现代人阅读方式转变的需求,延伸围术期健康教育服务区域,实现健康教育“床边化”.方法 应用移动阅读平台制作围术期教育模块;将200例围术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移动阅读平台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移动阅读平台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围术期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王丽华;丁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脑动脉狭窄拟行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6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前后血压变化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尿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能够减少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波动和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徐旭东;金奕;邬闻文;王秀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案.方法 对46倒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术后早期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4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为(13.32±2.55)分,其中神经功能改善达优26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颈部疼痛明显改善,颈椎曲度改善不明显.随访12~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术后行颈部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四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严晓云;李玉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1例重度营养不良并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给予快速补液、升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期间发生再喂乔综合征,严格按肠康复计划执行营养支持,同时加强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等,患者入住ICU 45 d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转出ICU时患者营养状况较前明显改善.恰当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好地维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群;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妊娠早期孕妇的膳食结构特点,并探讨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早期产检妇女1500例进行孕早期膳食调查,并于孕中期对所有孕妇进行GDM筛查.选取确诊为GDM的孕妇130例作为GDM组,随机抽取与之匹配的健康孕妇1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孕早期三大营养素摄入比进行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三大营养素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GDM组孕妇平均每天蛋白质供能百分比[(12.47±5.51)%]低于对照组,总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58.56±10.40)%]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蛋白膳食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早期低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GDM的发病有关;对孕早期孕妇进行膳食摄入的教育和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孕中期GDM的发生.
作者:吴金凤;顾平;朱珠;朱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的变化特点.方法 方便抽取首次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62例,运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中文版(RPFS-C)分别于患者得知自己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当天、化疗进行的第2~3天、化疗结束出院后第7天进行疲乏状况的测量.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疲乏评分3.76±1.18,化疗中为4.11±0.91,化疗后为3.09±0.81.情感维度在化疗前达重度疲乏,躯体维度在化疗中突出,行为维度在化疗中达到中度疲乏,认知维度在整个化疗阶段得分低.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疲乏总体情况呈“山峰和山谷”型的变化模式,其中情感维度呈“下斜坡”型的变化模式.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劳菲婕;顾敏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应变能力现状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TDI-CV)和应变能力测试问卷,对409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0.18±24.86,应变能力得分为82.92±16.43,其中70.90%的本科护生应变能力较强.不同性别、年级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 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整体较强,年级、性别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
作者:宁艳花;张琳;刘国莲;史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其职业益处的发现及职业获益的体验,为开展护士职业认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名护士就其职业获益感进行深度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护士对职业获益感的体验主要源于职业保障、职业实惠、职业价值三方面,处于积极职业情感状态.结论 护士认为在就医便利、拥有优质可靠的医疗资源、就业率高,工作稳定等方面获益.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的积极情感作用,针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积极展开认知评价干预,以增强护士职业获益感,从而强化其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作者:肖晓玲;张东华;胡秋秋;刘玉萍;彭英;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