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君;张静;何凌霄;汪晓东;李卡
介绍了服药依从性的概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性的主观测量工具、客观测量工具、服药依从性量表和预测服药依从性测量工具进行了综述,为卫生保健人员有效评估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性提供参考.
作者:魏春岚;袁长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批伤员院内救护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批次224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在院内救护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即启动应急预案流程、成立应急救护组织、妥善分流伤员、病房救护规范化等.结果 224例伤员中,141例病情稳定的伤员当日离院;83例重危伤员经过门诊紧急处理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由专人负责迅速护送至手术室、ICU及应急救治病房接受治疗,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救护过程紧张有序.结论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批伤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实施规范的组织管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梁晓燕;李娟;陆皓;颜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脑动脉狭窄拟行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6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前后血压变化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尿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能够减少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波动和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徐旭东;金奕;邬闻文;王秀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舒缩及屈膝屈髋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完成情况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使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可以提高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钟益萍;林玲;杭灵燕;许敏;夏伟芳;傅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代币法健康教育对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围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代币法健康教育,包括确定目标行为、用代币约束行为及确定代币后援强化物.结果 观察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代币法健康教育可改善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状态,提高其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轶璇;丁雪芹;何兰芬;李丹;李亚竹;李天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阐述了世界各国及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和完善的灾害管理5项原则,即综合性管理原则、多部门或跨部门综合管理原则、多灾种管理原则、社会动员管理原则、灾害风险管理原则,并探讨国际护士会建立的灾害护理能力、角色框架.提出参与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是每位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需尽快加强灾害护理专业体系的建设及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以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及能力.
作者:李斯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即在无痛状态下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被动、主动锻炼,观察组进行动静平衡康复训练,于术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肌力及活动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肌力恢复程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遵循“动静平衡”原理,采取制动休息与主被动活动指导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康复功能煅炼,使训练过程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孙科儿;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阐述了延续护理的概念,就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内容、形式及评价标准进行总结,延续护理的形式有电话随访、家庭随访、造口联谊会、造口门诊随访、网络随访与沟通,护理内容包括造口护理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指标有造口知识掌握程度、造口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娜;芦桂芝;张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1例重度营养不良并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给予快速补液、升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期间发生再喂乔综合征,严格按肠康复计划执行营养支持,同时加强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等,患者入住ICU 45 d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转出ICU时患者营养状况较前明显改善.恰当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好地维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群;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建立人工气道是保证患者通气功能的主要途径,一般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建立可致患者语言沟通障碍,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不适和想法,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不稳定和孤独无助等[1].为满足此类患者的沟通需求,我们设计了危重患者生理需求图,自2011年3月应用至今收到良好效果.1材料与制作生理需求图采用PC泡沫板,形状为椭圆形,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2]、患者需求及心理,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生理需求,包括进食、饮水、大便、小便、疼痛、翻身、胸闷、床头抬起、联系家属、热、冷、难入眠.将所有生理需求内容设计整合在一张版面,采用正反两面设计,设计图片人物场景为彩色,形象生动,图片下面附有文字·图片文字大小适中.
作者:李婷;李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科学方法.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器械包出现缺陷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前手术器械包发生缺陷41个,实施后降为9个,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QCC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包装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缺陷率,以提高临床满意度.
作者:严立群;胡碧霞;彭爱珍;高奇志;范秋连;何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妊娠早期孕妇的膳食结构特点,并探讨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早期产检妇女1500例进行孕早期膳食调查,并于孕中期对所有孕妇进行GDM筛查.选取确诊为GDM的孕妇130例作为GDM组,随机抽取与之匹配的健康孕妇1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孕早期三大营养素摄入比进行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三大营养素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GDM组孕妇平均每天蛋白质供能百分比[(12.47±5.51)%]低于对照组,总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58.56±10.40)%]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蛋白膳食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早期低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GDM的发病有关;对孕早期孕妇进行膳食摄入的教育和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孕中期GDM的发生.
作者:吴金凤;顾平;朱珠;朱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成立床边监护仪报警HFMEA小组,对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及规范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实施HFMEA管理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未开启率及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均P<0.01);80.95%~100%外科护士对HFMEA管理持肯定态度.结论 运用HFMEA评估并改进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提高术后患者监护安全.
作者:张立;安利群;戴焕;华芳;张慧;沙鸣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于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高,其中骶尾部和足跟的压疮发生率高[1].足跟部的压疮易被护理人员忽视,而一旦发生压疮,较骶尾部更难愈合[2-3].据调查,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大部分是配偶,其年龄大、体力差、缺乏照顾能力,由于护理器具的缺乏,患者出院后皮肤的保护措施难以实施[4].为解决这一临床护理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足跟减压垫,以期降低足跟处压疮发生的风险.
作者:王峥;白姣姣;李敏;王蓓蓉;秦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效的延伸护理模式,以帮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方法 将10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延伸护理.结果 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排尿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膀胱症状,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作者:张莹;曾俊;蔡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节拍器引导胸外按压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引导胸外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其可行性及价值,以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及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陈园园;黄素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方法 建立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MCQ)教育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意识;以临床科室为基础平台,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科研素质;加强科研梯队培养.结果 MCQ教育模式使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论 采取MCQ教育模式对本科护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有明显的正性作用,可提高其科研能力.
作者:黄明君;张静;何凌霄;汪晓东;李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弱激光疗法是目前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新措施.从弱激光疗法治疗口腔黏膜炎的机制、对口腔黏膜炎的作用和相关参数的探讨等方面综述了弱激光疗法防治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林霞;张玉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助产专业实训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助产专业实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0级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00人为对照班,2011级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10人为实验班.对照班采取1名专任教师主讲示教、2名教师协助指导的传统实训方法;实验班采取“团队式指导实训法”,即由临床专业教师(3人)、校内专任教师(3人)和专科实验员(2人)、助产学生共同组成实训教学指导团队,共同参与助产专业实训技能培训.结果 实验班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95.5%学生和所有教师对“团队式指导实训法”满意.结论 团队式指导实训法能有效弥补实训师资的不足·提升师资素质,培养师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训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顺萍;林翔;何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器官移植科陪护洗手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1~12月器官移植住院患者所有陪护60人设为对照组(QCC干预前),选择2013年5~6月住院患者所有陪护64人设为观察组(QCC干预后),对照组按常规对陪护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并重点加强手卫生管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QCC对陪护洗手行为进行管理,即通过成立QCC小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洗手依从性低的要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观察组对手卫生知识认知评分、实际洗手依从性、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及洗手后手细菌学检测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QCC对器官移植科陪护洗手行为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陪护洗手依从性和洗手效果,从而降低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医疗水平.
作者:刘晶晶;刘立芳;刘敏;崔丽娜;谢松;周玲;周丽琴;蒋芬;吴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